《大秦赋》在一片热议和吐槽中终于播完,剧中许多角色深入人心,例如赵国丞相郭开,韩国公子韩非等人。除此之外,剧中还有许多小人物,他们虽然对后世影响深远,但在剧中的出场时间却很短,例如秦国官吏胡毋敬,他书写秦篆直接影响了今天的文字,再如,秦国使者陈驰,他凭一张嘴竟然灭掉了一个国家。本文,笔者就来说说陈驰的故事。
在《大秦赋》中,陈驰的出场时间很短,且极为滑稽。当时,秦国刚发生嫪毐之乱,嫪毐和吕不韦倒台,许多秦国门客投奔赵国,赵悼襄王不惜筑黄金台招揽贤士,李斯为了破坏赵王的计划,派秦国使者陈驰到邯郸,陈驰下馆子不给钱,住店也不给钱,到黄金台更是现场让赵国难堪,轻易破坏了赵国“千金买骨”的宏伟计划。
笔者当时以为,陈驰这个人物,后面肯定还会出现,遗憾的是,《大秦赋》终结了,陈驰仅仅出场这一次。在历史上,陈驰这个人物很不简单,在秦国灭齐的时候,陈驰起了很关键的作用。
众所周知,秦国自商鞅变法后开始崛起,从秦孝公至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秦国逐渐称霸六国,待到嬴政继位,奋六世之余烈,开启“灭国”模式,而齐国则是山东六国中最后一个被灭的。
战国初期,齐国曾为强国,风光一时无两,齐威王、齐宣王两代君主称霸诸侯,只是到了齐闵王时期,燕国名将乐毅带领秦、赵、燕、韩、魏五国联军伐齐,齐闵王因此而死,齐国从此一蹶不振。
后来,秦国开始“东出”,秦相范雎提出“远交近攻”的策略,秦国开始和齐国“交朋友”,两国互通商贸,关系打得火热。所以,当秦国的大军和其他五国打的不亦乐乎的时候,齐国一直不参加“合纵”,而是作壁上观,齐国甚至盼望秦国能打败其他五国,毕竟,这五国中有四个都和齐国有仇。
当时,秦国忙着“东出”,其他五国忙着应付秦国,齐国仿佛被人遗忘,齐国40多年没有战事,赶上了“发展”的良机。然而,遗憾的是,齐国仅仅是恢复了元气,并没有得到什么发展,因为齐国的国君是齐王建(田建)。
齐王建15岁继位,做了43年的齐王,他不思进取,贪图小利,40多年的和平岁月,早已让他成为温水里的青蛙,他没有“修我戈矛”,而是多看重蝇头夏利。
从公元前年开始,秦国陆续灭掉了韩、赵、魏、楚、燕五国,这五国在灭国时,几乎都向齐国求救过,但齐王建认为战争离自己很远,又不敢轻易得罪秦国,因此从不发兵救援。再加上秦国用重金贿赂齐相后胜,后胜多次劝齐王建安于现状,所以,齐国就这样坐看五国灭亡。
公元前年,秦国在灭掉燕国之后,挥师南下,攻打齐国。齐国虽然有50万大军,然而几十年没打过仗,这些军队不堪一击,在秦国的压迫下,齐王建最终决定投降,但随后他又改变了主意。《战国策》记载:
齐王建入朝于秦,雍门司马前曰:“所为立王者,为社稷耶?为王立王耶?”王曰:“为社稷。”司马曰:“为社稷主王,王何以去社稷而入秦?”齐王还车而反。
意思是说,齐王建迫于秦军的压力,本来打算去秦国请降,刚走出临淄的城门,有一个城门司马问齐王:“我们尊您为齐王,是为了社稷呢,还是为了您个人呢?”齐王建回答:“当然是为了社稷。”司马又问:“既然都是为了社稷,那您为何要抛弃社稷,去秦国见秦王呢?”
司马的一句话,点醒了齐王建,齐王建听完后,掉头回宫,不再考虑投降的事情。
不可否认,若凭借秦军的力量,攻破齐国并非难事。但秦王嬴政考虑到齐国仍有50万大军仍在,若秦齐两军对垒,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对秦国也不利。若是有什么和平破齐的良策就好了,这时候,有一个叫陈驰的人出现了,他说自己有办法劝齐王投降,嬴政大喜,派陈驰为秦使,出使齐国。
《战国策·齐策六》记载
秦使陈驰诱齐王内之,约与五百里之地。
陈驰来到齐国,见到齐王建后,对齐王建恩威并施,齐王建很忐忑。最后,陈驰对齐王建说:“只要你投降秦国,秦王愿意给你五百里的封地。要不然,你就等着国灭被杀吧。”
齐王建想想其他五国末代君主的惨状,他突然觉得陈驰许诺给他“五百里之地”还不错,在考虑三秒钟后,齐王建答应了陈驰,齐国愿意“和平解放”。
这一年,齐国投降,秦国在齐国的疆土上设置琅琊郡和齐郡,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六国的目标。但齐王建却失望了,因为陈驰对他撒了一个弥天大谎。
说陈驰撒谎,其实也不准确,因为秦王的确给齐王建五百里的封地。原来,陈驰回到咸阳后,建议嬴政把齐王建流放到一片大树林里,这片树林恰好有方圆五百里。齐王建来到自己的“封地”后,知道自己受骗,但为时已晚。齐王建养尊处优惯了,在树林里无法生存,最终被饿死在一个山洞里,死不瞑目,何其悲哉!
《战国策》云:
齐王不听即墨大夫而听陈驰,遂入秦。处之共松柏之间,饿而死。
笔者认为,陈驰凭借一张嘴,帮嬴政灭掉齐国,他有三大功劳:
第一,助嬴政统一六国,为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建立做出巨大贡献。
第二,减少了秦、齐两国将士流血牺牲,避免生灵涂炭。
第三,对中国历史进程有着正面的推动作用。
然而,他用诱骗的方法害死齐王建,笔者不认同。天下大道众多,阳谋可用,阴谋不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