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涌星驰,急年流水。
孙膑每日除了教徒弟们领兵打仗,便领孙子、孙女河前林后地游玩。但无论多劳累,多忙碌,他每天必挤出大段时间专心致志伏在几案上,研究撰写他的兵法。
许多年过去了,他的兵法一字字一篇篇地被写出来,写在竹简上。
这一年的农历八月十八日,孙膑如往日一样早早就起来,由苏氏推着到月厌河边、虎豹林中散步。凉爽宜人的清风送来阵阵莲子的清香。苏氏顺手在河里摘下一个莲蓬,剥出白嫩的莲子递到孙膑嘴里。孙膑咬了一口,连说:“好吃,好吃!”也让苏氏吃一颗尝尝。苏氏剥一颗放进自己嘴里,笑着说:“是好吃,新鲜得包着一汪奶似的。”
虎豹林中,初升的太阳透过浓密的树叶照进林中,给林子涂抹上红的、黄的、紫的光彩,孙膑的徒弟们正舞刀弄棒在晨练。远远近近回响着他们年轻的“嗨嗨,嗨”的呼喝声,把个林子震荡得像一艘行驶在波涛中的大船,孙膑只看得心花怒放、眼晕神乱。
孙膑被苏氏推着拐进了他的“花园村”。迷魂阵里的土墙早被四时花草替代,东门、西南门、东北门和西北门也早就由徒弟们从远处背来的青石垒砌而成,现在的景象才真正是名副其实的“孙花园”。
苏氏问孙膑:“兵法写完了吧?”
孙膑说:“写完了,不过我还想润涧色。文章总是越改越好。”
苏氏非常钦佩丈夫的认真劲,说:“每天看你写得很累,我就心痛。想劝你别写了,休息休息,可又怕打断你的思路,让你不高兴。现在好了,既已写完,你就好好休息几天,然后再润色也不迟呀!”
孙膑握了握苏氏推车的手说:“好,今夭我就听你的,不写什么兵法了,好好玩一天!”
苏氏笑了,颇有些像新媳妇一般地羞红了脸。
孙膑无限感慨地说:“这方土地真美!这些花草真美!——你更美!”
苏氏摇着头说:“不,我老了。”
孙膑也摇着头说:“不,你不老。”
苏氏眼里闪着泪光,匍下身在丈夫额头上重重地亲了一口。
孙膑孩子一般笑出了声。他紧紧抓住苏氏不肯放手……
两个老人少男少女般地沉浸在爱情河中。
果然,上午,孙膑只字不提去润色兵法一事,他把所有时间交苏氏安排。
到了中午,吃完饭,他倒真的把他的兵法给忘了。他坐在车中与长成青年的孙子对弈起来。
棋子黑白分明,围追堵截,包抄吞并,一忽儿白子被黑子吃掉,一忽儿黑子被白子围困……
孙膑眼前出现两军大战,斗智斗勇,攻城略地,刀光剑影……
忽然,孙膑记起他的兵法中有一个地方用词不太准确,他想修改过来。
他转动轮椅车要进书房。
孙子说:“爷爷,这棋还没下完啊!”
孙膑说:“等我看一眼我的兵法就回来跟你下棋。”
孙膑回到书房,伏在桌几上便寻找那用词不当处。
苏氏不敢打扰丈夫,只在心里责怪他说话不算数,送去了新沏的热茶后,就悄悄地退出书房守在门口。
孙膑的兵法写成后有几十卷竹简书,要找到那一处错处,还得费他一番功夫。孙膑仔细想着应当在第几卷书中,查了一卷不是,又查了一卷还不是,他有些急躁,他把一卷卷兵法全铺在地板上,一卷卷地查起来。
孙膑兵法共写了八十九篇,图四卷,一篇篇地看下来,就觉出有许多地方应当润色,或添几笔,或减几笔。孙膑提笔蘸墨全身心地投身在他的兵法之中。
天色渐渐黑下来,苏氏点上灯端进孙膑书房,却见丈夫伏案睡着了。
苏氏唤来儿孙打算把孙膑抬上炕去睡,却发现孙膑已溘然长逝。
这一天。是农历八月十八日,太阳落山的时候,孙膑逝世于孙花园家中。
一代伟人英逝了。
一代英豪远去了。
一个伟大的军事理论家和军事指挥家走下了中国历史舞台。《孙膑兵法》盛传于世,为推进中国历史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孙膑和《孙膑兵法》及孙膑创造和指挥的桂陵之战、马陵之战已做为全人类的财富而盛传于全世界。
孙膑不死!
孙膑永生!
车8 月初稿于保定
------------
孙膑故乡行
公元年春节后的一天,我接到解放军出版社的约稿电话,电话里我听着副社长峭岩老师通报拟出版的《中国历代智囊人物丛书》的人物姓名。
当峭岩老师报第四个人物时,我毅然打断了他。我说:我就写这一个。“这一个”就是我这部书的主人公——孙膑。
对于孙膑,我又了解多少,知道多少?搜遍儿时所有的记忆,隐约只记得他的“田忌赛马”和“围魏救赵”。当然,仅这两点是远远不足写一部书的。于是,我走遍了所在城市的书店、书摊、图书馆。几乎买全了所有有关孙膑和他那个时代的史书。可是,我在这一堆书里只找到几处有关孙摈的记载:《史记。孙子吴起列传》共四个自然段,字约八百;《战国策。齐策一》中一个自然段,一百四十余字;《汉书。艺文志》中十个字;《汉书。刑法志》中亦有十余字;《吕氏春秋。不二》中四个字;另外在《战国策》、《武经总要》、《通典》、《史记》、《韩非子》等书中还找到一些片言只语的评议。
面对小山一样的史书,我茫然了。孙膑,你到底是谁?
合上一本本沉重的史卷,我问远方:孙膑你在哪里?
想要结识孙膑、了解孙膑的愿望潮涨一样不时撞击我的胸膛,想要书写孙膑、创作《孙膑》的欲望炽火一样一日日煎灸、烧烤着我,我在水与火中思索、探寻,寝不能安,食不觉味,终于有一天,我定了决心:我要去找他,寻找他——孙膑。
我深知,站在二十世纪末今天的我是无论如何也够不着二千三百年前孙膑的衣襟,更不要说与他谋面。可是,我依然固执己见,力排一切干扰,只身去往山东——二千三百多年前,孙膑生活和战斗过的地方。我坚信,在那里我一定能找到他。我一定要找到他!
走进山东,走进二千三百多年前叫做齐国的大地,走进孙膑的故乡,我才真正感受到:热爱孙膑,以孙膑为我中华民族骄傲和自豪的远不止我一个人;而寻找孙膑,为孙膑悲剧性的人生正名而摇旗呐喊的更何止我一个。
在临淄齐国古都旧址上,在临沂银雀山汉墓前,在鄄城县古老纯朴的土地上,在菏泽牡丹园桂陵山遗址高地,在郯城县马陵山古道上,在孙膑的出生地孙老家村,在孙膑的隐居著书地孙花园村,在向阳河北岸的孙膑墓前,我对孙膑说:尊敬的孙子老前辈,我找到了您,我在山东这块土地上找到了您!这将是我一生中最有意义的事情,我将终生为结识您而骄傲、而自豪!。
1
为了寻找孙膑,我从山东省府济南市踏上了去齐都临淄的旅途。
齐都临淄现属山东省淄博市的一个区。齐国故城就位于临淄区辛店镇北十五华里处。
我伫立在这片土地上,极目四望,虽然看不见华美的珠宫贝阙、云楼霞阁,看不到巍峨的华堂大夏、朱门大第,但旷野上星罗棋布的千年古冢,历历在目的古代遗址和文物,却有力地告诉我:这里就是古代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我国规模最大的早期城市之一。
齐国故城位于今临淄城的西部和北部,地势南高北低,南抵峰峦起伏的山地丘陵——牛山、稷山及名泉“天齐渊”,西临天堂寨、铁山(又叫商山)、愚公山,东、北两面是辽阔的原野,距渤海百余里。古老的淄河,自南向北紧依临淄故城向北汇入小清河,流入莱州湾。
分布在齐都城内外的古冢,组成了一个庞大的“临淄墓群”,给临淄故城古迹造成了一种独特的风貌。它已成为齐国故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一百五十多个古墓葬中,有晏婴冢、三士冢、二王冢、四王坟、孝公墓、管仲墓、高溪墓、田单墓、王烛墓、司马穰苴墓、淳于髡墓等。
这些齐国的王侯、大臣、贵族虽然死去两千多年,但他们的名字和生平事迹与这些大如山、小似丘的土堆一起留存在后代人的中间。
我在这些王孙贵族墓群中,没有找到孙膑墓。孙膑生前最终没有回到齐国都城,他死后也不会埋在这里。
我走上桓公台,台上杂草丛生,荆棘遍地,几蓬刺槐葱葱郁郁,生机勃勃。在这座高达十四米的高台上,二千多年前曾威严耸立着皇宫宫殿。平日,齐国国君登上宫殿,居高临下,俯瞰全城,了望和监视城内百姓官吏的活动;遇围城之战,国君在这上面指挥战斗,发号施令。今天,宫殿早已不复存在,国君们也都去十五里外的牛山东侧安歇了,伴随那些帝王们的辉煌往事也已如云似烟尽散灭矣,唯有这土台基留存了下来。
我来到齐国故城东南不到二华里的小王村南,登上了宽大的遄台(又名歇马台)。当年田忌与威王赛马就在这里,孙膑为田忌出谋划策以一负二胜赢威王千金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个土台之上。台上,早已看不见衣着华贵的齐工和大臣们,只有苍松翠柏挺拔苍劲;台下,早已听不见田忌和威王的马蹄声碎,只有麦浪松涛在耳畔回荡。
雪宫台位于齐国故城大城东门外,淄水东岸的曹村东面。据史载:雪宫台为齐王议事、接见宾客和游乐之所。因此,我推断当年威王见孙膑而问兵法一定在这里。自然,这座齐都的宫外之宫早已不存在了,可孙膑的“战胜而强立”、“必攻不守”、“间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等等光辉军事思想依然和这台基一样留存在中国大地上。
两千年的岁月,犹如朝夕飞渡。昔日宫阙轩昂的豪华壮景虽早已不见,可旷野里累累荒台,仍勾勒出齐国都城建筑豪华奢侈的轮廓。
踏遍一座座荒台土丘,我登上了齐国故城的城墙。这段残垣属大城西墙,被夹在小城北墙之中。我登上两千多年前的齐国京都城墙,踮足翘首,纵目四望,努力想窥见两千多年前墙里墙外的事情,可望见的是穿着现代服装正往麦田洒化肥的农夫和村姑。
齐国京都,当年是孙膑生活和辉煌过的地方,但最终,孙膑谢绝了齐宣王的任用,而回归故里——鄄邑冷家庄。
孙膑,齐国最伟大的军事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可在他卓越地指挥了桂陵、马陵之战后便不再投身战争,逃楚八年,回国后又辞谢齐王的重用而悄然遁失在古道上,他的后半生在哪里度过的?他在有生之年还做了什么伟大壮举?我怀着崇敬之情、探秘之心碾转往菏泽地区鄄城县而去。
2
在鄄城,我有幸得到鄄城县委宣传部几位领导同志的帮助,他们派专车首先把我送到宋楼乡。
终于能够看见孙花园村了,我却没了最初想要看见它的那份激动。
孙花园村就是当年孙膑回归故里后晚年生活的地方。这里位于鄄城县东北宋楼乡境内。村庄座落在向阳河与月厌河的交汇处,四面环水、垂柳成荫,水中荷叶青青,鸭鹅戏闹,岸边百鸟争鸣,的确是名副其实的“花园”村。
可是,除了环境优雅、风景宜人外,我没看出这里与别的村庄有什么不同。
这里实在是一个平常的村庄呀。
当我仍为孙花园村的普通和平凡而感叹时,宣传部的领导同志说:“走,我领你去转转!”
我跟在他身后走进村庄。
刚进一个村口,宣传部的领导同志加快脚步把我甩在几米之后,我紧追几步,眼看着他拐过一户院墙拐角,待我追到拐角处时,却不见了这位领导同志。
我蒙了!
我发现此街道似乎没有向外的通道,往左往右所能看到的路尽头均被房屋和院墙横挡住。我朝右边一条“死胡同”试探着跟踪过去,仍不见这位领导同志,却意外发现有三条通路通向外面,然而也均都被墙拦挡住。我不知道刚才还在我前面的这位领导同志,怎会顷刻间就在我的眼前消失了?面前虽有条条道路通四方,可我一时竟不知道该走哪条路才能找到“失踪的目标”,我疑惑:莫非我走进了迷宫吗?
宣传部的领导同志突然出现在我身后朗声大笑道:“不错,这个村庄就是一所迷宫。”
我怀着极大的好奇心花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把每一条街道、每一个胡同都走了一遍。我终于筋疲力尽地被请进孙膑七十世孙孙宜昌家中时,我为孙花园村这一神秘而又特殊的村庄而感叹不已。
孙花园村是孙膑晚年著书立说的地方。据宣传部的领导同志介绍,这个村的结构是孙膑子孙照孙膑生前规划的八卦阵的模式规划而建成的。世远年陈,苍海桑田,然而,孙氏子孙们一代代、一辈辈终未改变村庄的格局而将村庄保留到今天,这是多么了不起的一项惊世骇俗、独绝千古的杰作呵!
孙花园村村民孙宜昌告诉我:“这个村庄共有四个门,然而只有一个正门——东门,其余三个门为西南门,西北门、东北门,大小胡同,无论从外往里看,还是从里往外看,条条胡同都是死胡同,不是被房挡,就是被墙堵。
可是,走下去,疑是无路却有路,东、西、南、北皆可通。全村由一条直街,一条斜街,九条胡同连接所有建筑而成。很多慕名而来的国内外客人十人进来十人迷,都称我们村是世界罕见的迷宫呐!“
我问:“年代如此久远,可这所迷宫却完好地保存下来,一定有什么更重要的东西流传在村子里吧?”
孙宜昌说:“这是祖宗留给我们的遗产。从老辈人那里,我们听说当年老祖宗孙膑弃官回归故里开始住在红船乡孙老家村,看到这里背靠青山,东依雍水,南有月厌河,青山绿水,环境优美而安静,就在这里定居下来。他潜心研究兵法战策,著书立说,收徒授业。这当中,他在这块土地上摆下一座九宫八卦阵,除了授课讲演兵法,教授用兵打仗外,闲暇时就领着他的弟子们,按照阵式,依照春、夏、秋、冬的顺序,成方成阵地种植各季花草,这里逐渐形成一个花园,四季香飘数里。后来,孙氏一支从孙老家迁来建家立村,因此,村庄名叫孙花园。”
原来是这样!孙花园来历不凡呵。当地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月厌河边建花园,始祖兵法记心间。
九宫八卦传后世,荒乱岁月保平安。
孙氏花园月厌滨,四季风景个别论。
鲜花蜂蝶百鸟唱,看后不忘孙老人。
据孙宜昌说:这正是膑祖的遗训,世代相传。生生不息,代代不改,直到今天。这大概就是迷宫保留到今天的原因吧!
我记得在别处,如果谁家院墙或房墙正冲当街,院墙或房墙上定大书“泰山石可当”字样。然而,在孙花园,走遍所有街巷,家家房墙均冲街口,可竟没看到一处这样的字幅。我问孙宜昌:这是为什么?
孙宜昌说:“在我们这里只相信每一条胡同、第一条街路都是村庄不可分割的部分,都是祖
先保佑我们的符,而不相信房墙冲街会有什么灾祸的说法。”
孙宜昌告诉我,正是这迷宫——特殊的村庄结构,曾经在抗日战争中迷惑了日本鬼子而掩护了村里的乡亲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