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小升初文言文专项训练题含答案

1.文言文阅读四步走

第一步快速浏览题目

第二步仔细分析标题因为大部分标题本身就概括了文言文的主要内容。例如,郑人买履。

第三步结合注释速读全文一些难懂的文言字词一般都会给出注释。有助于同学们准确理解

第四步“对症下药”解答问题

(1)词语解释题。这类题目多数是考查文言实词中一词多义的现象,而这些文言实词基本上都是同学们在课内文言文中学习过的。解题时,应先套用我们学习过的文言实词的意思,再联系上下文检验,经检验意思通顺,则为正确答案。

(2)句子翻译题。翻译句子要解释出关键的字词的意思,应该在直译的基础上意译。

(3)内容理解题。作者通过短小的文言语段,记叙一件事,表达一个中心或一种哲理。所以我们了解了全文的内容后,还要进一步思考作者蕴藏在文章里的写作意图。翻译文言句子是考试的难点,也是重点。

2、翻译原则

信(准确、忠实于原文、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减意思)

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

雅(简明、优美、有文采)

3、翻译的基本的方法

①留: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书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古代专有名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②补:补出省略成分。

③删:删去不译的词语。文言中凡是无实在意义,只表语气、停顿、补足音节和舒缓语气等的虚词,都可略去。

④换: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相应的古代词汇。

⑤调:调整倒装句句序,按现代汉语习惯句式将其调整过来。

除了掌握以上的原则和方法,翻译时还必须有步骤:解词——串意——顺句。

注:直译即逐字逐字地译。意译即译出大意即可。文言文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遇到比喻、借代、引申,直译不通时,用意译。

一.重点实词解释

1.欲想要

2.故A依旧,仍然B原因C所以

3.谓对、、说

4.谒拜见,进谏

5.具A准备B俱全部详细低C穿戴

6.或A有的人有时

7.色面色,脸色,神色.

8.疾A快B生病

9.白告诉

10.复A又再B第二次

11.期约定

12.信A信用B诚实C相信

13.负A背B拥有

14.至到,来

15.许答应,允许

16.怪对、、、感到奇怪

17.尚尚且还

18.穷尽

19.弃遗弃

20.毕结束

二.重点虚词解释

1.以A用B凭借

2.安怎么

3.于在

4.之A它B的C往,去

5.然A这样B认为、、、是对的

6.者、、、、的人

7.为A担任B认为C成为D因而E给F制作G被

8.虽虽然

9.而但是

10.则A就B但是

11.乃竟然

12.焉哪里

13.且将要

14.若A如果B如C像、、、、一样

三.文言文阅读专练

1.(某工大附中入学)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3题。(10分)

何晏七岁、明惠若神、魏武(曾操)奇爱之,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晏乃画地令方(在地上画了个方框),自处其中。人问其故,答曰:“何氏之庐也。”魏武知之,即遣还。

1.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2分)

(1)欲以为子(2)人问其故

1.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因晏在宫内,欲以为子。(3分)

(2)魏武知之,即遣还。(3分)

1.3.读完此文,你认为何晏是一个怎样的孩子?(2分)

2.(某铁一中入学)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9小题。(10分)

王安石在相位,子妇之亲萧氏子至京师,因谒公,公约之饭。翌日,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zhuàn)。日过午,觉饥甚而不敢去。又久之,方命坐,果蔬皆不具,其人已心怪之。酒三行,初供胡饼两枚,次供猎脔数四,顷即供饭,傍置莱羹而已。萧氏子颇骄纵,不复下箸。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公取自食之。其人愧甚而退。

①(luán):切成块的肉。②箸(zhù):筷子。

2.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因谒公(2)果蔬皆不具

(3)其人已心怪之(4)萧氏子颇骄纵

2.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萧氏子盛服而往,意为公必盛馔。(2分)

(2)惟啖胡饼中间少许,留其四傍。(2分)

2.3.文段结尾说到“公取自食之”,请根据文意推断,王安石吃了什么?由此可以看出王安石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3.(某高新一中入学)文言文阅读。(10分)

杨震暮夜却金

(杨震)四迁荆州刺史、东莱太守,当之郡,道经昌邑,故所举荆州茂オ王密为昌邑令,谒见,至夜怀金十斤以遗震,震日:“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密曰:“幕夜无知者。震曰:“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密愧而出。

3.1.将画线句子的意思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3.2.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则故事的内容。(4分)

3.3.王密为什么羞愧地退出去了?(3分)

4.(某铁一中入学)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练习。(10分)

两败俱伤

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体士也。

(选自《战国策齐策)》)

①淳于髡(kūn):战国时齐国人。②卢:黑犬。③东郭(qūn):东郭山之狡兔。④板:尽,疲。⑤废:疲劳。⑥顿:疲弱。⑦弊:劳困。③谢:辞。

4.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齐欲伐魏(2)韩子卢逐东郭逡

(3)犬兔俱黑(4)弊其众

4.2.以下“于”字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兔极于前B.犬废于后C.轻于鸿毛D.熔于一炉

4.3.凭借注释,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田父见而获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

4.4.淳于髡同意“齐欲伐魏”这件事吗?为什么?(2分)

5、(某高新一中入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10分)

齐景公游少海,传骑从中来谒日:“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景公遽起,传骑又至。景公日:“趋驾烦且之乘,使驺(zōu)子韩枢御之。”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夺辔[pèi]代之。御可数百步,以马为不进,尽释车而走。

5.1.解释下列句中画线的词语。(4分)

(1)传骑从中来谒曰(2)景公遽起,传骑又至

(3)行数百步,以驺为不疾(4)尽释车而走

5.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婴疾甚,且死,恐公后之。

5.3.齐景公能很快地赶回都城吗?为什么?(4分)

6、(某铁一中入学)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10分)

勉谕儿辈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纱绢ー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6.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由俭入奢易(2)若思得之艰难

(3)可办粗饭几日(4)莫待无时思有时

6.2.下列句中“之”与“若思得之艰难“的"之“用法相同的是(2分)()

A.燕雀安知鸿之志哉B.吾欲之南海

C.以子之矛,攻子之盾D.其马将胡驶马而归,人皆贺之

6.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6.4.文中提醒我们“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在物质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的今天,还有必要提倡节俭吗?为什么?(2分)

7、(某高新逸翠园学校入学)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7-30题。(10分)

争雁

昔人有睹雁翔者,将援弓射之,曰:“获则烹。”其弟争日:“舒雁烹宜,翔雁燔宜。”竟斗而讼于社伯。社伯请剖雁,烹、燔半焉。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①燔:读fán。②社:古代社会的基层单位。伯:长官。

7.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1)社伯请剖雁(2)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7.2.解释下列加点字。(2分)

(1)将援弓射之(2)竞斗而讼于社伯

7.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已而索雁,则凌空远矣。

7.4.请概括这则寓言的意义。(3分)

8.(某铁一中入学)文言文阅读。(10分)

尝有农夫以驴负柴,宦者称宫市取之,与绢数尺,又就索门户、仍邀驴送柴至内。农夫涕泣,以所得绢与之。不肯受,曰:“须得尔驴。”农夫曰:“我有父母妻子,特此然后食,今此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遂殴宦者。

①宮市:王宮中所设的市肆。②就索:向他索取。③门户:指门户税。④邀,强要。(5)有:只有。

8.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尝有农夫以驴负柴(2)宦者称宮市取之

(3)以所得绢与之(4)我有父母妻子

8.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今此柴与汝,不取直而归,汝尚不肯,我有死而已!

8.3.文末ー句“遂殴宦者”,体现了农夫的什么性格特点?(2分)

9、(某铁一中入学)阅读下列文言文语段,完成25-28题。(12分)

不鞭书生

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日: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书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挞[tà]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使吏送令归家。

①系:抓。②致:达到。

9.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

(1)世乱(2)云

(3)鞭乎(4)释之

9.2.以下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惊弓之鸟B.君子何之C.置之度外D.久而久之

9.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2分)

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

9.4.这则故事中,王安期是个怎样的人?他的做法说明了什么道理?(4分)

10.(某交大附中入学)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題。(9分)

万事莫贵于义

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出自《墨子贵义)

10.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含义。(4分)

(1)今谓人曰(2)子为之乎

(3)予子天下(4)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

10.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万事莫贵于义。

10.3.本文提出的论点是什么?(用原句回答)试另举一例来证明这个论点。(3分)

参考答案

第一篇

1.想要(2)原因

2.(1)因为何晏从小在武帝家长大,(武帝)就想要收他做义子。

(2)魏武帝知道了这件事,马上让人把他送回了何家。

2)知:知道;遣:送。

3.何晏是一个非常聪明而且有主见的孩子

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何晏以画地自处的方法表明自己不愿改姓的

态度,充分说明何晏非常聪明且有主见。

第二篇

1.(1)拜见(2)准备,备办(3)对…感到奇怪(4)很,相当地

2.(1)萧氏的儿子穿着华丽的衣服前往,以为王安石一定会准备好丰盛的食物(来款待他)。

2)只吃胡饼中间的一小部分,把四边都留下。

3.胡饼的四周王安石是一个艰苦朴素、勤俭节约、作风简朴、不铺张浪费的人。

第三篇

1.到了夜里(王密)怀中揣着十斤金子来赠送给杨震。

2.杨震在夜深人静,没有第三者知情的情况下,拒收王密送来的重金。

3.杨震的严于律己、清正廉明、光明磊落、拒礼拒贿的高尚品质使王密感

到羞愧。

第四篇

1.(1)讨伐,攻打(2)追逐(3)都,一起(4)百姓

2.C考查文言文虚词“于”的用法。A、B、D中的“于”是介词,与后面的词语构成介宾短语,在句子中做状语,是“在”的意思;C中的“于”是引进比较对象,译为“比”。

3.有个老农夫看到并获得了它们,没有遭受任何劳碌之苦,就独得了利益。

4.不同意。淳于髡通过“韩子卢逐东郭这”的故事告诉齐王不要因双方争斗,让第三者渔翁得利的道理,也就是害怕在与齐、魏两国争斗期间秦、楚两国得利。

第五篇

1.(1)拜见、进见(2)立即、急忙(3)疾驰、快(4)放弃

2.晏婴病得很厉害,即将死去,恐怕您在他死前赶不上见他了。

3.不能,因为他放弃了速度快的马车,选择了速度慢的步行,欲速则不达。

第六篇

1.(1)容易(2)如果(3)置办(4)不要

2.D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若思得之艰难”的“之”是代词指这些东西。A、C两项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B项中的“之”作动词用,相当于“到”“往”“去”。D项中的“之”是代词,指“他”。故选D。

3.不饿不冷就够了,何必图个吃好穿好?

4.示例:有必要。在今天,我们仍要发扬节俭的传统美德,一是因为有利于美德的培养,二是因为节约物质资源,利己利国。

第七篇

1.(1)pōu(2)líng

2.(1)引;拉(2)互相

3.等到(兄弟两个争吵)结東了以后再(准备)射取大雁,那只雁早已飞远了。

30.做事要抓住时机,不能因为无谓的争论而错失良机。

考查把握文章主旨。返则寓言讲了兄弟两人为如何吃雁的方

式而争执,最终没有得到大雁的故事,可以得出不要因无谓的争论而

错失良机,要抓住机会。

第八篇

1.(1)背,驮(2)代词,指柴(3)把、用(4)妻子和孩子

“妻子”是一个古今异义的词,在古代指的是妻子和儿女。

2.现在我把我的木柴给你,不拿钱回去,你还不愿意,我只有一死而已了!

3.文中的农夫性格刚烈,敢于奋起反抗。

太监要农夫的柴,只给了一点丝绸作为报酬,还硬逼着农夫用驴将木柴送到内廷去。农夫知道驴被送进去以后就回不:来了,所以求太监不要抢他的驴,太监不听,农夫气怒交加,打了太监。表现了他的反抗精神。

第九篇

1.(1)动乱(2)说(3)鞭打(4)释放

2.C考壺文言虚词“之”的用法。A项“之”是助词“的”;B项“之”译为“到”;D项“之”用在向末补足音节,不译;C项中“之”是代词,与“释之”的“之”用法相同。

3.用鞭打书生来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

4.王安期是一个对待问题实事求是的人。

“夜不得私行”是为了防止坏人作案,至于书生求学而迟归当另行对

待。说明了处理事情不能死守教条、一概而论,而要审慎灵活,根据事

实进行合理的安排处理。

第十篇

1(1)对;说(2)愿意(3)给予(4)比

設事情节,并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2.一切事物没有比正义更可贵的。

3.万事莫贵于义。

历史上为了正义而牺牲的人很多,如谭嗣同为变法而抛头颅酒热血,夏明翰、刘胡兰为了民族解放而牺牲自我的精神等。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875.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