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洛阳市20202021学年高一上

—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一语文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交回。

一、语言基础知识运用(19分)

1.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B.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检査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去接触她的身体。

C.将于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D.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D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D项,“‘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错误。“苟活到现在的”可能是“我”也可能是“我的学生”,所以引号的使用未能消除歧义,应改为“苟活到现在的我”。

故选D。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颓圮寥阔搽脂粉黯然泣下

B.攒射褪色木栅子阴谋秘汁

C.忸怩籼米水门汀陨身不恤

D.叱骂漂泊吹笙萧屏气凝神

B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

A项,“寥阔”应为“寥廓”;

C项,“陨身不恤”应为“殒身不恤”;

D项,“吹笙萧”应为“吹笙箫”。

故选B。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清华学校请他作第一次的演讲,题目是“中国韵文里头所表现的情感”。

B.看着这种饲养小姑娘营利的制度,我禁不住想起孩子时候看到过的船户养墨鸭捕鱼的事。

C.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义勇军进行曲》伴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

D.“神舟”飞船四战四捷,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

B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项,“大约在民国十年左右”成分赘余,“大约”和“左右”去掉其一;

C项,“《义勇军进行曲》伴着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不合逻辑、句式杂糅,应为“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

D项,“实现了我国航天史上的奇迹,创造了中国载人航天的重大突破”动宾搭配不当,“实现”和“创造”互换位置。故选B。

4.年3月5日是周恩来总理诞辰周年纪念日。下面是年周总理逝世后国人抒写的两副挽联中的短语,请把这些短语重新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其中一副对联的上联已经给出。(不得遗漏短语)

难报恩来生为国家耿耿忠心昭日月何堪魂去千秋青史

功同五岳寸草春晖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死为人民

(1)上联:千秋青史何堪魂去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联:___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寸草春晖难报恩来(2).(2)上联:生为国家死为人民,耿耿忠心昭曰月

上联:生为国家功同五岳耿耿忠心昭日月(3).下联:功同五岳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下联:死为人民德同湖海洋洋正气结丰碑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拟写对联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了解对联的一般写作要求,然后仔细阅读题干要求,明确对联的内容,再仔细阅读所给材料,按要求解答。对联写作上要做到词性相同,结构一致;对仗工整,音韵协调;内容相关,意境完美;上联结尾字要求仄声,下联结尾字要求平声。本题要求用所给短语组合成两副悼念周恩来总理的挽联,其中一副已经给出了上联,因此解答时可先完成这一副对联的下联,再组合下一副对联。所给出的上联使用了“千秋青史”“何堪魂去”两个短语,与这两个短语构成对仗的短语为“寸草春晖”“难报恩来”据此可确定此副对联的下联。剩下的短语中,“生为国家”“功同五岳”对仗工整,“死为人民”“德同湖海”对仗工整,“耿耿忠心昭日月”“洋洋正气结丰碑”对仗工整,再将同类事物归类,可组合出第二副对联。

5.观察下面的《汉字字形演变表》,你发现了汉字字形演变的哪些规律。请简要表述。

象形程度逐步减弱,字形由繁到简

本题考查图文转换和语言表达能力。

描述和概括图表要分析图中要素的变化特点,语言简洁、准确地表达。此题横向看不难看出从甲骨文到楷书字形由繁到简,越来越简单好写。再具体地看每一个字,会发现小篆及之前的字跟图画有关,象形强,笔画也多,也就是说从甲骨文到楷书字形象形程度逐步减弱。总结出特点后,还得进一步的分析,可以举两个例子来具体说明变化,从“鱼”“马”等字看,小篆及之前的汉字与图画相关,象形性强,笔画繁复;之后象形程度减弱,字形逐步简化。

二、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共10分)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目睹湘江秋色,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激昂慷慨的一问。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通过人体对温度冷暖感知的变化,写出了红军战士长征途中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

(3)戴望舒写《雨巷》中的丁香姑娘消散了她的颜色和芬芳,甚至消散了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作者无限哀婉之情。

(4)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写道: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_____________。”他悲愤地说,“__________________”。

(5)孔子强调启发式教育学生,《论语述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讲的就是要对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启发,对竭力想要表达却无以表达自己看法的人加以引导。

(1).问苍茫大地(2).谁主沉浮(3).金沙水拍云崖暖(4).大渡桥横铁索寒(5).太息般的眼光(6).丁香般的惆怅(7).尤使我耳不忍闻(8).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9).不愤不启(10).不悱不发

本题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识记能力。

(1)根据提示语“目睹湘江秋色”“激昂慷慨的一问”可得答案。

(2)根据提示语“人体对温度冷暖感知”“红军战士长征途中遭遇的种种艰难险阻”“间接表现了红军的英雄气概”可得答案,且需要注意“崖”字。

(3)根据提示语“消散了她的颜色和芬芳”“消散了她的”可得答案。

(4)根据提示语“流言”“他悲愤地说”可得答案。

(5)根据提示语“要对百思不得其解的人加以启发,对竭力想要表达却无以表达自己看法的人加以引导”可得答案,且需要注意“悱”字。

三、课内诗文阅读鉴赏(24分)

(一)(每小题3分.共6分)

阅读下面的三节诗,完成各题。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节选自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

(节选自戴望舒《雨巷》)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节选自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7.下列对三节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主要通过视觉写色彩、写动静,用高低、远近的视角变化描绘湘江秋景的绚丽多彩和宇宙万物的生气勃勃。

B.毛词中的湘江秋景、戴诗中的“雨巷”“丁香姑娘”和艾青笔下的“大堰河”都是象征性的形象,都给读者丰富的联想。

C.“彷徨”的“我”,“寂寥的雨巷”和“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共同构成了《雨巷》哀婉、迷惘、凄美的诗境。

D.艾青用第一人称视角和画面感强烈的细节,饱含深情地描绘了大堰河的坟墓和家园的凄凉景象,给人强烈的感情冲击。

8.下列对三节诗运用的艺术技巧、体裁特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既是词人所见,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是对祖国前途命运的乐观主义憧憬。

B.“雨巷”“丁香姑娘”的形象既可以看作单纯的写实,还可以把它理解为诗人陷入人生苦闷时对朦胧、渺茫的理想的憧憬。

C.艾青在诗中主要运用反复和排比手法,借助“雪”“坟墓”“瓦菲”“园地”和“石椅”等描述性意象抒发对“大堰河”深沉的追思。

D.《沁园春·长沙》《雨巷和大堰河——我的保姆》都是现代诗歌、新诗,只是《沁园春·长沙》是词的格式,后两首都是新诗。

7.B8.D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

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B项,“……‘大堰河’都是象征性的形象”错误,“大堰河”虽然有象征色彩,但确是有原型的写实性形象。

故选B。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题材特征和艺术技巧的能力。

D项,“《沁园春·长沙》……都是现代诗歌、新诗”,《沁园春长沙》是旧体诗中的词,不是新诗。

故选D。

(二)(共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木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9.下列各组句子,文言特殊句式类型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荆轲有所待,欲与俱②竖子不足与谋

B.①荆卿岂无意哉②公岂敢人乎

C.①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②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D.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②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A.①太子迟之②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

B.①皆白衣冠以送之②朝济而夕设版焉

C.①又前而为歌曰②素善留侯张良

D.①发尽上指冠②越国以鄙远

11.下列对文中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是中国古代被确定为君王的继位者的称谓,也都可称皇太子。

B.卿,古代高级官员的称谓,也用作对男子的敬辞。文中是后一种用法。

C.祖,指出行时祭祀路神,引申为饯别。如“祖道”“祖别”都有践行的意思。

D.筑,古代一种弦乐器,形似琴,演奏时,左手按弦的一端,右手执竹尺击弦。

9.D10.A11.A

参考译文:

荆轲等待着一个人,想同他一起去。那个人住得很远,没有来,因而停下等候他。

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说:“日子已经没多少了,您难道没有动身的意思吗?请允许我先遣发秦武阳!”荆轲发怒,呵斥太子说:“今天去了而不能好好回来复命的,那是没有用的小子!现在光拿着一把匕首进入不可意料的强暴的秦国,我之所以停留下来,是因为等待我的客人好同他一起走。现在太子嫌我走晚了,请允许我告别吧!”于是出发了。

太子和他的宾客中知道这件事的人,都穿着白衣,戴着白帽给他送行。到易水上,祭过路神,就要上路。高渐离敲着筑,荆轲和着节拍唱歌,发出变徵的声音,众宾客都流着眼泪小声地哭。荆轲又上前作歌唱道:“风声萧萧悲鸣啊易水彻骨寒冷,壮士这一离去啊就永远不再回还!”又发出悲壮激昂的羽声。众宾客都睁大了眼睛,头发都向上竖起顶住了帽子。于是荆轲就上车离去,始终不曾回头看一眼。

(三)(9分)

阅读下面节选的文字,完成各题。

我记得清清楚楚,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高等科楼上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随后走进了一位短小精悍秃头顶宽下巴的人物,穿着肥大的长袍,步履稳健,风神潇洒,左右顾盼,光芒四射,这就是梁任公先生。

他走上讲台,打开他的讲稿,眼光向下面一扫,然后是他的极简短的开场白,一共只有两句,头一句是:“启超没有什么学问——”眼睛向上一翻,轻轻点一下头,“可是也有一点喽!”这样谦逊同时又这样自负的话是很难得听到的。他的广东官话是很够标准的,距离国语甚远,但是他的声音沉着而有力,有时宏亮而激亢,所以我们还是能听懂他的每一字,我们甚至想如果他说标准国语其效果可能反要差一些。

(节选自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已经是旧历四月中旬了,上午四点过一刻,晓星才从慢慢地推移着的淡云里面消去,蜂房般的格子铺里的生物已经在蠕动了。

“拆铺啦!起来!”穿着一身和时节不相称的拷绸衫裤的男子,像生气似的呼喊,“芦柴棒,去烧火!妈的,还躺着,猪锣!”

七尺阔、十二尺深的工房楼下.横七竖八地躺满了十六七个“猪猡”。跟着这种有威势的喊声,在充满了汗臭、粪臭和温气的空气里面,她们很快地就像被搅动了的蜂窝一般骚动起来。打呵欠,叹气,寻衣服,穿错了别人的鞋子,胡乱地踏在别人身上,叫喊,在离开别人头部不到一尺的马桶上很响地小便。成人期女孩所共有的害羞的感觉,在这些被叫做“猪猡”的生物中间,已经很迟钝了。半裸体地起来开门,拎着裤子争夺马桶,将身体稍稍背转一下就会公然地在男人面前换衣服。

那男人虎虎地在起得慢一点的“猪猡”身上踢了几脚,回转身来站在不满二尺阔的楼梯上面,向着楼上的另一群生物呼喊:

“揍你的!再不起来?懒虫!等太阳上山吗?”

(节选自夏衍《包身工》)

12.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梁文用“风和日丽的下午”“大教堂里坐满了听众”来烘托气氛,写出了听众对即将到来的演讲的期待,为主人公的出场做了渲染和铺垫。

B.梁文刻画梁任公形象,有肖像描写、神态描写,也有动作、语言和细节描写,作者虽是用白描的方式,但主人公的形象却跃然纸上。

C.夏文呈现了一个生活场景,真切细致地描绘了包身工们肮脏、污浊、恶劣的生活状况,冷峻的描写里包孕了作者的同情和悲悯之心。

D.夏文着重描述的包身工像“猪猡”一样的生活,既是对造成这悲惨状况的社会的控诉,同时也是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叹息。

13.请用简练的语言分别概括梁启超和“包身工”的形象。

12.D13.梁启超:是一个短小精悍、稳健潇洒、风趣幽默、谦逊而自负的先生(或学者)。“包身工”:是一群“猪猡”一样,被折磨得迟钝麻木、没有一点青春、美丽、尊严的年轻女工。

四、课外诗文阅读鉴赏(37分)

(一)(9分)

阅读下面这篇传记,完成下面小题。

年秋,18岁的戴望舒考入上海大学。两年后,进入震旦大学学习法文。法国神甫教的是雨果、缪塞等浪漫來的作品,但戴望舒有更强烈的追新倾向,喜好果尔蒙、耶麦等后期象征派的作品。他后来成为那个时代把中国古典诗艺跟西方最新诗艺结合得最好的现代诗人之一,与他的这段学习经历有很大关系。他最早的译诗就是在震旦读书期间,将雨果的《良心》译成中文,之后在刊物《璎珞》上,发表了散文诗《流浪人之夜》等,并翻译诗歌《瓦上长天》等。戴望舒用民间小曲的形式来译,但措辞则像宋词小令,用的是文言文。

年4月,戴望舒编定的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印行,这是他前期象征主义诗歌的代表作。他的诗从闻一多、徐志摩那儿获取的主要是外在韵律和格式,而从英法诗歌那儿汲取的主要是“忧郁的情调”。年8月,格律诗《雨巷》在《小说月报》发表。叶圣陶称许他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由于叶圣陶的极力举荐,戴望舒一夜成名,并以“雨巷诗人”之名行世,朱自清也曾评定这首诗说,戴望舒“注重整齐的音律美,但不是铿锵而是轻清的”。

戴望舒靠《雨巷》成名,但他在诗坛的领袖地位则是《现代》杂志造就的。在这个杂志里,他发表了大量的诗歌的译作。

年10月8日,戴望舒搭乘邮船从上海前往法国留学。他在法国期间的译作主要有《俄罗斯革命中的诗人们》。此书年出版,仅一个月后,望舒就把它全部译完了。

戴望舒给他译的《比利时短篇小说集》里的每一篇小说都写了译者附记,介绍了作者和作品,除此外还翻译了《意大利短篇小说集》《法兰西现代短篇集》《紫恋》等著作。

年8月,戴望舒从里昂乘火车去西班牙旅行。他购买了不少西班牙语的书藉,光是《堂吉诃德》就买了好几个版本。他一直将翻译《堂吉诃德》当做自己一生最大的心愿,回国后经胡适的介绍,中英文化教育基金会曾约其由原文直接翻译这部巨著。据施蛰存说:“这个翻译工作是完成了的,但因为译稿按月寄去北京,经过战争,全稿至今不知下落。”据叶灵凤说,戴望舒翻译此书不久,就爆发了抗日战争;但是十多年来,他一直在继续着这个工作。现在我们能见到的只是一些片段。

年春季,戴望舒参加了西班牙进步群众的反法西斯游行。西班牙警方通知了法国警方,于是学校将他开除,并遣送回国了。

年10月,由戴望舒主编,脉望社出版的《现代诗风》问世。由于作者的知名度和作品的质量,第一期《现代诗风》册很快就卖完了。可是戴望舒没有趁着这段热劲继续编第二期,他有了新的构想,要和“北方诗派”携手合作,出《新诗》月刊了。三十年代初的诗歌界存在着南北对峙问题,戴望舒弃《现代诗风》而创《新诗》,就是想要实现他那“南北大团结”的构想。

年10月,《新诗》创刊号诞生。这是戴望舒为中国诗歌所做的最大的一件事。《新诗》社址设在上海亨利路自己家里,经费主要来自戴望舒个人的腰包。《新诗》一共出了10期,在《新诗》上发表作品的有八九十人,“新月”“后新月”和“现代”济济一堂。

新中国成立后,胡乔木点名调任他为新闻出版总署国际新闻局的法文科科长。但他很快就病倒了,年2月28日,不幸逝世,时年仅45岁。

(摘编自《雨巷诗人——戴望舒传》)

1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

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作为现代诗坛具有巨大影响力的诗歌作品,《雨巷》使戴望舒成名,并获得“雨巷诗人”的美誉,戴望舒因此登上了中国新诗坛的领袖地位。

B.戴望舒在大学期间就开始翻译诗歌,而且他所翻译的外国诗歌具有其自身的特点,采用宋词小令的形式,语言则用文言文。

C.戴望舒不仅热衷于文学,也富有正义感,他购买了许多西班牙语书籍,尤其钟情于《堂吉诃德》,后来因参加反法西斯游行被学校开除。

D.新中国成立之后,戴望舒得到国家的重用,但由于长期从事翻译等繁重的工作,他积劳成疾,英年早逝,令人惋惜。

15.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卓有成效的翻译家之一,戴望舒在翻译上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表述。

14.C15.①在震旦大学期间翻译雨果诗歌《良心》,后在刊物《璎珞》上发表散文诗《流浪人之夜》,并翻译诗歌《瓦上长天》等,将古典诗艺融入西方文学之中。②在外国留学期间,翻译了一大批外国著作,如《俄罗斯革命中的诗人们》《比利时短篇小说集》等,促进了世界优秀文化的传播。③一直把翻译《堂吉诃德》作为一生最大的心愿,耗费了巨大的心血完成了翻译。

(二)(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籍者,下相人也,字羽。初起时,年二十四。其季父项梁,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前所戮者也。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

项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项梁怒之,籍曰:“书足以记名姓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于是项梁乃教籍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学。项梁杀人,与籍避仇于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项梁下。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毋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

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皆曰:“首立楚者,将军家也,今将军诛乱。”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使人追宋义子,及之齐,杀之。使桓楚报命于怀王。怀王因使项羽为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皆属项羽,

项羽已杀卿子冠军,成震楚国,名闻诸侯。乃遣当阳君、蒲将军将卒二万渡河,救钜鹿,战少利,陈馀复请兵,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备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1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B.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C.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D.项羽晨朝上将军宋义/即其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

17.下列对文中加点的同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也称表字,旧时人们在本名以外所起的跟本名的意义有其种关联的名字。

B.季,我国古代兄弟排行有伯、仲、叔、季之说,分别指代长幼顺序,伯,有时也叫“孟”。

C.“釜甑釜”古代做饭的器物,像现在的锅:甑,古代蒸饭的一种瓦器,像现代的蒸锅。

D.《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和《战国策》是记述战国时期历史

断代史。

1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慨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氏家族世世都是楚将,等到项羽自己被楚怀王任命为上将军时.他先派部分军队救钜鹿,后又亲率大军以必死决心渡过黄河,大败秦军。

B.在吴中避祸的时候,当地的贤士大夫都出自项梁门下,当时项羽也跟随叔父学剑却都无所成就,又不愿意认真学习兵法,项梁很生气。

C.项羽假托楚王的密令杀死楚军统帅宋义的时候,各个将领都恐惧害怕屈服了,没有谁敢抗拒,反而一起推举项羽暂代上将军。

D.《史记》作为一部历史著作,同时又有很强的文学性,从中产生了很多成语,本文就有“取而代之”“破釜沉舟”“作壁上观”等。

19.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及楚击秦,诸将皆从壁上观。

(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

16.B17.D18.B

19.(1)来救钜鹿的诸侯军有十余处营寨,都不敢出兵,到楚军攻打秦军时,诸侯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

(2)越过别国而把远地当作边邑,您知道那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増加土地呢?

参考译文:

项籍是下相人,字羽。开始起兵时二十四岁。他的叔父是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将项燕,被秦将王翦所杀的那个人。项氏世代为楚将,封于项,所以姓项氏。

项籍小时候,学习认字写字,没有学成。放弃了学字,改学击剑,又没有学成。项梁很生他的气。项籍说:“字只不过用来记记姓名而已。剑也只能抵敌一人,不值得学,要学能抵抗万人的。”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粗略地知道了兵法大意,但又不肯认真学完。项梁杀了人,和项籍到吴中躲避仇家。吴中有才能的士大夫都比不上项梁。秦始皇帝巡游会稽,渡过浙江,项梁和项籍一同去观看。项籍说:“那个皇帝,我可以取而代之。”项梁捂住他的嘴,说:“不许胡说八道,当心全族要杀头啊!”项梁因此觉得项籍不同于一般人。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能举鼎,才气过人。

项羽早晨参见上将军宋义,就在他的帐幕中割下了宋义的脑袋,出来发令军中说:“宋义和齐国阴谋反楚,楚王秘密命令我杀死他。”这时,将领们都恐惧屈服,没有敢抗拒的。都说:“创建楚国的,是将军一家。现在又是将军处死了叛乱的人。”将领们就共同推立项羽暂代上将军。项羽又派人去追宋义的儿子,在齐国赶上了,杀死了他。又派桓楚向楚怀王报告。楚怀王就让项羽做上将军,当阳君、蒲将军都归项羽节制。

项羽已经杀了卿子冠军宋义,威震楚国,名闻诸侯,他便派遣当阳君、蒲将军带领两万士卒渡河,援救钜鹿。战事稍有胜利,陈馀又向项羽请求救兵。项羽就率领全军渡河,凿沉船只,砸破炊具,烧毁营舍,携带三天口粮,用以表示士卒拼死决战,没有一个有活着回来的打算。在此时,楚军士气冠绝诸侯。来救钜鹿的诸侯军有十余处营寨,都不敢出兵,到楚军攻打秦军时,诸侯将领都在营垒上观战。楚军战士无不以一当十,楚兵喊声震天,诸侯军人人胆战心惊。已经打垮了秦军,项羽召见各诸侯将领,他们进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不敢抬头仰视。项羽从此成为诸侯军的上将军,各路诸侯隶属于他。

(三)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南①

华清淑

燕塞雪,片片大如拳。蓟上酒楼喧鼓吹,帝城车马走骈阗②。羁馆独凄然。

燕寒月,缺了又还圆。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何日是归年?

[注]①年,元军攻陷南宋都城临安,宫人华清淑和乐师汪元量等被挟持至元都大都。十多年后,汪元量获准南归,原宋人被羁留者多有送别之作。该词即是其中之一。②骈阗:聚集;罗列。

20.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描绘了一幅燕塞雪景图,“片片大如拳”与李白“燕山雪化大如席”异曲同工。

B.“蓟上”和“帝城”在词中指南宋都城临安,此两句属于词人回忆的当年景象。

C.“婵娟”代指美好的明月,此句表明自己离开故国已久,每次都强忍泪水仰望天空明月。

D.“何日是归年?”词人以发自肺腑的问句结尾,点出了全词的主旨,卒章显志。

21.全词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情感?请概括分析。

20.B21.①国破家亡之愁与自身凄苦之情。作者以大都一片欢腾的景象,衬托了自己离乡做囚,独自被羁留在馆舍的凄然处境。②深沉的思乡念亲之情。词人在亡国羁留中,由月亮想到自己久羁难归,思乡思亲之情溢于言表。

五、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文章。

往往有这样一种情况:经历过的一些事情,淡忘了,而某个细节,如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眼神,却记得很清楚;读过的一些文学作品,记不清了,而其中的某个细节,或语言、或动作、或某个人物的肖像却记得很清楚。

你经历过什么难忘的“细节”?有什么感受、体验?请以此为内容写一篇不少于字的记叙文。要求:题目自拟,不得抄袭。

例文:

令人难忘的细节

淡忘了,记忆里的深刻;模糊了,画面里的清晰;消散了,泥土里的芬芳。夏雨的汹涌冲刷这红泥土的山头,响彻的惊雷震动着,闪烁着。噢!那是一个晴天!时间呀,时间,竟如此不留情,往日的深情在时间里如此惨淡,年轮的旋转涮去了那些至为重要的记忆。

那个夏天,那是个晴空,那是个新生的早晨,鸟语花香,袅袅炊烟,乡间的清晨如此的祥和,天空的行云来去匆匆,乡村的天气千变万化。一切还是原来的样子,一切没有变化,记忆里的细节如此的深刻。

爷爷起床了,伴随着咳嗽声与浓浓的旱烟味,起床了。爷爷依旧烧起了炉火,依旧坐在火炉旁静静的烧着茶水,烤着馒头。火焰的声音,水沸的声音,干柴噼啪之声叫醒了那时还在酣睡的我。在一切完毕后,我跨上了书包,步行在崎岖的上学之路上,夏天的早晨确实很温暖,阳光若隐若现,此刻乡村的天气开始变化了。

脚下的步子越走越快,渐渐的出国已近在眼前。一切确实来得很突然,校园里的几棵柏树的叶子已开始奏乐,屋檐下的乐师也毫不逊色。雨,突如其来,雨,倾盆而下,雨,滂沱也不见停止,校园外干涸的小溪此时也在沸腾。眼见正午已到,雨愈下愈大,没有停止的意思。早晨出门并未准备好相关器具,正午的回家只能是落汤鸡了,泥泞的路面很不好走,再加上大多修在山沟边沿,危险性就更高了。

那个深深的记忆在那时便永久的深埋在我的心里,那个难忘的细节在那时被定格。

雨还在下着,正午的放学铃声响了,比起晴天的铃声,此时更让人厌恶。烟雨蒙蒙,那个熟悉的声音透过雨幕钻进了我的耳里。那个每日清晨叫我起床的咳嗽的声音。在烟雨里,那个熟悉的黑色背影,那把比我年龄还大的黑色帆布伞,沮丧的心暂时得以平复,爷爷来了,来接我了。透过层层雨帘,终于我走到了爷爷面前,在此刻我有点心酸,在爷爷的脸上,水珠在滴答着,辛劳的皱纹变得更加厉害了,两鬓的灰发此时增了不少白。我钻进了伞里,像往常一样寒暄。三里弥漫着旱烟的芬芳。不知为何,在回忆里,那片烟味是香的,是甜的。那天中午,我们爷孙二人相互挽着,步履到了梦寐的家中。那天下午,爷爷一直躺在炕上,一直抽着旱烟,一直在被子下暖着,咳嗽的声音大了许多,频率也快了不少。

或许是那时的我不懂事,不解人情吧!现在每当下雨的那几天里,在那个时刻的记忆总会浮现,那种感觉比不淋雨的喜悦更加深情,比爷爷的咳嗽更叫人纠结。

雨的淅沥,勾起那个难忘的记忆,在天气多变的村子里,有个抽着旱烟,爱喝茶的老爷爷。雨的汹涌,勾起那个难忘的细节。在那个深深的细节里,有个难忘的画面——爷爷在雨幕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