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40年,周威烈王封晋韩赵魏三家为诸侯,而后三家将晋公室剩余土地全部瓜分,史称“三家分晋”。
公元前86年,周安王封齐国田和为齐侯,齐国姜姓绝祀后,田氏仍以“齐”作为国号,史称“田氏代齐”。
庄子痛心疾首骂这些卿族士大夫为“窃国者侯”卿族士大夫的崛起,才是周朝“礼仪崩坏”的标志!
无论是春秋,还是战国,都只是西周朝的两个阶段。周朝的统治根本是什么?分封!
哥几个都是随我打天下的,独乐乐不如众乐乐,论功行赏分田地,同时为了维持这一制度,制定了繁琐的“周礼”进行约束。
周朝的礼,简单说就是尊卑,等级。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王之下是分封的诸侯;诸侯公伯之下是卿族士大夫。
大到地盘权利划分,小到衣食住行,都得严格的按照礼仪制定的标准来走,所以才会有“刑不上士大夫,礼不下庶人”的说法,不然就是僭越,礼仪就崩坏了。
孔老夫子一辈子都在推行“礼”制,教化于“民”,让君施德政,明智开化更好的服从君命。
但在王室衰弱的春秋战国时代,孔子哪怕周游列国,也只能是一路奔波,走到哪儿被撵到哪的悲苦命。
无他,春秋时期已经王道哀,礼义废,君不君,臣不臣了,所以孔子的那一套,在当时还真就不怎么吃香。
尤其是“周郑交质”后,周王室被郑公打败颜面扫地,王室彻底摆烂。
卿族士大夫捅破的窗户纸,“鲁国三恒”。即便王室衰弱摆烂,在春秋时期,也以兼并称霸为主,面子上还是得哄着点周王室。
他们可不敢明面上掀桌子,看看那些春秋霸主们的旗号就知道了,打着“尊王攘夷”,干着“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事。
霸主们很厚道,知道王室衰弱,臣下诸侯就替周王管理天下了,不听话的其他诸侯就都是蛮夷了,打他名正言顺。
本来大家不戳破“君不君,臣不臣”这回事,大家体体面面都挺好,周王还是王室,诸侯也不掀桌子。
可诸侯下面的卿族士大夫们不干了。
就准诸侯公伯可劲欺负王室?不准我们欺负诸侯了?上联不正下梁歪,有迹可循的。
这里还得说下分封制的严格等级制度,王虽然分封了各方诸侯,但是诸侯下面的卿族士大夫,王是管不了的,隔了一个等级。
也就是说,周王把地盘分给了诸侯,诸侯的地盘自己打理,怎么分给他们下面的卿族士大夫,周王可管不着。
首先跳出来的是鲁国,鲁桓公有四个儿子,嫡长子鲁庄公继位后,其他三个儿子孟氏,叔孙氏,季氏就变成了卿族。
可惜鲁庄公后代跟周王室出现了一样的问题,都不怎么给力,被孟氏,叔孙氏,季氏给掌了权,鲁国国君沦为傀儡,史称“鲁国三恒”。
鲁国国君只能痛苦干嚎:周天子,臣下都不把主子当主子了,你还管不管了?
周天子:管不了,当真管不了一点,没这实力,你也不看看我的臣下诸侯是怎么对我的?
期间孔子在鲁国当相那会,还谋弱三桓相还权给鲁国国君,被三恒收拾着赶出了鲁国,这才有了后来孔子周游列国这么一回事。
鲁国毕竟是小国,虽然“以下犯上”了,但在春秋末期,在鲁国内部改革,以及外部夹击下,鲁国国君还是收回了政权。
“鲁国三恒”给各国的卿族士大夫开了个不好的榜样,他们意识到,只要手中的实力足够,自己当诸侯公伯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事件升级:“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典型代表就是独霸春秋的晋国里的卿族士大夫,因为曲沃代翼后晋国无公族,卿族把持政权,最终卿族内部火并中,韩赵魏三家胜出,胁迫下让周王室捏着鼻子封三家为诸侯,成为与晋国并列的诸侯国。
韩,赵,魏三家算是卿族翻身当家做主了,施行了几百年严格等级制度的周礼出现无法弥补的裂痕,往土崩瓦解的方向走去。
如果说韩,赵,魏三家分晋,非得说是内臣进步至诸侯公伯保留点周礼的颜面,那么紧跟而来的“田氏代齐”,就完全是礼乐崩坏了。
齐国可是历代强国,春秋首霸,姜太公的分封国;而田氏呢?祖上本来是陈国的公族陈完,陈国被灭后,跑到齐国后改姓为田氏,被威武的齐桓公封了个士大夫。
妥妥的外来族啊。
就是这么一个外来者的田氏,通过一系列的齐国内乱,一步步走到权利巅峰。
先是崔杼弑杀齐庄公,崔氏、庆氏专权,栾、高、鲍、田四氏联合灭了庆氏。
之后栾施专权,田氏又联合鲍氏,驱逐了栾施。
齐景公死后,幼子齐晏孺子在高氏跟国氏的支持下继位,仅仅七个月后,田氏联合鲍氏发动政变,弑君,驱逐高氏跟国氏,迎立齐悼公。
之后鲍氏弑齐悼公,田氏迎立齐简公,从此田氏掌握齐国国政。
齐简公为了夺回权利,用自己的培养起来的亲信阚止打压田氏,田氏与阚止爆发冲突决战,田氏胜出,杀齐简公与阚止,同时借此机会尽诛鲍、晏诸族。
在田氏数代人的努力下,齐国世家大族被铲除殆尽,田氏独霸齐国。
等到韩赵魏三家开了先河胁迫周王封了诸侯后,田氏紧跟步调,将齐国姜氏迁到一座海滨孤城后,疏通到了当时最强大的魏文侯,让魏文侯派使臣报告周天子,请求立田氏为诸侯。
周天子又能怎么办?依旧是两手一摊,管不了一点。
反正都开了先河了,封三个也是封,封四个也是封,随他去吧。
田氏当上了诸侯,等姜氏绝祀,占据齐国全境的田氏,依旧以齐国为国号。
卿族士大夫通过各种手段成就一番诸侯,尤其是“田氏代齐”以后,周礼彻底宣告礼乐崩塌。
战国再也就不讲究什么名正言顺了,有的就是一帮子实用主义者,不留情面你死我活的灭国之战。
也才有了“合纵连横”口沫横飞的市场,仁义礼智信?先放一边去,管你黑猫白猫,能抓到老鼠的,就是好猫!
#三家分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