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本内容知识点总结
一、文言文阅读
《鱼我所欲也》本文阐明了义重于生,义重于利,以及舍生取义的道理,强调了人的尊严和正义的价值。文章通过比喻、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强调了舍生取义的重要性,鼓励人们追求更高的道德标准。
《唐雎不辱使命》本文记叙了唐雎奉安陵君之命出使秦国,与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激烈斗争,终于折服秦王,保存国家的故事。唐雎以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有力地维护了国家尊严,令人钦佩。
《曹刿论战》本文记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争中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曹刿通过实地考察、分析敌情,正确运用战略战术,最终取得了胜利。
《邹忌讽齐王纳谏》本文讲述了邹忌以自身经历讽劝齐王纳谏的故事,表现了邹忌的聪明才智和善于劝谏的特点。文章运用类比、比喻等手法,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治国理政的道理。
《愚公移山》本文通过叙述愚公带领家人挖山不止,最终感动天帝而将山挪走的故事,强调了毅力和恒心的力量。文章语言简练,寓意深远,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之作。
二、现代文阅读
《孔乙己》通过讲述孔乙己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旧社会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的主题思想。小说运用讽刺、幽默的语言,批判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
《变色龙》通过对变色龙这种动物的特性进行形象比喻,刻画了一个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的奥楚蔑洛夫形象。小说运用讽刺、夸张的手法,批判了这种奴颜婢膝、趋炎附势的丑恶嘴脸。
《溜索》以溜索为线索,描绘了一幅具有原始风貌的深山大峡谷图景,表现马帮汉子沉着冷静、从容面对险境的豪迈气概。小说语言简练有力,富有画面感。
《孔乙己》和《故乡》两篇文章都描绘了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揭示了社会的冷漠和无情。但不同的是,《孔乙己》主要写的是知识分子的悲惨命运,《故乡》则更多地 (húlún)囫囵吞枣
2.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一棵挂满红枣的老树。树下坐着位形如雕塑的老人。(2)一颗枣儿从树上落下,男孩蹑手蹑脚地走过去捡枣儿。
二、重点甸子背记知识清单
出远门的人有时候不认识回家的路了,只要家里人天天喊,他早晚会回来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枣儿》的作者是孙鸿。
第16课音乐之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峥嵘zhēngróng山麓lù鳞次栉zhì比
涟漪liányī嬷嬷mómo
弥撒mísa远眺tiào
2.解释下面词语。
(1)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的齿一样,一个挨一个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等密集。
(2)顶礼膜拜:这里形容十分虔诚地行礼。
(3)通宵达旦:从天黑到天亮,整夜。
(4)老成持重:经历多,做事谨慎稳重。
(5)固执己见:坚持己见,不肯改变。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巍峨峥嵘的阿尔卑斯山,挺拔的松树漫山遍野,云雀声声啼唱。高山的山崩上尚未化尽的残雪魔魔点点,山风阵阵呼啸。
2.群山洋溢着音乐之声,群山唱着古老的歌儿,群山把音乐之声充满我心房。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音乐之声》的作者是勒曼,是美国剧作家。
2.电影文学剧本是专供拍摄影片而创作的剧本,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称电影文学。跟小说、戏剧一样需要塑造人物、交代情节,其容量也像戏剧一样受时间的限制。但又不同于小说和戏剧。戏剧中人物对白繁多,侧重于听觉表现;“电影语言”则是连续不断的银幕画面,侧重于视觉表现,不以人物对话为主。
3.电影文学剧本的结构是以镜头为单位,用蒙太奇手法按情飞的发展以及观众的注意力和关心的程序,有节奏地、合乎逻辑地衔接成整体。
第17课公输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郢yǐng敝舆yú犀兕xīsì
鼋鼍yuántuó鲋fù鱼文梓zǐ
楄pián守圉yù
2.根据语境,给下列多音字注音。
公输盘bān请说shuō之见xiàn我于王
长zhàng木禽滑gǔ厘
3.解释下面加点词。
(1)起于鲁起:出发,动身。
(2)请说之说:解释。
(3)胡不已乎胡:为什么。已:停止。
(4)以牒为械牒:木片。
(5)吾知所以距子矣所以:用来……方法。
(6)不可谓知类知类:明白事理。
(7)请献十金请:请允许我。
(8)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寇:入侵。
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公输盘不说
说通悦解释为高兴、愉快
(2)吾知所以距子矣
距通拒解释为对抗
(3)子墨子之守圉有余
圉通御解释为抵挡
(4)公输盘诎
诎通屈解释为理屈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杀所不足而争所有余,不可谓智。宋无罪而攻之,不可谓仁。知而不争,不可谓忠。争而不得,不可谓强。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子何命焉为?
先生有什么见教呢?
(2)愿借子杀之。
希望借助您去杀了他。
(3)宋何罪之有?
宋国有什么罪呢?
(4)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此犹文轩之与敝舆也。
楚国土地方圆五千里,宋国土地方圆(不过)五百里,这好像彩饰篷车与破车相比。
(5)虽杀臣,不能绝也。
即使杀了我,也不能杀尽(宋国的抵抗者)。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公输》选自《墨子·公输》。
2.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第18课《孟子》两章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畎quǎn亩傅说yuè胶鬲gé拂bì士
2.解释下面加点词。
(1)委而去之委:放弃。去:离开。
(2)寡助之至至:极点。
(3)天下顺之顺:归顺,服从。
(4)傅说举于版筑之间举:任用,选拔。
(5)苦其心志苦:使……苦恼。
(6)人恒过恒:常常。
(7)而后作作:奋起,指有所作为。
(8)而后喻喻:明白,了解。
3.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亲戚畔之畔通叛解释为背叛
(2)曾益其所不能曾通增解释为增加
(3)衡于虑衡通横解释为梗塞,不顺
(4)人则无法家拂士拂通弼解释为辅佐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2)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3)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4)《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出的中心论点是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中心论点是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
(2)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也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的人都会归顺他。
(3)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所以(能施行仁政的)君主不战则已,作战就一定胜利。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所以上天要下达重大使命到这样的人身上。
(5)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的性情坚忍,增加他尚未具备的才干。
(6)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这样人们才会懂得忧患使人生存发展,而享受安乐使人萎靡死亡。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第二段。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得道多助,失道寡助》选自《孟子·公孙丑下》;《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2.《孟子》是儒家经典之一。孟子,名轲,字子舆,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
第19课鱼我所欲也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苟gǒu得—箪dān食一豆羹gēng
蹴cù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故不为苟得也苟:苟且。
(2)故患有所不辟也患:祸患,灾难。
(3)非独贤者有是心是:这样。
(4)蹴尔而与之与:给予。
(5)妻妾之奉奉:侍奉。
(6)此之谓失其本心本心:天性,天良。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故患有所不辟也
辟通避解释为躲避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辩通辨解释为辨别
(3)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通德解释为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
与通欤解释为语助助词
(4)乡为身死而不受乡通向解释为从前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原文填空。
(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保全生命,然而有人却不采用:通过某种手段就可以躲避祸患,然而有人却不采用。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不只是贤德的人有这样的思想,每个人都有,不过贤德的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优厚的俸禄却不分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那优厚的俸禄对于我有什么益处呢!
(4)此之谓失其本心。
这叫做丧失了人生下来固有的善的本性。
(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轻蔑地吆喝着给他,(饥饿的)过路人也不会接受;用脚蹋着给人(吃),乞丐也因轻视而不肯接受。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课文第一段。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鱼我所欲也》选自《孟子·告子上》。
第20课《庄子》故事两则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鹓yuān鹐chú醴lǐ泉鸱chī
濠háo梁鯈tiáo鱼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惠子相梁相:辅助君主的人,相当于后代的宰相。这里作动词,做宰相的意思。
(2)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国:国都,京城。
(3)非梧桐不止止:栖息。
(4)安知鱼之乐安:疑问代词,怎么。
(5)是鱼之乐也是:这。
(6)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全:完全,确定是。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惠施做了梁国的国相,庄子去看望他。
2.夫鹓鹐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鹓鹐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如醴的泉水不喝。
3.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吧?
4.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
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是可以肯定的!
5.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你说“你哪儿知道鱼快乐”的话,说明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在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庄子》是道家经典之一。庄周,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
第21课曹刿论战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曹刿guì又何间jiàn焉玉帛bó
辙zhé轼shì靡m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又何间焉间:参与。
(2)肉食者鄙鄙:鄙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3)何以战以:凭,靠。
(4)弗敢专也弗:不。专:个人专有。
(5)弗敢加也,必以信加:虚报。信:实情。
(6)公将鼓之 鼓:击鼓进军。
(7)遂逐齐师逐:追赶,追击。
(8)一鼓作气作:振作。
(9)夫大国,难测也测:推测,估计。
(10)望其旗靡 靡:倒下。
3.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一鼓作气:现用来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一下子把事情完成。
辙乱旗靡:形容军队溃败混乱。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3)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4)曹刿请见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5)“忠之属也”具体指的是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6)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那些吃肉的大官们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
(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用,一定要把它分给别人。
(3)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这是忠于职守(尽心尽力为人民办好事)之类的事。凭这一点,就可以跟敌人打一仗了。如果(跟齐国)作战,就请(让我)跟从(您)。
(4)夫战,勇气也。
作战,要靠勇气。
(5)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我仔细察看发现了齐军战车轮迹混乱,又远远望见齐军战旗也倒,(知道他们真的败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他们。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曹刿论战》中曹刿分析战争胜利原因的一段话。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摩,故逐之。”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曹刿论战》选自《左传·庄公十年》。
2.《左传》传说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一部史学名著和文学名著。
第22课邹忌讽齐王纳谏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邹zōu忌昳yì丽朝zhāo服衣冠guān
窥kuī镜期jī年间jiàn进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朝服衣冠服:穿戴。
(3)孰视之孰:仔细。
(4)臣之妻私臣私:偏爱。
(5)王之蔽甚矣蔽:受蒙蔽。
(6)能谤讥于市朝谤讥:指“议论”。
(7)时时而间进间:间或,偶然。
(8)皆朝于齐朝:朝见。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房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4)齐威王采取纳谏措施后收到效果的句子: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
(2)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
(3)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
(4)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由此看来,大王所受的蒙蔽太厉害啦。
(5)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战胜(别国)。
三、段背知识清单
默写《邹忌讽齐王纳谏》的第二、三段。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战国策》,这部书是西汉时经刘向整理编写的。
第23课愚公移山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仞rèn惩chéng山北之塞sè迂yū
魁父fǔ荷hè担箕畚jīběn孀shuāng妻
始龀chèn智叟sǒu穷匮kuì厝cuò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年且九十且:将近。
(2)惩山北之塞惩:戒,这里是“苦于”的意思。塞:阻塞。
(3)杂然相许许:赞同。
(4)且焉置土石焉:疑问代词,哪里。置:安放。
(5)寒暑易节易:交换。
(6)其如土石何其:在“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
(7)何苦而不平苦:愁。
(8)帝感其诚感:被……感动。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始一反焉反通返解释为返回
(2)汝之不惠惠通慧解释为聪明
(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解释为没有
(4)一厝朔东厝通措解释为放置
4.写出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其现在的意思。
愚公移山:比喻坚持不懈地改造自然和坚定不移地进行斗争。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
(2)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大山而居住。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况且把土石放到哪里去呢?
(3)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冬夏交换季节的时候,才往返一次。
(4)甚安,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5)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愁挖不平吗?
(6)帝感其诚。
天帝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7)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三、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1.《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
2.列子,名寇,又名御寇,战国时期道家代表人物之一。
第24课《诗经》两首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雎鸠jūjiū窈窕yǎotiǎo好逑qiú
荇xìng菜寤寐wùmèi芼māo萋qī
蒹葭jiānjiā溯洄sùhuí未唏xī湄méi
跻jī坻chí涘sì沚zhǐ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君子好逑逑:配偶。
(2)寤寐思服思服:思念。
(3)左右芼之芼:挑选。
(4)宛在水中央宛:仿佛、好像。
(5)道阻且长阻:艰险。
(6)白露未已已:止,这里是“干,变干”。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3)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4)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荇菜长短不齐,在船的左右两边捞。好姑娘美丽又善良,我从早到晚追求着她。
(2)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逆流而上去追寻她,道路艰险又弯曲。顺流而下去找她,她在水中的小洲上。
三、段背记知识清单
默写《关雎》《蒹葭》这两首诗。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笔之。
窃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唏。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脐。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四、文学(文体)常识背记知识清单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篇,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创作手法上,多采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