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公元前年
地点:秦国
人物:范雎、蔡泽、秦王
事件:蔡泽劝范雎隐退
故事是这样的,范雎在秦国时间很长,他可以说是如日中天,这个时候,燕国人蔡泽来到秦国,他深谙月满则亏的思想,点破范雎狡兔死走狗烹,希望范雎能功成身退。后蔡泽接替范雎,过了几个月,蔡泽也辞职相国。
蔡泽被赵国驱逐,逃到韩、魏,在路上又被人抢走炊具。
这个时候他听说范雎任用郑安平、王稽,可是后来两人都犯下了重罪,以致范雎心里十分惭愧。蔡泽便决定西行入秦,去拜见秦昭王。蔡泽到秦国后,事先故意对人发出豪语,以激怒范雎,天下我蔡泽是能人,我将代替范雎的丞相职位。范雎很是生气,就派人找来蔡泽。
蔡泽见到范雎,并不客气礼貌,对他可以说是傲慢无礼。
范雎就问他说:“你曾扬言,你将取代我的秦国相国职位,有没有这回事?
”蔡泽回答说:“有。”
范雎又说:“什么道理?”
蔡泽说:“你的见识如此迟钝呢!现在你应该功成身退,难道你不知道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后果吗”
范雎也不简单,他说:“有什么不可以的呢?商鞅臣事秦孝公,终身尽忠,绝无二心,他为秦国而欺骗老朋友,俘虏魏公子印,最后终于为秦国擒获魏将而大破魏军,扩充疆土达里之多。吴起臣事楚悼王,绝对不以私损公,一心想要使君王成就霸业,国家富强,而且不畏一切灾祸和邪恶势力。大夫文种,臣事越王勾践,当君主陷于困辱惨境时,他忠心爱主而不懈怠,君王虽然被敌人俘虏,仍然竭诚尽智没有背弃国家。所以君子总是牺牲性命来完成名节,只要是大义所在,虽然牺牲生命也无所懊悔,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蔡泽又举例子说:“比干忠君爱国,却不能让殷朝继续存在,伍子胥虽然贤能,却不能使吴国不能灭亡,申生虽然孝顺,也无法使晋国避免内乱。所以天下因为父不仁不义而蒙羞,臣子也因此而难免受其害。假如一定等到死才能尽忠成名,微子、孔子、管仲不足以成为伟人。”范雎同意了蔡泽的说法。
蔡泽接着说你的的君主并不像秦孝公、越王勾践、楚悼王那样亲信忠臣。而你事奉君主,在平定内乱、消除祸患、排除困难。扩充、疆土、发展农业、振兴国家、强化君主等方面,威权压倒全国,功业扬名万里之外,并没有超过商鞅、吴起、文种三位名臣。但是你的地位和俸禄,以及家中的财富都已经超过他们三人,然而阁下还是不隐退,我深为你担忧。
后来又说出万物都是盛极而衰,这乃是自然规律。
现如今你当了秦国相国,功勋已无可复加,正是分功之时,此刻如果不知及时隐退,商鞅、吴起、文种之祸不远矣!
范雎明白这些道理,过了几天,范雎入朝拜见昭王,对他说:“有位新从山东来的客人蔡泽,其人雄辩,臣阅人无数,更无人与之相比,臣自愧不如。”推荐蔡泽这个人,范雎这时自思后路,便称病不朝,并且借病辞官。
蔡泽这个人有水平,秦昭王对蔡泽的计谋十分欣赏,任命他为相。蔡泽出任相国没几个月,有人恶意诽谤他,他懂得逃避祸,便称病辞官。后来蔡泽在秦十多年,历事昭王、孝文王、庄襄王,最后任职于秦始皇皇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