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为赵合纵访齐,诞生了一成语,用来描述

春秋战国故事/(期)文/有史遗来秋儿战国时期,列国之间的兼并战越演越烈,渐渐形成了我们熟知的战国七雄局面。同时又存在宋卫鲁中山等小国,夹在七雄之间委曲求全,艰难的生存着。先有魏武卒所向披靡,后又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列国之间谁也不能一家独大,这也成为诸子百家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期间变法运动在列国盛行,魏国李悝、楚国吴起、齐国邹忌、韩国申不害等等。当然最著名的、也是变法最彻底的要数秦国的商鞅变法,商鞅变法致使秦国成为了统一列国最大的可能。这就是苏秦为赵访齐的大背景,秦国此时一家独大,屡侵赵魏边境,攻城略地。而当时的齐国,以齐与秦远的缘故,再加上张仪连横得到了秦惠文王的支持,并对齐取得了成功,并不愿意帮助赵魏,出兵抗秦。所以赵王以苏秦为特使,访问齐国,以博得齐国的帮助。在刘向《战国策齐策一》中有具体的对话表达,苏秦向齐王阐述了赵魏韩齐四国的现状,从赵魏韩出兵则国势大损,不出则备受秦国欺凌的无奈,再到齐国地方方圆两千里,四塞之地,固若金汤,以及齐国人口数量上进行分析,以达到赵王让自己出使齐国,力求齐国连横的目的。而苏秦是这样描述齐国人口的:临淄之中七万户,臣窃度之,下户三男子,三七二十一万,不待发杀远县,而临淄之卒,固以二十一万矣。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击筑、弹琴、斗基因、走犬、六博、蹋踘者;临淄之途,车声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其中“临淄之途,车声击,人肩摩”这一句成为了摩肩接踵的出处。摩:摩擦;踵:脚后跟,肩并肩,脚后跟碰脚后跟,形容人特别多。而这句成语刚好可以用来形容国庆景点秋游的现况,由于肩、踵皆为人体中的部位之一,所以只适用于人多场景。难得的国庆七天小长假,成为我们暂时远离都市噪哗重要的时间段,往往我们都会在这个时间段去选择外出游玩,还有深浓宜人的秋景美色。冒昧的问一下大家:国庆节你又在哪里,有没有体会到摩肩接踵呢?顺便告诉大家一个秘密:点赞美一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5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