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蚌相争的故事:一只河蚌张着壳晒太阳,一只橘鸟路过伸嘴去啄河蚌的肉,河蚌连忙合上壳夹住了橘鸟的嘴。橘鸟无法挣脱,便说:“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你就会死。”河蚌也反击道:“我今天不放开你,明天不放开你,你也会死。”恰巧一位渔夫来此,便将橘鸟和河蚌一并捉去了。
成语出处《橘蚌相争》是中国古代寓言故事之一,据说最早见于《庄子》的《战国策·燕策》。中。故事讲述了一橘和一只蚌在海滩上争斗,最终被一位渔夫利用两者的争斗而得逞的故事。这个故事常常被用来比喻在竞争中忽略合作的重要性,告诫人们要做事要权衡得失。
出处原文赵且伐燕,苏代为燕谓惠王曰:“今者臣来,过易水。蚌方出曝,而鹬啄其肉,蚌合而箝其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今赵且伐燕,燕赵久相支,以弊大众,臣恐强秦之为渔夫也。故愿王之熟计之也!”惠王曰:“善。”乃止。
译文这段文言文中,燕国的使者苏代向燕王惠王报告赵国要进攻燕国的事情。苏代随后以一个寓言来比喻燕赵两国相持不下的局面。
在这个寓言中,蚌刚刚出来晒太阳,被鹬啄住了肉。但是蚌也箝住了鹬的喙,两者互不相让,无法摆脱困境。鹬表示如果今天不下雨,明天也不下雨,蚌就会死掉。而蚌则回答鹬,如果今天不出来,明天也不出来,鹬也会死掉。两者不肯相让,无法得到自由。最终,一个渔夫捕捉到它们,将它们俩一起捕获。
苏代通过这个寓言来说明,如果燕赵两国继续相持不下,将会像蚌和鹬一样,被强国秦国利用而最终落得一个被捕获的下场。他提醒燕王惠王,现在是时候停止这场战争,避免燕国和赵国都落入秦国的陷阱中。
最后,燕王惠王听取苏代的建议,表示同意,并停止了进攻赵国的行动。这个寓言也成为了一个常用的典故,用来比喻双方互不相让的僵局。
成语用法《鹬蚌相争》是一则著名的中国寓言故事,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在争夺中,弱者互相争斗只会让更强大的对手占据优势,最终导致自己受到更大的损失。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利用矛盾来牟取私利的人,煽动他人互相争斗,最终让自己得到好处的行为。
这个寓言故事告诉我们,当两个弱者互相争斗时,往往会忽略了周围的危险,使得更强大的对手得以趁机利用。如果它们能够团结一致,相互合作,或许就可以避免这样的悲剧。
因此,《鹬蚌相争》这个成语通常用来比喻互相争斗的局面,容易被利用矛盾的人占便宜的情况。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提醒人们,在面对竞争时,要保持清醒,理智判断,不要被短视的利益所蒙蔽。
此外,《鹬蚌相争》还有一个比喻意义,那就是人们在危机时期要团结起来,共同应对困难,这样才能够获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