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写兵书的将军打仗都厉害,赵奢就是这样的

北京中科白颠疯曝光 http://www.wzqsyl.com/bbzs/bbyd/

飞鱼说史春秋之所以叫春秋,是因为当时几乎所有能被载入史册的大事,都发生在春季和秋季。你可能要说了,那么夏季和冬季古代的人都不活动的吗,其实还真是,因为夏季要避暑冬季要御寒,打仗在这两个季节几乎不会发生。战国之所以叫战国,是因为当时各个诸侯国之间没事就在打仗,不是在打仗就是在准备打仗,整天打打杀杀的,叫战国再也合适不过。你可能又要说,战国打仗难道就不分季节了吗,分当然也分,但并不是仅仅局限于春季和秋季了。说起战国就要说战争,说到打仗就是要将军,在春秋时期几乎很少有名将问世,何也?因为这时候的打仗还只是停留在排兵列阵上,两军对垒,摆好架势,相互冲锋,没有任何技巧而言。但是从春秋末期开始,打仗开始逐渐向诡道演变,长途奔袭,设伏兵,截粮道,偷袭等等屡见不鲜,也正是在这时候,打仗开始讲究技巧,兵法的重要性也开始凸显,兵法的创造者也是久经沙场的名将,他们的著作也影响了后世几千年的战争。战国时期会打仗的将军很多,但能写兵书的却很少,赵奢就写过只是未曾传世。能写兵书的将军打仗都厉害,因为赵奢就是这样的人,那他写的书去哪了?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得先说春秋战国时期的三部兵法。春秋战国时期的三部兵法。《孙子兵法》是迄今为止在中国乃至世界上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部兵书,此书的作者是孙武,主要活动的时间在春秋末期,由伍子胥推荐给吴王得到了重用,并且率领吴国军队攻破楚国郢都,几乎灭亡了楚国,这也是历史上第一次楚国国都被攻破。《吴子》这部兵书的作者是吴起,主要活动的时间在战国初期也就是魏文侯魏武侯时期,吴起可以说是文武全才,文能变法,武能打仗,夺取秦国西河之地,压着秦国打了十几年,后来被逼去楚,在楚国变法,又率军大破魏军。《孙膑兵法》的作者是孙膑,他作为军师曾指挥齐国大军打了两次漂亮的胜仗,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让世人知晓了战争原来还可以有围魏救赵这种形式,只是《孙膑兵法》遗失的较多,在后世中有名的程度要远远不及《孙子兵法》和《吴子》。春秋战国时期这三个能写出兵法的人,无一不是名将,他们所打过的仗也只能用漂亮形容,但是春秋战国时期却不是只有他们三个写过书,赵奢也曾写过。赵奢究竟有没有写兵书?答案是肯定的,在刘向的《战国策》和太史公的《史记》中,我们能找到赵奢写过兵书的证据,并且他写的书还被两个人读过,他们分别是田单和赵括,田单就是在齐国濒临灭亡之际力缆狂澜的救世主,而赵括人尽皆知,他是赵奢的儿子。《战国策》中曾记载了田单和赵奢的一段对话,田单说:吾非不说将军之兵法也,所以不服者,独将军之用众。这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不是不同意你的兵法,我所不服的是您打仗需要的士兵太多了,这就说明了田单看过赵奢写的书,对于赵奢兵法中论述的“用众”表示不服。长平之战中,当赵王决定要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时,丞相蔺相如表示激烈的反对,蔺相如说: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和变也(《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说的意思就是,赵括也就能读读他老爸的兵法,真要去打兵打仗他不行,因为他不知道变通。当然蔺相如的话,也从侧面说明了,蔺相如也知道赵奢曾经写过兵法,并且赵奢的兵书,他的儿子赵括也曾经读过,也就是说,《战国策》《史记》中都证实了赵奢确确实实写过兵法。赵奢的兵法到底去哪了?很显然,赵奢的兵法失传了,为什么会失传,这个答案肯定和赵括有关,赵括既然读过赵奢的兵书,那么赵奢死后,也肯定会把自己的心血交给他的儿子,尽管自己的儿子并不能让他满意,但天下的父母都有一颗让子女成才的心,赵奢也不例外。那为什么赵奢的兵书到赵括这里就传不下来了呢,这是因为赵括是一个极其自私的人,赵括的自私,我们可能用赵括的母亲对赵王说的话推断出来。当赵括的母亲知道,赵王打算任命赵括为将军的时候,立即制止赵王,说赵括为将,则赵军必败,赵王就问为什么,赵括的母亲就说,赵括当了将军之后,大王赏赐的东西他都抱回家藏了起来,并不愿和士兵一起分享,并且还经常打听哪里的土地便宜,这一点都不像他爹。原文是,括一旦为将,东向而朝军吏,吏无敢仰视王者。王所赐金帛,归尽藏之;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刘向《烈女传》),这么自私的一个人,拿到父亲的兵书,肯定会当成传家宝藏起来的,想要和别人分享,这是不现实的。那么赵括把赵奢的兵法弄哪去了呢,已经没人能知道了,不过我们可以做个假设,那就是赵括没有想到自己在长平之战中会死去,赵奢的兵书,他也未曾交代给家人,随着赵括的死,赵奢的兵书也只有面临失传的结局了。飞鱼说:会打仗的将军很多,但能写兵书的却很少,赵奢就写过只是未曾传世,孙武,吴起,孙膑以及赵奢,这些写兵书的人,无一不是千古名将,令后人叹服。赵奢生平中从没有败仗,但是后世人却很少知道这位名将,而他的儿子一生只经历了一次败仗,却被钉在纸上谈兵的耻辱柱上几千年,令后人叹息。能写兵书的将军打仗都厉害,赵奢就是这样的人,那他写的书去哪了?很显然,这个秘密被他的儿子赵括永远的带走了,可能赵括死时这部兵书一直带在身上,他死后就遗失了,也可能赵括放在了自己家里不为人知的角落。赵奢的兵书虽然没有流传下来,但却不能否认它的存在,我们能从历史文献中,推测出赵奢确确实实写过,但具体里面记录的兵法和其他兵书有什么不同,我们只有等待时间了,或许它还会有重见天日的一天。兵书对于一个将军来说至关重要,但是打仗却不能只遵循兵法,因为先人总结出来的打仗经验并不能全盘通吃,战争是变化发展的,后来人可以看兵法,但却不能照搬,因为打仗还需要脑子,没有经验的积累,在丰富的理论知识也是打不赢的,就像赵奢的儿子赵括一样。对此,您怎么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5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