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但深远之计,却不是每一个父母,都保持最初的那颗心。父母对孩子的初心,应该是怎样的。那就是希望孩子能够拥有他自己的人生:父母可以帮助着,但不能安排着,让孩子走出自己的未来。给孩子提供适宜帮助,不代表安排ta的人生。但适宜要有个度,该如何把握呢?一部精彩电影,会告诉我们答案:《哪吒之魔童降世》。这部影片,是饺子导演,死磕质量的上乘佳作。影片中,有两个孩子,一个是魔丸投身的哪吒,一个是灵珠托生的敖丙。他们的本性,一善一恶,代表恶的哪吒,他的结局也被安排好:被天尊施了天劫咒,三岁时,会被天雷消灭;代表善的敖丙,则被师傅申公豹和父亲,一步步逼上恶的边缘。基于哪吒三岁就会死去的结局,加上父母的爱,他坦然面对一切。同样,也基于哪吒的天劫咒,敖丙从一出生就变成了工具,他活着没有自由。世上父母千千万,哪吒的父母和敖丙的父亲龙王,都能在现实中找到原型,快看看有没有自己的影子。如果能从他们身上,看到教育的利弊,作为父母,也是一种不小的收获。1、父母给予无私的爱,就是孩子最幸福的期待李靖夫妇,身肩保护陈塘关的重任,斩妖除魔,保护一方平安,兢兢业业,所以天尊把他当作天命之人,因此有了灵珠投身他儿子的计划。如果一切如常进行,或许,没那么多波折,但不巧的是,魔丸错投哪吒,导致了他一出生,就成为百姓眼中的恐惧。哪吒的魔力,与生俱来。本来要被太乙真人处死,但李靖夫妇舍命相救,那句“我儿”,满满都是爱意。生有所养,不因为孩子的缺陷而不管不顾,这是为人父母最基本的良心。看过很多弃婴的新闻,感到寒心。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很大程度,不是父母不爱孩子,而是,他们不知道怎么去爱。在《父母的觉醒》一书里,有一句话,特别适合: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只有没有觉醒的父母。何为没有觉醒,就是没有做父母的最基本认识。认识不到父母的责任,所以,就选择逃避。李靖夫妇,对哪吒,从他出生开始,就把他当作是最重要的人,哪怕是牺牲性命,也要为孩子换个未来。他们的爱,不是盲目的:缩小哪吒的活动范围,只希望因他而产生的灾难,能够减少;拜太乙为师,只为他以后能够有生存的本能。作为父母,最重要的就是让孩子学会,自由做自己。孩子总会长大,虽然父母奢望能永远陪伴,但那只是一厢情愿,给孩子最好的爱,就是给他做自己的能力。无疑,李靖夫妇做到了。他们把爱,传递给了哪吒。在爱的感召下,哪吒发出了对自己命运的抗争,最终将命运改写。我命由我不由天,这是哪吒的顿悟,同时,也感染了另一个孩子,敖丙,将他拉回到人性之善。敖丙的恶,来源于他的父亲。2、孩子不是工具,不是随意捏造的泥人敖丙的父亲,是龙王。应天尊的命令,待在龙宫镇压海兽,身缠铁链,不能离开龙宫半步。他把龙宫,当作是炼狱,认为是天尊对龙族的歧视。对于这个安排,龙王心中有恨。所以,他的目标,就是有一个家族的人可以改写他的命运,甚至龙族的未来。他把寄托,放在了儿子敖丙身上,所以和申公豹达成协议。他们利用哪吒命运中的恶,助敖丙成为解救陈塘关的英雄,从而可以跻身天界,让龙族重见光明。同时,也让申公豹有机会立功,成为十二金仙的最后一位。一开始,龙王就想让自己的孩子脱离苦海,这是做父母应当完成的,无可厚非。但后面的安排,却一步一步将敖丙带入痛苦的深渊。这份初心,不该。本性善的敖丙,既在乎朋友,又在乎家族。所以,在被发现身份,太乙想要告状时,顿时慌神。因为龙王告诫过,龙宫的生活是灾难,他只想逃脱。家庭重担,让敖丙没有选择的空间,所以,他狠心想要水淹陈塘关。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敖丙用生命在演绎这句话。来不及考虑太多,父亲的无数嘱咐成为他耳边仅有的回想,他失控了。一个大人,承载的压力是有限的,何况是小孩。如果超额,那么爆发就不可估量后果,往往结果是悲剧的。望子成龙,是很多父母的期望,但孩子是否愿意成为一条龙,有人问过ta的意见吗?当然,敖丙成为一条龙,那是自然的规律,但成为怎样的龙,却不是他父亲的责任,而是他自己的使命。所幸,在最后的关头,敖丙觉醒了,加入了不认命的行列,他为自己的未来,负起了责任。龙王想过敖丙的苦吗?想过如果计划破灭,对于孩子,将是怎样的结局吗?他对孩子的初心,匹配了他自己的不甘心。想想当今社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父母,不少。他们让小小年纪的孩子,挑灯夜战做作业,只为了考试能多考几分,好让家长在成人的聚会上,大人的脸上有点光。事有千千苦,但要小孩承担大人过于沉重的期待,结果就会变形。大人也有改变的可能呀!龙族的现状,是苦的,但龙王想过他自己的改变吗?没有,他认为自己无能为力,只能将希望寄托给儿子,敖丙在他眼中,就像是工具般存在。李靖夫妇和龙王,对待孩子的方式截然不同,难道就因为他们身处环境的差异,才造就了不同父母思维吗?在《被讨厌的勇气》一书中,有一个这样的观点: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如何区分课题,就是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是由谁来承担。李靖,虽然知道哪吒命中有天劫,但他作为父亲,想尽一切办法挽救一切,最终还不惜用自己的性命换哪吒一命。一命换命,是李靖的选择,他承担了后果,一切都与哪吒无关,这就是他爱孩子的方式。龙王,被困龙宫,想改善龙族现状,让敖丙去做努力,但最后的结果,是要敖丙去承担。说实话,这种父爱,有点自私。有时候,父母和孩子的课题,是很难分开的。但也不难,区分好干涉与帮助,就可以将两者分开。如果还很难分开,那就用一句谚语可以轻松解释: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如果把孩子比喻成马,身为父母的我们,就要有把孩子带到水边的能力,剩下的,交给孩子。这样做父母,不太累,作为孩子,却是无比幸福。愿作为父母的我们,都有能力帮助孩子,也希望我们的孩子,都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