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标点符号、词语运用、文学常识
标点符号
2.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2分)
A.傅雷给儿子提出的建议涉及很多方面,如生活细节、人际交往、读书求学、感情处理等。
B.有这么一群人,他们告别亲人,背负希望,奔赴疫区,被称为“最美逆行者”。
C.你是喜欢毛宗岗对《三国演义》的评点?还是喜欢脂砚斋对《红楼梦》的评点?
D.《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人民文学出版社年版)。
C
C(选择关系的复句中,前面问句之后用逗号,不用问号。)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能最广泛地反映生活的文学体裁是什么?是小说。
B.梦想的花朵,需要用汗水浇灌,美好的生活,需要用双手创造。
C.王羲之的书法作品中,最著名的是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兰亭序》。
D.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也是人民海军成立、渡江战役胜利70周年。
B
B项,使用有误,两个分句都是独立意思的句子,所以应将“需要用汗水浇灌”后的逗号改成分号。
下列标点符号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颜氏家训》在中国广为人知,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B.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
C.以“泰微课”为主题的创新案例,从多项申请案例中脱颖而出,荣获第五届全国教育改革创新特别奖(全国仅有20个)。
D.我们有了月亮,那无边无际的天空也是我们的了,那月亮不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吗?
B
考查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B感叹号应该放在句末。正确的应该是:再见了,朝夕相处的同学们!感谢您,辛勤付出的老师们!据此,答案为B。
词语使用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市医护人员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逆行出征,英勇无畏地投入疫情防控第一线,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B.连云港籍作家徐则臣的长篇小说《北上》阔大开展,气韵沉雄,讲述了京杭大运河上几个家族间风云变幻的百年秘史,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C.着眼薄弱环节,注重查遗补漏,我市完善物资储备,加强应急演练,未雨绸缪打响城市防汛战,确保港城安全度过汛期。
D.麦收时节,我市农业部门组织了近百名农机具修理能手奔赴田间地头,在这些修理能手的妙手回春之下,一批受损收割设备重新恢复了麦收作业。
D
A.可歌可泣:值得歌颂,使人感动得流泪,指悲壮的事迹使人非常感动。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B.风云变幻: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C.未雨绸缪:比喻事先做好准备工作,预防意外的事发生。与语境相符,使用正确;
D.妙手回春:比喻将快死的人救活,指医生医术高明。适用对象错误;
故选D。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每到节假日,朝阳市场顾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一派热闹景象。
B.我们要身临其境地为他人着想,在公共场合自觉地佩戴好口罩。
C.我顺着人们远眺的目光看见了玉龙雪山,它矗立在蓝天下,晶莹夺目。
D.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
B
ACD.正确;B.有误,身临其境:亲自到了那个境地。此处应该使用“设身处地”。故选:B。
3.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我倒很想知道,他们的衣料究竟织得怎样了。
解说:本句中加点的词都是代词。
B.报纸杂志雄伟壮丽表扬与鼓励
解说:这三个短语都是并列短语。
C.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解说:本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
D.这是一件珍贵的妈妈从北京买来的礼物。
解说:本句没有语病。
D
修饰语的顺序不当,应该为:这是一件妈妈从北京买来珍贵的礼物。(2分)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随着连云港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深化,各类学校创文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这些活动既提升了广大师生的文明素养,又丰富了学校的发展内涵。
B.在这个草长莺飞的日子里,由连云港某单位主办的“有一种幸福叫‘我陪爸妈去远足’”大型孝行洁动,力弘扬了“孝老敬老”的社会风尚。
C.锦屏山森林公园峰峦峭拔,谷壑幽深,郁郁葱葱的树木鳞次栉比。这个大型天然氧吧,让市民有了驻足流连愉悦身心的处所。
D.在第七届连云港读书节系列活动“名家讲坛”中,著名学者蒙曼教授以生动幽默的措辞、鞭辟人里的品析,使听众全方位领略了唐诗之美。
C
C项,鳞次栉比:像鱼鳞和梳子齿那样有次序地排列着。多用来形容房屋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不能用来形容树木。故答案为C。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星光璀璨,汉字是它的基石。
B.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惊天动地的壮举,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C.小米、玉米糁儿、红豆、红薯、红枣、栗子熬成的腊八粥,占全了色、味、香,令人流连忘返。
D.高明的画家会在画面上留下耐人寻味的空白,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上给学生留下充分思考的余地。
C
运用成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注意理解成语的整体意义,不能望文生义;2、注意把握成语的结构特征,不能肢解其含义;3、注意成语语义的大小、适用范围,不要界限不清;4、注意把握成语的感情色彩,不要褒贬失当;5、注意把握成语的一词多义现象,不要“一概而论”。C.有误,“流连忘返”:玩乐时留恋不愿离开,留恋得忘记了回去。该成语与语境不符,语境中没有“忘记回去”的意思。应给为“赏心悦目”等。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积淀丰厚。
B.科幻电影《流浪地球》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吸引大批观众走进影院观看。
C.在演讲比赛中,王磊夸夸其谈,最终以优异的表现获得了“最佳风采奖”。
D.一批黑恶势力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被铲除,群众对此无不拍手称快。
C
本题考查词义辨析。C项错误,夸夸其谈:指浮夸空泛地大发议论,贬义词;与语境不符。故选C。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在本次研学旅行中,大家走访了扬州段的历史河道,并津津乐道地谈论运河的故事。
B.今年,《中国诗词大会》卷土重来,再次带领大家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C.在“大美亚细亚——亚洲文明展”中,中国参展文物的重要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D.用“喜马拉雅”听书,填充了人们的“碎片时间”,丰富了生活,大家趋之若鹜。
C
本题考查词语辨析。A项错误,津津乐道:很有兴趣地说个不停,与后文谈论重复;B项错误,卷土重来:遭到失败以后再组织力量,与语境不符;C项正确;D项错误,趋之若鹜: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某些不好的事物(含贬义,也可以是中性),与语境不符。故选C。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华园艺展区里,各种特色植物争奇斗艳、别具风情,徜徉其中,可尽览园艺之美。
B.樱花盛开时节,无锡鼋头渚夜公园开放,长春桥、樱花谷人山人海,灯火阑珊,人面樱花相映成趣。
C.在年匈牙利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中国队重振雄风,不负众望,包揽五个单项冠军,选手表现可圈可点,令人叹为观止。
D.外卖小哥雷海为工作之余不断读诗、背诗,诗词大会上,一路过关斩将,脱颖而出,终获《中国诗词大会》第三季总冠军。
B
此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含成语)的能力。在平时的复习中应养成规范使用汉语言文字的习惯,不要被一些媒体的错误用法所误导,并注重积累。积累一些常见的近义词、易错词,注意区分近义词中不同语素的含义,做题时根据语境分析哪个更合适;更重要的是在阅读中培养语感,注意词语使用的语境。
阑珊:意思是凄凉、凄楚、凋零。灯火阑珊,即灯火稀疏,指人烟稀少、比较冷清的地方。出自南宋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属于用错对象、前后矛盾,和前文“人山人海”相矛盾。所以答案为B。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经过初步筛选、公众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由湖南周浩创作的,旨在提升我市老字号品牌竞争力的“连云港老字号”标识设计方案脱颖而出。
B.随着我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的推进,花果山景区变得更加漂亮,那些巧夺天工的自然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赞不绝口。
C.汉字集形体、声音和辞义于一体,是表达和交流的重要工具,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笔辉煌的文化遗产,保护和开发这一宝藏,我们责无旁贷。
D.连云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围绕“高质发展、后发先至”三年行动计划,我市正在坚定不移地走特色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之路。
B
B.巧夺天工:精巧的人工胜过天然。形容技艺极其精巧,多指工艺品。不能指天然形成的事物。故答案为B。
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
A.泰州举办老街旅游文化节,各地游客纷至沓来。
B.洪宗礼先生说,没有实践,教材编写便缺了源头活水。
C.诈骗分子推陈出新,利用最新的市场漏洞,想出了新的诈骗手法。
D.《朗读者》《见字如面》《经典咏流传》等文化类节目如一股股清泉,沁人心脾。
C
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A纷至沓来:形容连续不断纷杂而来。使用正确。B源头活水: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使用正确。C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褒贬误用。使用错误。D沁人心脾:指吸入芳香、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常用以形容优美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使用正确。据此,答案为C。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漫步盐城水街,我们用相机捕风捉影,记录家乡的民俗风貌。
B.5月19日,中华龙舟大赛(盐城站)在大洋湾生态旅游景区拉开帷幕。
C.获得年度“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的张弥曼是蜚声世界的古鱼类学家。
D.前不久发射升空的中继星“鹊桥”,名称源于家喻户晓的民间故事《牛郎织女》。
A
考查词语(成语)的正确使用。A.捕风捉影:比喻说话做事没有丝毫事实根据。望文生义,使用错误;B拉开帷幕:通常用在形容性语句中,表述事件开始。使用正确。C蜚声世界:在世界扬名的意思。使用正确。D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人人皆知。使用正确。据此,答案为A。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一拿到语文试卷,小明忍不住笑了,拿起笔开始答题,信心满满,手不释卷。
B.危机时刻最能看出人的胆识,勇者首当其冲,怯者畏缩不前,我们当做前者。
C.时光的淬炼、岁月的磨砺让他日渐成熟,处理事情变得优柔寡断,毫不迟疑。
D.我们应做“文明有礼二十四条”的践行者,不能让它在我们手中成为一纸空文。
D
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D项运用恰当。其他各项的错误之处分别为:A项手不释卷:书本不离手。形容勤奋好学。属不合语境,是错误的。B项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难,与语境不符。C项优柔寡断:指做事犹豫,缺乏决断。属褒贬不当,是错误的。故选D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各地应该重视人才,让人才迸发出创新的活力,让人才各得其所,尽展其长。
B.听闻你家犬子在全国作文竞赛中发挥出色,获得大奖,我们特来表示祝贺。
C.科学家袁隆平长期深入水稻生产实际,持之以恒进行科学研究,这种敬业奉献精神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
D.专家称中国可燃冰开采成功的消息在全世界引起爆炸波,果不其然,这几天整个世界炸开了锅。
B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词语或成语的积累与理解能力,平时要有一定的词语或成语的积累,做题时还要会根据句子的意思,理解词语或成语的意思。选择题一般可用排除法选择出正确答案。A.“各得其所”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置或安排,用在此句恰当;B.“犬子”,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儿子,不能用于称呼别人的儿子,用在此句不恰当;C.“持之以恒”指长久坚持下去,用在此句恰当;D.“果不其然”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用在此句符合语境。故选B。
文学常识
4.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海底两万里》是英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尼摩船长不仅是献身科学的探索者,同时也是英勇顽强、反对一切压迫和殖民主义的战士。
B.《藤野先生》《老王》《秋天的怀念》《孤独之旅》均是情真意切的散文,它们的作者分别是鲁迅、杨绛、史铁生、曹文轩。
C.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一词中表达了热爱祖国河山的豪情和实现雄伟抱负的壮志,贺敬之在《回延安》一诗中表达了对延安的感激与赞美之情。
D.“四书”一般指《大学》《礼记》《论语》《孟子》;“风骚”是《诗经·国风》和《楚辞·离骚》的并称;“留取丹心照汗青”中的“汗青”本来指竹简,这里指史册。
C
A.《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不是选项中的英国,故A错;
B.孤独之旅节选自曹文轩的小说《草房子》,所以并不是散文,而是小说,故B错;
D.“四书”一般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而不是选项中的《礼记》,故D错;
故选C。
3.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说,古代一种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发表议论或记叙事物,都是为了说明一个道理。周敦颐的《爱莲说》和柳宗元的《马说》都是借物说理。
B.俄罗斯文学群星闪耀,普希金被称作“俄罗斯文学之父”,契诃夫是戏剧和短篇小说大师,屠格涅夫被列宁赞誉为“卓越的俄罗斯作家”。
C.古人用很多词指代天下,如“四海”“六合”“八荒”等。“海内存知己”中的“海内”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中的“四境”也是指天下。
D.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形容村中人和平恬静的生活,这里“黄发”指老人,“垂髫”指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
A
A.《马说》的作者不是柳宗元,是韩愈。故本题选A。
5.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关雎》《子衿》都是古老的恋歌,出自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B.李白“此夜曲中闻折柳”中的“折柳”是汉代乐府曲名,用以表达离别之情。
C.小说《藤野先生》和《变色龙》分别塑造了藤野和奥楚蔑洛夫这两个典型形象。
D.古代平民多穿麻布衣服,所以称作“布衣”,《出师表》中用以指未做官的读书人。
ABD.正确;C.有误,《藤野先生》是散文,不是小说。故选:C。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古代有许多特定年龄的别称,如“弱冠”是指男子20岁时束发加冠,举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耄耋”指八九十岁。
B.科举考试中的“乡试”,是每三年举行一次全省的考试,秀才才有资格参加,考中为举人。《范进中举》中的范进就是参加乡试而中为举人。
C.《我的叔叔于勒》的作者莫泊桑,是法国优秀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与俄国的屠格涅夫、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D.铭,古人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般是用韵的。唐代刘禹锡的《陋室铭》就是用韵的。
C
莫泊桑是19世纪后半叶法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与俄国契诃夫和美国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C项中的“俄国的屠格涅夫”不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故答案为C。
下列文学和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明代作家吴敬梓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通过刻画科举制度下的众多士人形象,对整个封建社会的“儒林”做出了深刻的批判。
B.联想和想象是诗歌创作的常见手法。郭沫若《天上的街市》,由街灯联想到明星,并想象牛郎织女在天上过着自由自在的幸福生活,寄托了诗人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
C.《曹刿论战》选自《战国策》,《三峡》选自《水经注》,《北冥有鱼》选自《庄子》。这些著作皆非专门的文学创作,但都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D.“达于汉阴”中的“阴”指水的南岸;“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月亮;“寒舍”“贵姓“是谦辞,“惠顾”“高见”是敬辞。
B
A.错误,吴敬梓是清代文学家。B.正确。C.错误,《曹刿论战》选自《左传》。D.错误,“贵姓”是敬辞。故选B。
下列有关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中外小说中有一大批下层人物形象。如《孔乙己》中被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知识分子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中虚荣势利、自私贪婪的小市民于勒。
B.阅读游记,要读出作者的感受与思考。余秋雨的《阳关雪》,记录阳关文化苦旅,抒发历史沧桑感;谢大光借《鼎湖山听泉》,表达于游山听泉中净化心灵、感悟人生之思。
C.乡土、家国情怀深植人心。余光中将乡愁化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都德将韩麦尔先生等法国人对国土沦丧的悲愤之情浓缩在了最后一节法语课中,引起无数共鸣。
D.读古代典籍,获人生智慧。无论是春秋时期的论语、战国时期的《礼记》,还是编年体史书《左传》,纪传体史书《史记》,都能从不同方面给予我们启发。
A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项错误,《我的叔叔于勒》中虚荣势利、自私贪婪的是菲利普夫妇,而不是于勒。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发展到宋朝达到巅峰,形成了豪放和婉约两大流派,其中豪放派的代表是苏轼、辛弃疾,合称“苏辛”。
B.“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出自东晋著名诗人陶渊明的诗歌《饮酒》,这两句诗表现了他辞官归隐后的闲适心情。
C.《出师表》中“表”,是臣写给君主的奏章,“中道崩殂”中的“崩”和“殂”一般用来称大臣的死。
D.《雁门太守行》中的“行”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歌”都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C
本题考查的是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崩”和“殂”古时指皇帝的死亡。故选C。
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社”是土地神,“稷”是谷神,古代文化中,常用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这样的代称还有很多,比如:桑梓代指家乡,庙堂代指朝廷,汗青代指史册。
B.古人对自己的谦称有“愚、鄙、敝、子”等,称对方或对方亲属有“令、尊、贤、仁”等,对尊长者的称谓有“足下、先生、大人”等。
C.“六书”指古人分析汉字而归纳出来的六种构成方式,即象形、会意、指事、形声、转注、假借;《诗经》中的“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
D.中国文化中,有许多与“三”有关的称谓,如“三皇五帝”“岁寒三友”“三教九流”“无事不登三宝殿”等,其中,“岁寒三友”指的是松、竹、梅。
B
本题考查学生基本的文学常识,那么在日常学习中,学生要学会积累。“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敬称,不是谦称。故选B。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传说,天地开辟后,神通广大的女神——女娲揉捏黄泥、挥洒泥浆创造了人。
B.“晴川历历汉阳树”中的“汉阳”位于汉水的北面,“衡阳雁去无留意”中的“衡阳”则位于衡山的南面。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都出自白居易笔下。
D.法国作家雨果是享誉世界的文豪,代表作品有《悲惨世界》《巴黎圣母院》等。
C
本题考查语文书中的文学常识,学生在平时学习中要注意积累。C.不正确,“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出自杜甫《春望》;故选C。
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水浒》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格列佛游记》中讲述利立浦特与邻国兵戎相见,是在影射当时英俄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昆虫记》除真实记录昆虫的生活外,还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
B.《杨修之死》《香菱学诗》《狼》《范进中举》分别选自我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红楼梦》《聊斋志异》《儒林外史》,作者分别是罗贯中、曹雪芹、蒲松龄、吴敬梓。
C.古文标题中表明文体时,“序”一般是用以陈述创作主旨及经过的一种文体;“说”是一种说明文体;“表”是古代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的一种文体。
D.古时住宅旁常栽桑树、梓树,后人就用“桑梓”指家乡;“长河落日圆”中的“河”指黄河;“晋太元中”的“太元”是年号;《范文正公集》中的“文正”是谥号;“吴广为都尉”中的“都尉”是官名。
D
文学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中外的作家、作品、文体知识等。重点记忆课本涉及到的和名著导读中列出的作品。平时要注意积累,理出线索,形成体系。本题A项是影射当时英法两国之间的连年战争B项的《聊斋志异》是文言短篇小说集,不是长篇小说;C项“‘说’是一种说明文体”错误。“说”是古代的一种叙事兼议论的文体,通常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借助某一故事或事理来说明道理。可叙述,可描写,也可以说明议论,类似于现在的杂文。故选D。
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常识及内容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文学作品中祖母形象往往光彩照人。《童年的朋友》中外祖母把“我”从黑暗中叫醒,领向光明;《月迹》中的奶奶是一位高明的教育家,不断把孩子心灵带进新的高尚境地。
B.寓言给人启迪。《黔之驴》告诉人们,不能被貌似强大的东西吓到,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愚公移山》启示人们,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奋斗。
C.细节常常独具魅力。《变色龙》中奥楚蔑洛夫脱下和穿上军大衣的细节,凸显了他的机智灵活、处变不惊;《百合花》中多次提到百合花被子,起到了前后呼应的作用。
D.散文作为一种相对自由的文体,风格多种多样。有的深沉冷峻,如鲁迅的《二十四孝图》;有的柔婉清丽,如郭沫若的《白鹭》;有的自然真挚,如巴金的《繁星》;……
C
本题考查学生文学常识的把握,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回顾所读文章的相关情节,根据问题作答即可。
C项表述不正确,一“脱”一“穿”的细节,是为了遮掩刚才辱骂将军的心冷胆寒的心理,勾勒出这个狐假虎威、欺下媚上的沙皇走狗的丑态。
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司马迁是西汉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B.“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杜甫高度评价李白的诗句,李白和杜甫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两座高峰,被后人称作“李杜”。
C.《过零丁洋》的作者文天祥,南宋大臣、文学家,作品集《文山集》以其号来命名。
D.“足下事皆成”中的“足下”是古人对于别人的敬称,指对方;“欲报之于陛下”中的“陛下”是对皇帝的谦称。
D
此题考查的是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积累、识记与理解能力,要求学生在日常读书与学习中,注意多积累,多背诵,这样才能轻松应对此种题型。
D.“足下”常用于对平辈或是朋友之间的敬称;“陛下”是对皇帝的尊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