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阳,安徽省地级市,简称阜,古称汝阴、顺昌、颍州,位于安徽省西北部,代表文化是淮河文化。
这里的颍州西湖,因阜阳在北魏以后称颍而得名,与杭州西湖、惠州西湖和扬州瘦西湖并称为中国四大西湖。古代有许多人名士出任颍州知州等官职,仅宋代就先后有穆修、吕夷简、刘筠、晏殊、宋庠、蔡齐、苏舜钦、欧阳修、吕公著、曾巩、刘颁、陆佃、苏轼、陈师道等先后在颍州为官。这里不仅文人的聚集地,这里还诞生了很多名人!
养由基:
养由基,嬴姓,养氏,字叔,名由基(一作繇基),春秋时期楚国将领,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神射手。本是养国(今安徽省临泉县杨桥镇)人,养国被楚国灭亡后,养由基成为楚国大夫。相传养由基能在百步之外射穿作标记的柳叶,并曾一箭射穿七层铠甲。《战国策·西周策》中记载:“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百发百中、百步穿杨都出自这里。此人号“养一箭”,一箭就足以致胜。
吕蒙:
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
少年时依附姊夫邓当,随孙策为将,以胆气称。邓当死后,吕蒙统领其部众,拜别部司马。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进占荆州南部三郡,并计擒郝普。在逍遥津之战掩护孙权逃生。在濡须数御魏军,以功除左护军、虎威将军。鲁肃去世后,吕蒙代守陆口。袭取荆州西部三郡,彻底击败蜀汉名将关羽,拜南郡太守,封孱陵侯,受勋殊隆。
吕蒙是东吴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吕蒙针对于关羽所督的荆州,年夺取三郡,年再夺三郡,最终使得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实现了“全据长江”的宿愿。其发愤勤学的事迹,成为了中国古代将领勤补拙、笃志力学的代表,与其有关的成语有“士别三日”、“刮目相待”、“吴下阿蒙”等。
管仲:
管仲,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谥敬,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
齐僖公三十三年,开始辅佐公子纠。齐桓公元年,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并被尊称为“仲父”。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后世尊称为“管子”,誉为“法家先驱”、“圣人之师”、“华夏文明保护者”、“华夏第一相“。
鲍叔牙:
鲍叔牙,姒姓,鲍氏,名叔牙,颍上(今属安徽)人,春秋时期齐国大夫。以知人善任闻名于世,向齐桓公举荐自己的挚友管仲。他与管仲的交情为历代史家所称颂,有成语“管鲍之交”。
早年辅助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齐襄公十二年(公元前年)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管仲为相。齐桓公三十年(公元前年),参与“召陵之盟”使诸国尊齐王霸主。齐桓公四十一年(公元前年),鲍叔牙称相,并在不久后病逝。
在鲍叔牙的协助下,在齐国顺利实行了他的治国之道。鲍叔牙为政重教化,使齐国迅速由乱转治,由弱变强,齐桓公也成了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甘罗:
甘罗(生卒年不详),子姓,甘氏,名罗,下蔡(今安徽省颍上县甘罗乡)人。战国时期政治家,秦国左丞相甘茂之孙。
甘罗自幼聪明过人,进入丞相吕不韦门下,担任少庶子。十二岁时,出使赵国。使用计谋,帮助秦国得到十几座城池,凭借功勋,得到秦王嬴政嘉奖,授上卿(相当于丞相),封赏田地、房宅。后来事迹,史籍无载。
甘茂:
甘茂,姬姓,甘氏,名茂,下蔡(今安徽颍上甘罗乡)人,战国中期秦国名将。秦国左丞相。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前年),助左庶长魏章略定汉中地。后遭向寿、公孙奭谗毁,在攻魏国蒲阪时投向齐国,在齐国任上卿。周赧王十年(前年),为齐国出使楚国。秦王想让楚国送还甘茂,为楚所拒。后卒于魏国。
吕范:
吕范,字子衡。汝南郡细阳县(今安徽太和)人,汉末至三国时期吴国重臣。
吕范年轻为汝南县吏,后避难寿春,结识孙策。此后随孙策、孙权征伐四方,对稳固孙氏在江东的统治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孙权将其比之于东汉开国元勋吴汉。吴国建立后,吕范累官至前将军、假节、扬州牧,封南昌侯。
黄武七年(年),吕范被拜为大司马,未得授官,便已病逝。孙权悲痛不已,遣使赠其大司马印绶。孙权还都建业后,以太牢礼祭祀吕范。
李渔曾言:魏有管辂之卜,吴有吕范之卜,一定军于先时,一料擒于临事。
萧颖士:
萧颖士,字茂挺,号文元先生,颍州汝阴(今安徽阜阳市)人。唐朝文学家、名士。
作为南朝梁宗室后代,郡望南兰陵(今江苏常州市)。开元二十三年,进士及第,授秘书省正字。高才博学,工于书法,长于古籀文体,时人论其“殷、颜、柳、陆,李、萧、邵、赵,以能全其交也”。工古文辞,语言朴实;诗多清凄之言。家富藏书。唐玄宗时,家居洛阳,已有书数千卷。安禄山谋反后,他把藏书转移到石洞坚壁,独身走山南。其文多已散佚,有《萧梁史话》、《游梁新集》及文集10余卷,明人辑录有《萧茂挺文集》1卷,《全唐诗》收其诗20首,收其文章2卷。
刘福通:
刘福通,颍州(今安徽省阜阳市界首市)人。元末北方红巾军领导者,与韩山童等长期利用白莲教在民间进行活动。韩山童战死后,刘福通拥立韩山童之子韩林儿为帝,国号“大宋”,定都亳州,后迁开封建元龙凤。他为枢密院平章,旋改任丞相,掌握军政大权。不久率军攻克汴梁。但好景不长,刘福通先在汴梁为元将察罕帖木儿所破,后在安丰为诚王张士诚派遣的吕珍所围,刘福通向朱元璋求救,朱元璋赶到之前,刘福通战死,救出小明王,安置于滁州,随后朱元璋命水军将军廖永忠接小明王去应天(今南京),途经辗转瓜州渡口,沉没,船上包括小明王无一幸免。
王克勤:
王克勤,安徽阜阳县人。年10月,在邯郸战役中的平汉战斗被解放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作战勇敢,先后被评为“一级杀敌英雄”、“模范共产党员”、“战斗英雄”、“三大互助模范”和“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年7月10日,在鲁西南战役中牺牲。
李谷:
李谷,字惟珍,颍州汝阴县(今安徽阜阳)人。五代至北宋初年名臣。
李谷为人厚重刚毅,能决断大事,时称“(王)朴能荐士,(李)谷能知人”,是后周世宗朝的重臣。
吕据:
吕据,字世议,汝南细阳(今安徽太和)人,三国时期吴国将领,大司马吕范次子。
初因父亲功勋,授任郎官。吕范卧病时,任副军校尉,辅助掌管军事。黄武七年(年),吕范去世,吕据袭封南昌侯爵位,拜安军中郎将。多次征讨山越,每次皆能取胜。随潘濬讨伐五谿,并立战功;随朱然进攻樊城,与朱异攻破樊城外围。回师后任偏将军,入朝任马闲右部督、越骑校尉。
在孙权临终前,吕据和其他四个人就被钦点为顾命大臣。虽然孙权留给幼帝孙亮的顾命大臣很多,但是这五个人并不在一条心上,因此在孙亮继位以后,五位顾命大臣之一的孙弘就被诸葛恪和孙峻给害死了,紧接着孙峻又杀了诸葛恪。孙峻也并没有笑到最后,他仅仅26岁就死了,这样一来五位顾命大臣就剩下吕据和滕胤两个人了。
孙峻死后,他的弟弟孙綝把持朝政,当时吕据还在带兵打仗呢,一听说孙綝上位立马就回来了,吕据知道孙綝必定又是一个祸乱朝政的奸臣,因此他就想联合滕胤一起将孙綝给铲除。谁知道吕据的密谋早就被孙綝给察觉到了,因此在吕据还没有开始行动之前,孙綝就已经命令文钦、唐咨等人包围了吕据。面对败局,吕据的手下就劝说他投降魏国,但是吕据却非常决绝的说道:“我不会做叛臣的!”紧接着他就自尽了。虽然吕据死了,但是孙綝并没有就此罢休,他还残忍了灭了吕据的三族。吕据对东吴忠心耿耿,最后却被奸臣所害,落得一个身死族灭的悲惨下场。
你是知道哪些阜阳历史名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