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知道,前人创造的所谓“奇迹”、“传奇”,就是为了等待让后人来打破、超越的。而且,但凡有第二个人能做成的事,都不足以称为奇迹。
不过,到吴起这,却似乎碰到了一堵坚不可摧的钢铁长城,根本无法逾越。有人慕其名,却不敢施其行,这是为什么?
下面让我们来简单看一看吴起到底拥有怎样一个传奇的一生吧?
吴起:约生于公元前年,死于公元前年。卫国左氏(今山东曹县西北)人。战国时期法家代表人物之一、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兵家最高成就者之一。
吴起是我在阅读《资治通鉴》时遇见的第一座高耸入云的山峰,也是我犹犹豫豫几年时间几次提笔也没敢写下一行字的第一人。
因为他太“重”!太离奇!太空前绝后!简直就是“神”一样的存在!根本就不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所能仰视和学习的。
吴起了不起,但不可学,因为他太“绝”!
第一绝:出身,他是家累千金,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这人生的起跑线可以吧?谁知他不爱钱财爱功名,居然想散尽千金求乌纱,结果奔波一场,最后“竹篮打水一场空”,前期的官场投资计划彻底失败,而且还血本无归;
第二绝:落魄,灰溜溜回来后,被那些老实本分、不思上进、嫉贤妒能的乡党们冷嘲热讽,他“冲冠一怒”居然选择手起刀落去杀人,而且居然一口气杀了三十多个人。三十多人啊!那可是战争年代一个排的兵力啊,整整一个排啊!这是天生的武林高手还是“一剑封喉的杀手、屠夫啊!金庸先生、古龙先生居然没有以此为题材写出一部惊天地、泣鬼神的武侠小说,真的是令人遗憾惋惜之至;
第三绝:杀了人,而且是一个排的乡党,他居然毫发无损、一点事都没有,既没有被通缉捉拿,也没有落荒而逃,而是大摇大摆地与母亲道别,还发了一通“不封侯拜相绝不还乡”的毒誓之后,才离开卫国。
既然用钱砸不开官场之路,他准备用竹简去砸;他去鲁国(现在都是山东地界,距离也应该不远)投入儒家曾参的儿子曾申门下。要知道他儒家老师曾申的老爹曾参,当年有人传言他杀人了,他老师的老爹的老妈(这有点拗口,叫奶奶)还一边纺着线一边淡定地说:“切!胡扯!我儿子是孔圣人的得意门生,是未来孔庙的亚圣,绝不会杀人的。”但是当第三个人来传递传言的时候,他老师的老爹的老妈“嗖”的一下扔掉手里的纺线,又“嗖”的一下翻过墙头跑路了。这杀一个人都这样,他吴起一口气杀了三十多个人就能一点事都没有?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而且在他两百年之后,有一个游手好闲的“盲流”叫韩信,虽然无所事事但腰里却别着一把宝剑楞装好汉,村里就有人看不下去。一天,一个屠夫拦住给他出了一道选择题:要么一剑捅了我,这才是腰里别剑的英雄好汉;要么就从我裤裆下钻过去,是孙子就别装大爷。韩信看着他琢磨了一会儿,果断选择了后者,也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成语“胯下之辱”。他咋不敢像吴起那样一剑捅过去呢?这说明,在吴起之前以及之后的和平年代,杀人者偿命,都是法律。要不天下还不大乱了?咋就到了吴起那个时代,杀人比宰鸡还容易呢?
第四绝:弃剑从文。杀了那么多的人,手上沾了那么多人的鲜血,居然还敢混入儒家门下,居然还是儒家亚圣曾参的儿子曾申门下,这可就是现如今的“清华、北大”啊?看来吴起真是心高气傲,干什么都选最好的、都要拔尖,干什么都要干到极致啊!
第五绝:一年之后,因为母亲去世不归,还该干嘛干嘛,泡酒吧、唱KTV,被讲究“孝悌”的儒家视为大逆不道给扫地出门,也不知道他在儒家的圣地鲁国,咋就就地改行学兵法想当武将了,到底拜师哪家名山?哪个隐居世外的高人?没有人、包括司马迁老先生也不知道。不过反正不是鬼谷子,时间对不上,而且鬼谷子是玩谋略、动嘴皮子、耍心眼的,吴起是动刀动枪的,不是一路功夫。有自学成才的可能吗?不管怎么说,他居然还真就学成了。当然,在学习兵法的时候他也没忘记把终身大事给办了,他娶老婆了。关于吴起的老婆,除了这个马上就要倒血霉的在鲁国生活的齐国无辜女人之外,他还在老家卫国时娶过当地女子,不过据说是因为吴起认为她品行不端,被吴起给休了。就吴起的品行还有嫌弃别人品行不端的时候,我也是醉了,反正这两笔感情糊涂账我是没捯清楚。
第六绝:为求武将杀老婆,一战成名。其实,吴起并不是主动要求杀妻求将的,是有人在鲁王面前表达了对他妻子身份与他之间亲情关系的怀疑,自己不行还对别人说三道四,这种人今天仍然大有人在。吴起为了抓住他认为能彻底翻身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决定违背道德、“杀妻求将”。确实,这个追求成名的代价有点令人不寒而栗,而且还会被人在背后戳脊梁骨,是要遭报应的。果然,功成名就后被人谗言,被迫逃到魏国。
关于吴起杀妻,四百年后也有一个姓吴叫吴汉的,不知道查没查家谱,是不是吴起的后代,也在戏曲里上演了一出“吴汉杀妻”,这个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大司马吴汉,没杀过老婆的他比真杀过老婆的吴起还出名,因为他杀的老婆是篡夺西汉江山的大奸贼王莽的女儿,人家可是公主哦。当然,从历史记载来看查无此人,两人年龄上看,他俩也凑不成一对儿。但是,人家老吴家人心齐啊,也人才多啊,居然有吴姓后代肯“主动”站出来为祖上背黑锅,这吴起是不是感到很欣慰?
第七绝:吴起以武将在鲁国击败强大的齐国而闻名,但他却在拜见魏文侯的时候身上穿着儒家的儒服(难道他忘了当初是怎么被人用扫帚疙瘩赶出来的了?还是因为魏文侯喜欢儒生而投其所好?),嘴里却说着战争的事,真不知道他当时是咋想的?反正这架势不是高人就是神经病,不过魏文侯还真就被他给镇住了,再加上李悝等人提前给他垫过好话,这才拜他为西河之将。
当时的西河,面朝黄土背靠黄河,没有退路。一半土地在魏国,一半在秦国人手里,要想当个完整的西河太守,还得从秦国人手里抢。不过正因为如此,吴起的人生高潮、高光时刻才真正来到。新官上任三把火,为了立威、立信,在那他就玩了一出关于搬根木头就悬赏“徙木立信”,后来商鞅“照搬照抄”向他现学现用,不过,比他更有名,为什么呢?是因为商鞅最后取得的名声、效果、影响比他大。就像我们都知道历史上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驿“黄袍加身”,但实际上,在此之前十年,就有周太祖郭威的“黄袍加身”了,只是赵匡胤这个宋太祖比前面那个后周太祖郭威有名的多,所以,世人都只记得宋太祖的“黄袍加身”了。道理是一样的,这个世界上,人们往往只记住第一名或者最有名的那个,第二或不太有名的那个就主动“让贤”吧;
据史料记载:吴起一生作战七十二次,全胜六十四次,不胜不败八次。一生没有败绩。了不起啊,有战功,又有兵书《吴起兵法》留世,已经占据了兵家亚圣的位置。还因为吴起所向无敌、众望所归,所以后人就把威名赫赫的“魏武卒”也归到他的名下。其实,魏武卒还真不是吴起创立的,这个后面会有专门论述。
第八绝:吴起来到楚国,(他跑的时候不知为什么是自己单独跑路的。儿子,不知道还有没有老婆都留在了魏国,后来因为魏国宰相公孙痤在一次打胜仗后说是因为这是吴起带过的兵的缘故,魏武侯还找到他的后人并赏赐了很多钱财)真就当上了宰相,摇身一变又成了政治家,居然也开始变法了,可惜只有短短的八个月。如果不是楚王不死,他真的很可能成功。
第九绝:死前自己为自己报仇。后来挂六国相印的苏秦被人刺杀,死后为自己报仇。那也是趁着咽气之前跟齐王约好、下套,还得被先割下自己的人头挂在城门口做诱饵,让刺客主动跳出来领赏才得以报仇,这需要多少人来配合啊。吴起不用,他自己一个人就搞定,而且还是阳谋。在剩下一口气的时候,还要给前来围攻他的敌人最后友情提醒并示范一下自己的独门兵法,告诉要杀害他的人们:“我让你们看看我怎样用兵!”拔下箭跑到堂上,趴在楚王尸体上,一面把箭插于王尸,一面大声说道:“臣子们作乱射王尸!”(我估计当时那些杀他的人围在一起一定哄堂大笑,都成“瓮中之鳖”、连个地缝都没有了,居然还嘴硬说让我们看你怎么用兵?你当我们是吓大的?我们就看看死到临头的你怎么用兵?你以为你趴到楚王身上我们不敢杀你了吗?你吓唬谁呢?我们要杀的人是你,我们就射你、射你、射死你。大伙儿一起动手,把他射成刺猬!这个世界上,死人难道还能活过来杀人吗?你以为是三国,死诸葛吓走活仲达吗?别做梦了。)吴起虽说死了,但楚国的法律,臣子武器碰到君王身体的都要处以重罪,连及三族。吴起可算是用兵老到、随机应变,他用起智来像连珠箭一样快啊!结果一口气消灭了七十多家贵族。七十多家啊!一大家怎么不得几十、上百口人啊,那加起来还不得成百上千人呐。这个吴起,一前一后,以杀人开始,又以杀人结束,真是血淋淋的人生啊!
第十绝:人死留名、豹死留皮。吴起离开这个世界已经两千四百多年了,除了他的事迹,他还给我们留下一个温馨的地方,“吴起镇”。据说是当年他在此驻扎、练兵的地方。在陕西省城西安往北三百公里,有一个延安市,就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陕甘宁边区政府的首都、当时的革命圣地。在延安的西面,有一个吴起县,解放后曾改为吴旗县,吴起县里有个吴起镇,是当年(年10月)毛主席率领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成为长征落脚点而名博中外。那里有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纪念馆。今天,在中国,几万几十万个大大小小的地名中,有多少是以历史名人的名字来命名的呢?吴起就当仁不让的占据了一个。
东汉班固作《汉书》,内有《古今人表》,列人。作者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其中“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皇五帝,而以周公孔子殿后;孟子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老子与商鞅,墨翟,韩非都属“中上”;孙武列为中中等;吴起和秦始皇则为“中下”。
看到没有,儒家的评判标准,永远都是儒家人物排在前面。不过,吴起能够和“千古一帝”秦始皇排在一起,也可以说是名至所归吧。
关于吴起,后世有很多评论。其中“吴起在魏,秦人不敢东向;在楚,则三晋不敢南谋”,这是曹操眼里的吴起。看看,战国七雄,吴起在鲁国打过齐国;在魏国,打过秦国;在楚国,打过赵、魏、韩,又得罪了楚国的贵族,除了被隔在最北边、没法去的燕国,吴起把六个国家都打过、得罪过。这样的猛人,到哪里去找?
关于吴起事迹的记载:《吕氏春秋》、《尉缭子》、《韩非子》、《荀子》、《战国策》、《淮南子》、《汉书》等我们知道的史书中都有记载。由此可见,后世虽然鄙视吴起刻薄寡恩、冷酷无情。但是对于他的军事能力、武学造诣那是推崇备至,想学却神龙见首不见尾,不知从何学起。
所以,吴起是有名,也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传奇故事。只是,这些传奇、故事,对于我们却是可望不可即。因为这里面,有些,绝对不能学;有些,绝对学不会。愁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