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读者眼中的“小黄书”
韩寒曾经说,“三言二拍”他是当作小黄书看的。
其实不光是韩寒,大多数读过“三言二拍”的人,都有一个共识,就是“三言二拍”约等于小黄书。
如果到豆瓣上看看,基本上的留言就是这样的
三言二拍里有些篇目,一看名字,就觉得还是挺辣眼睛的,比如
在“三言二拍”大约个故事里,带荤的段子也有几十个。
有个留言是这样子的
是的,正如这位网友说的,“三言二拍”是书店里卖的名著,有的版本还在封皮上标明“儿童文学”。
这套书在中国传统古典文学中,占据着属于自己的江湖地位,在原来的高中教材里,还选了一篇《灌园叟晚逢仙女》,选入课本的名著,都是学生课外要阅读的。所以许多学校的给孩子们寒暑假推荐书目里,也往往少不了它的身影。
看似污污的“三言二拍”,要从严格意义上说,人家可是属于正儿八经的纯文学,是两位有信念、有节操的文人创作出来的。
“三言二拍”,两位情操高尚作家写的畅销书
“三言二拍”是明朝时期五本白话短篇小说集,其中“三言”的作者是冯梦龙,他整理了宋元以来在民间流传的话本,加上自己的编写,就构成了三言的基本篇目,包括三本书《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
二拍的作者,凌濛初明代末年人,他自己创作了话本形式的两本小说,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说起这两位,还真都不是等闲之辈。
冯梦龙(年—年),字犹龙,又字子犹,号龙子犹、墨憨斋主人、顾曲散人、吴下词奴、姑苏词奴、前周柱史等。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明代文学家、思想家、戏曲家。
冯梦龙出身士大夫家庭,与兄冯梦桂、弟冯梦熊并称“吴下三冯”。
冯梦龙字“犹龙”,大有讲究,典出司马迁《史记》,孔子拜访老子请教学问,回来后,孔子对弟子说:
鸟,知道它能飞;鱼,我知道它能游;兽,我知道它能跑。会跑的可以织网捕获它,会游的可制成丝线去钓它,会飞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它是驾着风而飞腾升天的。我今天见到的老子大概就是龙(犹龙)。
冯梦龙的父母也借此典故表明希望儿子成才的殷切。
冯梦龙没有辜负父母对自己的期望,长大后,他果真是犹龙之才。我们先看看冯梦龙一生的著作吧:
《三遂平妖传》《智囊》《广笑府》《春秋指目》《古今谭概》《墨憨斋传奇》《七乐斋稿》《燕都日语》《山歌》《寿宁县志》等。所辑话本《喻世明言》(又名《古今小说》)、《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合称“三言”)是中国白话短篇小说的经典代表。
把“著作等身”这个词用在冯梦龙的身上,绝对不能叫夸张。小说、戏曲、民歌、笑话等通俗文学的创作、搜集、整理、编辑,可以说冯梦龙为中国文学作出了独异的贡献。
冯梦龙年轻的时候科举之路坎坷不顺,混迹在社会最底层,青楼瓦肆,但是生活的不幸,刚好让冯梦龙了解最底层市民们的生活,让他在这些通俗文艺领展现自己非凡的才华。在中国通俗文学历史长卷上,留下自己闪闪发光的大名。
70岁时,冯梦龙做了福建寿宁县县令。清兵南下的时候,冯梦龙积极反清,奔走在反清大业上,据说后来被清军杀害。
凌濛初(年6月18日-年),字玄房,号初成,亦名凌波,一字彼厈,别号即空观主人。因在家族中排行十九,所以时人又称之为“凌十九”。浙江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织里镇晟舍)人。明代文学家、小说家和套版印书家。
凌濛初的著作和冯梦龙的也一样高:
杂剧《虬髯翁》、《颠倒姻缘》、《北红拂》等十余种;传奇《衫襟记》、《合剑记》、《雪荷记》三种;经学和史学著作《圣门传诗嫡冢》、《诗经人物考》、《左传合鲭》、《倪思史汉异同补评》、《战国策概》等;文艺评论著作有《西厢记五本解证》、《南音三籁》等;其它还有《鸡讲斋诗文集》、《嬴滕三札》、《荡栉后录》、《燕筑讴》、《国门集》、《国门乙集》、《已编蠹涎》、《东坡禅喜集》、《合评选诗》、《陶韦合集》、《惑溺供》等
有趣的是他和冯梦龙的人生经历也很相似,也是年轻的时候科举不顺,六十岁的时候,科举考试还是不中,以副贡的身份,做了上海的县丞,相当于副县长。后来好不容易一大把年纪的时候当上徐州通判,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区的副职,比县令高一级。
65岁那年,当时天下已经开始乱了,凌濛初被一股土匪围困在徐州城,他与百姓被土匪围困,自己绝食自尽而死,死前要求土匪不要伤害老百姓,感动了土匪,救了一村的百姓。
两位情操高尚的作家,写出的这几本畅销书,虽然有些荤段子,你也决不能仅仅把它当成一本小黄书来看。
多个故事,展示的是宋元明时期的民俗风情长卷,可以说是文学史上的清明上河图。
明朝人个性开放的程度,远远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冯梦龙和凌濛初所处的明朝晚期,市民阶层已经相当多,他们对娱乐消遣的要求旺盛。白话短篇小说这种休闲消遣,最受欢迎。所以那个时代,白话短篇小说数量丰富,但质量并不乐观,“二拍”作者凌濛初在《拍案惊奇》的序中记录:
初学拈笔,便思污蔑世界,非荒诞不足信,则污秽不忍闻。
这个话的意思是说,那些在市场上流行的小说,无论思想还是艺术都提不上串。
在这样的大环境,冯梦龙决心从宋元旧篇和明清传闻故事入手,自己加工整理成册,兴致所至也原创几个篇目。而后,分别以《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为题出版,在明朝天启年间陆续刻印上市。
“三言”一经上市,持续畅销,凌濛初更以“行世颇捷”描述卖书之好。
看到这种大好形势,本身就是印书出版的凌濛初着手着手于自己受“出版社”委托的类似题材的新书《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
不过,在准备过程中,凌濛初发现冯梦龙的这个犹龙不是白叫的,“三言”几乎囊括领域内全部可用之材。不得已,他开始搜罗古代和当代具有一定热度的话题,亲自撰写。
“三言”和“二拍”的区别在于,“三言”大部分内容在于冯梦龙对素材的编辑、归纳及修改,是文人对民间“故事的再改造,二拍”基本是凌濛初(文人)的独立创作的。
二拍一上市,和三言一样的火,那时候这几本书几乎就是那个时代青春期年轻人必备的枕头书。
其实“三言二拍”固然荤段子不少,但若把它们仅仅理解为小黄书,显然是把它看轻了。平心而论,三言二拍,比起同时代的其他言情小说来说,尺度并不大。
原本就是通俗文学,市民小说,自然要迎合当时的市井消费需求。明代已经形成了非常完善的市民文学,对于出版业而言,明代已经有一个相当庞大而固定的消费者基数,并且对于这种脱离于物质之外的精神需求有了充足的购买力和相当水平的鉴赏力。
要知道“三言二拍”是和《金瓶梅》同时代的书。明朝末期,市民思想开放到了什么程度,清朝人编的明史没有说到,也不可信,我们只看看冯梦龙的偶像李贽的这些言论:
“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天尽世道以交”,认为人与人之间的交换关系、商业交易合乎天理。
就知道那是一个怎样思想解放的时代。再看看狂人的这句话雷翻人的名句:
“成佛征圣,惟在明心,本心若明,虽一日受千金不为贪,一夜御十女不为淫也。”
文坛大V袁宏道也跟着摇旗呐喊:
“夫闻道而无益于死,则不若不闻道之直捷也,何也?死而等为灰尘,何若贪荣竞利,作世间酒色场中大快活人乎?”
明朝末期,是一个个性解放的时代。惊诧于三言二拍的大尺度的现代人,多半是犯了推己及人的毛病,认为现代人的开放尺度已经是历史发展的最高峰。其实咋可能?明朝人个性解放的程度,性开放的程度,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其实“三言二拍”特别是“二拍”就是明朝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它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风貌:尊重个性、反抗封建礼教、争取个性自由的精神。它撷取的社会内容就是明代末期普通百姓的真实生活,反映了十七世纪明朝中国正在崛起的市民阶层的普通要求和思想情感。
“三言二”拍那些看起来过于写实、令人不好接受得挺大胆的描写,其实都是作者用现实的笔触在还原明朝市民生活。简言之,就是在讲世情。
勇于直面自己欲望的小说人物,现代人未必能比得上
三言里的第一篇《蒋兴哥重回珍珠衫》故事。三巧和兴哥原是一对恩爱的夫妻,兴哥外出经商,经年不归,三巧独居寂寞,与另一个外地商人勾搭成奸。
这个故事原本汇聚了所有正中现代人痒点的因素——异地恋、婚内出轨、外遇,但却并没有发展成现代八点档的狗血模样。
蒋兴哥在得知妻子外遇的时候,内心的第一想法竟然是懊悔,懊悔自己不该外出,撇下妻子独自一人,青年寂寞,才闹到这一番境地。他少年意气,不能原谅,也只是和和气气地离了婚,妻子改嫁,他还将妻子当年的嫁妆如数送还。
很多人读这个故事,读到最后,竟然是感动。因为故事中弥漫的那一种动人的人情美。小说中对三巧欲望的描写,对三巧欲望的原谅,正是对人的欲望的正视不回避,显示出明朝人对性的解放和开放,这种开放,甚至我们今天的人也未必能比得上。
这是明代的故事,距离现在四五百年,三言二拍其实就相当于当时的《故事会》、八点档,可是对比一下我们今天的八点档电视剧,那些编剧们大加渲染的出轨、抓小三、厮打、声嘶力竭地不能原谅,我们真的进步了吗?
在《卖油郎独占花魁》故事里,男主角是一个卖油郎,女主角是“花魁”名妓,二者虽都处在社会的底层,却从身份、地位上全然处于不同的阶级。卖油郎秦重有一天在送油的时候,遇到了城里面身价最高最绝美的“花魁女”瑶琴,一时倾倒。苦苦地日积月累之后终于攒够了“嫖资”,又把余下的钱置了新衣,可即使是这样伪装成了“富帅”,在老鸨王九妈的眼里,秦重也是不够格的。
王九妈给秦重支招,让秦重持续一段日子别来青楼卖油。秦重为了等王九妈口中那个合适的时机,一等瑶琴就是数月之久。直等得看客都望眼欲穿,机会终于来了。
当秦重终于得以和瑶琴共处香闺之时,瑶琴却醉酒不省人事。在那一刻,天知道为什么,秦重没有选择“趁人之危”(其实他完全可以,本来他就付了钱),而是默默地陪着醉酒而归的瑶琴一整宿,期间还收拾了她的呕吐物,并为瑶琴能够喝下温热的醒酒茶,而把茶杯一直捂着自己的身子。
这个故事里,秦重对花魁瑶琴的欲望毫不掩饰,没有故作姿态,这是人的本能,是最基本的人性。但是他又能克制自己原始冲动,由人性上升到了爱,令人感动。
在欲望的文字下面,是人性的回归。
当然小说里也不都是人性的光辉。《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里,十娘看到的是李甲见钱眼开,对金钱的贪欲。
三言二拍小说当中提到的人物,都是勇于面对自己的欲望的。现代人可能有太多的修饰或者是隐藏了自己的欲望,跟冯梦龙时代相比,我认为当时的人更有勇气面对自己的欲望和追求。
三言中,很多把“情”看作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而“二拍”则更多地把“情”与“欲”即性爱联系在一起,并且对女性的情欲作肯定的描述。和“三言”一样,“二拍”在描写爱情与婚姻故事时,常常肯定妇女的权利,提高妇女的社会地位。
《满少卿饥附饱飚》中作者明白地指出,男子续弦再娶、宿娼养妓,世人不以为意,而女子再嫁或稍有外情,便众人唾弃,这是不公平的。作者在两性关系上的平等意识表达得相当明确。
一本青春期必备的小黄书
三言二拍里,明朝人人纵情享乐的那股坦白劲儿,很是可爱。他们从不遮遮掩掩,反倒把清高自持的卫道士们鄙弃为虚伪。在小说里里,把那些不可描述的场面写得活色生香,参与的也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有欲望、有缺陷、有真气。
三言二拍是不是小黄书,得分年龄。小时候看,只觉得黄,大了,才会明白其中的智慧、悲悯和不得已,包括一些关于婚姻的篇章,对于两性婚后的相处,都是有益处的。
三言二拍是至今为止最好的世情小说,对我们怎样做人,怎样过日子都有很大的启发。
张曼娟教授曾经这样评价三言二拍:
中国古代这么多广大的读者在“三言”没被禁绝之前,可能也视这为一种消遣性的读物而已,但是在消遣当中,我们却触碰到一个世界,看到了人生真实的样貌。冯梦龙告诉我们,人都是欲望的动物,欲望或许会带着我们沉沦,但是欲望也能带领着我们向上飞升……纵然我们现在的物质生活比较好,精神生活却比较空虚,如果我们问自己:我因何而存在,人生的价值到底在哪里?这个问题不太容易回答,其实,现代也是心灵的末世或者是乱世。以前冯梦龙的小说是禁书,而今天我们看到许多杂志和电视节目,有太多跟感情和欲望有关的话题,已经可以公开谈论,大家并不觉得这是败德,已经变成很普遍的事情。
有一个网友说得好:
多看看《三言二拍》吧,讲的都是些大道理,但可以受用一生,正是年轻时候该读的书。
虽可以定义为一本很污甚至很腐的小说,但每一篇都在教导我们做人做事要本本分分,过日子要踏踏实实。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下面链接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