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国君主世系图
宋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国君子姓,位于现在河南商丘一带。
周武王伐纣,商朝灭亡。按照分封制的礼法,朝代虽然灭亡,胜利者仍然不能让以前的贵族宗祀灭绝,因此当武王分封诸侯时,仍然封纣王的儿子武庚于殷,以奉其宗祀。武王死后,武庚叛乱,被周公平叛杀死,另封纣王的庶兄,当年曾降周的微子启于商邱,国号宋,以奉商朝的宗祀,为周朝的二王三恪之一。孔子的《论语》“尧曰”篇曾记载此一原则叫做“兴灭国,继绝世”。
春秋初年,宋国仍奉行着兄终弟及的传位制度。前年,宋宣公卒,其弟宋穆公继位。而在宋殇公时,在位尚未满十年,即为华父督所杀。此一同时,宋国因时常干涉卫国、郑国内政而发生战争。前年宋国内乱,诸公子纷外逃。宋国后来逐渐发展强大,宋襄公曾经成为春秋五霸之一,但和其他四霸不同,其他四霸(齐、楚、秦、晋)称霸时都有强大的实力,召集各国会盟较为有成效。宋襄公只是在齐国内乱时,帮助齐公子复国,想代齐作为盟主,但没有军事实力。历史记载宋襄公于前年,宋、楚泓水之战时,在严谨军事作战的战场上实行不切实际的“仁义”,结果被楚军击败,宋襄公也因伤重身亡。
此后在北方晋国和南方楚国争霸时,宋国夹在中间,战事连年不断。80年间,遭遇了40次以上的战争。前年,宋国大夫向戌因为和晋楚两国令尹有私交,又正当两国交兵疲惫之际,由宋国权臣华元発起和平大会,倡议弭兵,最终受到响应,在宋国召开十国参加的“弭兵之盟”,使宋国保证了十余年的和平时期,中原得到四十年较为和平的环境。但是,在宋国内部的权力斗争却仍持续不断。
战国时期,宋国同齐国发生卿大夫夺取政权的事,子姓的宋桓侯由戴公后裔戴族的司城子罕所取代,成为了宋国国君。具体情况难考。前年,宋君戴偃称王,是为宋康王。史称宋康王“行王政”,即实行政治改革,宋遂强盛起来。他东败齐,南败楚,受到齐、楚大国的忌恨,后国内乱。前年,被齐国所灭。
宋国君主
1.宋微子
宋微子,姓子,名启,世称微子、微子启,《史记》为了避汉景帝刘启讳,把微子启改称为“微子开”。殷商宗室贵族,商王帝乙的长子,纣王的庶兄,微子启相传为华姓、花姓、宋姓、墨姓的先祖,为春秋宋国的开国远祖。《论语》中称微子、箕子、比干为“殷三仁”。
微子,初封于微地。为政贤能,为殷民所爱戴。商乱,殷代将亡,微子多次亲谏殷商纣王,但纣王并没有接纳。便谋于太师箕子、少师比干。箕子认为“今诚得治国,国治身死不恨;为死终不得治,不如去”于是远离纣王逃到了微。武王克殷后,微子持商王室宗庙礼器,来到武王军营前,表示投降。他袒露上身,双手捆缚于背后,跪地膝进,左边有人牵羊,右边有人秉茅,向武王请罪。武王将他释放,宣布恢复他原有爵位,以示宽厚为怀。
约前年,周公东征平定三监之乱后,纣王子武庚被杀,周公代天巡狩,以周成王之命,封微子于宋地,以示不绝殷商之香火,爵位为公爵,准用天子礼乐祭祖,微子遂建了宋国,为周朝二王三恪之一。
微子嫡子微伯早卒,虽然微伯有一子腯,但微子根据殷兄终弟及的宗法,让其弟子衍继位,是为微仲。
《姓氏寻源》说墨氏出于宋微子,为宋微子后裔。墨子,子姓墨氏名翟,是中国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
2.宋微仲
宋微仲,子姓,名衍,宋国第二任君主。《孔子家语》载“仲思名衍,一名泄”,宋微子启之弟,帝乙之子。微仲死后,其子稽继位,是为宋公稽。
3.宋公稽
宋公稽,子姓,名稽,宋微仲之子,宋国第三任君主。生平不详。死后宋丁公即位。
4.宋丁公
宋丁公,子姓,名申,宋公稽之子,宋国第四任君主。生平不详。死后宋湣公即位。
5.宋湣公(前湣公)
宋湣公,子姓,名共,宋丁公之子,宋国第五任君主。宋湣公九年,宋国大水。有二子,长子叫弗父何,次子为鲋祀。宋湣公不传子而传弟炀公,引起了鲋祀的不满,鲋祀杀死炀公,弗父何没有接受君位,鲋祀自立,是为厉公,又立弗何父为卿。
6.宋炀公
宋炀公,子姓,名熙,宋前湣公子共之弟,宋丁公子申之子,宋国第六任君主。共未传子而传弟炀公熙,为湣公次子子鲋祀所杀,子鲋自立,称为宋厉公。
7.宋厉公
宋厉公,子姓,名鲋祀,宋缗公次子,宋国第七任君主。缗公共卒后,弟炀公熙继位。缗公鲋祀次子不服,将叔父炀公熙杀害,把国位给了长兄弗父何,弗父何不受,鲋祀于是自立,称为宋厉公,封弗父何于栗(今夏邑),任宋国国卿。弗父何是孔子的远祖。
8.宋釐公
宋釐公(?-前年),又宋僖公,子姓,名举,宋厉公之子。宋国第八任君主,在位27年。
9.宋惠公
宋惠公,子姓,名覵,宋釐公之子,宋国第九任君主。《十二诸侯年表》记载:“三十一年,宋惠公薨。”
10.宋哀公
宋哀公,名不详,宋惠公之子。宋国第十任君主,在位仅一年。
11.宋戴公
宋戴公,子姓,名白(有的作撝),宋哀公之子,宋国第十一任君主,前年-前年在位。在位期间由正考父辅佐,其后子孙为宋国贵族,演变为多支家族,以“戴氏”为统称。战国时代,戴氏的一支夺取宋国君位,史称“子罕取宋”。
12.宋武公
宋武公,子姓,名司空,宋戴公之子,宋国第十二任君主。在位期间北方游牧部落长狄入侵,宋武公派弟弟司徒皇父充石率军抵御,在长丘(今河南封丘县南)打败长狄人,俘获首领缘斯。皇父和其二子不幸战死。
13.宋宣公
宋宣公,子姓,名力,宋武公之子,宋国第十三任君主。宋宣公死,不传子与夷,而传位弟子和,说:“父死子继,兄死弟及,天下通义也。”
14.宋穆公
宋穆公,子姓,名和,据《春秋》记载,于鲁隐公三年(前年)去世,在位9年。宋武公之子,宣公之弟,宋国第十四任君主。宋穆公传位给宋宣公之子与夷,而没有传给自己的儿子冯,被认为是遵循道义的典范。
15.宋殇公
宋殇公,子姓,名与夷,宋宣公之子,宋国第十五任君主。殇公在位时任孔父嘉为司马,华督为太宰。宋殇公好战,十年十一战,百姓苦不堪言。太宰华督贪恋孔父嘉之妻的美色,乃使人宣言国中:“民不堪命,皆孔父为之。”遂杀孔父嘉而夺其妻,殇公大怒,华督又弑公,再从郑国迎回公子冯,是为宋庄公。
16.宋庄公
宋庄公,子姓,名冯,宋穆公之子,宋国第十六任君主。早年在郑国当人质。宋殇公十年(前年)华督见殇公常年用兵,杀孔父嘉,夺其妻,又弑君而立公子冯,是为宋庄公,华督任太宰。
17.宋湣公(后湣公)
宋湣公,《左传》作宋闵公,《汉书》作宋愍公,子姓,名捷,宋庄公之子,宋国第十七任君主。在位时与鲁国多次交战,宋湣公八年(前年)鲁败宋于乘丘(山东巨野),擒宋大夫南宫长万。九年(前年),宋国报复去年乘丘之役,再攻鲁国,战于鄑邑(山东曲阜南),宋军又败。南宫万后来被释回,有一回宋湣公和南宫万一起去打猎,双方起了争执,宋湣公取笑他:“吾初敬君,今君乃鲁国囚犯,吾不再敬君矣。”南宫长万既愧且怒。宋湣公十年(前年),南宫长万趁下棋时杀宋湣公于蒙泽,立子游为君,诸公子借曹国军队反击,杀子游,立宋湣公弟公子御说,是为国君。不久南宫长万奔陈国,宋人贿赂陈国,“使妇人饮之醇酒,以革裹之,归宋”,被杀,“宋人醢万也”。
18.宋公游
宋公游,子姓,名游,《史记》则认为名游将其称为公子游,宋湣公之子,宋国第十八任君主,在位仅一年。宋湣公在位时与鲁国多次交战,宋大夫南宫长万一败再败。宋湣公取笑他:“吾初敬君,今君乃鲁国囚犯,吾不再敬君矣。”南宫长万既愧且怒,激起杀机。宋湣公十年(前年),南宫长万杀宋湣公,立公子子游为君,宋国公族与萧叔大心借曹国军队反击,杀掉子游,立宋湣公弟公子御说,是为宋桓公。不久南宫长万出奔陈国,宋国将他引渡回来,斩成肉酱。
19.宋桓公
宋桓公,子姓,名御说,宋庄公之子,宋湣公之弟,宋国第十九任君主。宋湣公十年(前年),宋大夫南宫长万弑杀宋湣公,立公子游为国君,诸公子与萧叔大心向曹国借兵反击,杀公子游,立公子御说为国君,是为宋桓公。
宋桓公生有六子:目夷、兹甫、公子鳞、公子荡、公子向、敖。宋桓公三十一年(前年)春天,宋桓公卒,嫡长子公子兹甫继位,也就是后来鼎鼎有名的宋襄公。
20.宋襄公
宋襄公(?-前年),子姓,名兹甫,宋桓公次子,春秋五霸之一,宋国第二十任君主,前年-前年在位。
周惠王三十一年(前年)立,以其庶兄公子目夷为相,行“东宫图治”,核心有弦高、华元、华椒和乐祁。前年齐桓公病逝,齐国发生内乱,宋襄公率领卫国、曹国和邾国等四国人马打到齐国,齐人里应外合,拥立齐孝公,襄公因此小有名气。
宋襄公雄心勃勃,想继承齐桓公的霸业。前年宋与楚战于泓水之战(今河南柘城西北),当时楚兵强大,大司马子鱼劝襄公趁楚人渡水之时截杀之,此时襄公却大讲仁义,要待楚兵渡河列阵才攻击之;当楚军上岸时,子鱼又劝宋襄公趁楚军此时阵列尚未成形时袭杀之,襄公再拒绝。结果宋师大败,襄公被射中了大腿,次年因重伤而卒,其子宋成公王臣继位。(毛泽东在评价宋襄公在泓水之战中的表现为“蠢猪式的仁义道德”)
21.宋成公
宋成公,子姓,宋氏,名王臣,宋襄公之子,宋国第二十一任君主。前年,楚成王派令尹成得臣讨伐宋国,宋成公向晋国求救。晋文公攻伐曹、卫以解宋围,楚兵去。在位17年,卒谥成。
22.宋公御
宋公御,子姓,名御,宋襄公之子,宋成公之弟,宋国第二十二任君主。宋成公死后,公子御把太子杀掉,自立。一年后,诸公子杀国君御,立公子杵臼为君,是为宋昭公。
23.宋昭公
宋昭公,子姓,名杵臼,宋成公之子,宋国第二十三任君主。昭公七年(前年),宋国大饥,庶弟公子鲍尽出其仓廪之粟,以济贫者,广结人缘;后联合宋襄公夫人杀杵臼于孟诸(今商丘市东北)打猎途中,公子鲍遂自立,是为宋文公。
24.宋文公
宋文公,子姓,名鲍,宋昭公之庶弟,宋国第二十四任君主。昭公七年(前年),宋襄公夫人使人杀死宋昭公于孟诸之薮,立公子鲍,是为宋文公。隔年,晋灵公即派大将荀林父与诸侯出兵伐宋,追究此事。但因宋文公得民心,又贿诸侯,诸侯反承认其地位合法,此事遂不了了之。
25.宋共公
宋共公,子姓,名瑕,宋文公之子,宋国第二十五任君主。其间执政大夫华元专国,宋共公瑕为避水患,将国都由河南睢阳(商丘南方)迁至相城。宋共公娶鲁宣公女、鲁成公之妹伯姬为妻,由鲁国大夫季孙行父护送伯姬来相城完婚。鲁襄公三十年(前年)五月甲午,相城宫室大火,下属欲救伯姬出宫避难,伯姬却说:“吾闻妇人夜出,不见傅母不下堂。”于是伯姬亡于火中,死后随夫谥,称宋共姬(《琴苑要录》)。宋共公死后,世袭司马荡泽(宋襄公弟公子荡的曾孙)作乱,杀死太子肥。荡氏被华元诛灭,荡泽被杀,族人逃到楚国。
26.宋平公
宋平公,子姓,名成,一名戍,宋共公之子,宋国第二十六任君主。宋平公三十年(前年),宋国大夫向戌再次发起弭兵之会,在宋都举行十四国之弭兵会议,确定晋、楚共为霸主。平公在位44年而卒,太子佐继位,是为元公。
27.宋元公
宋元公,子姓,名佐,金文铭文作宋公差(《殷周金文集成》),宋国第二十七任君主。元公十年(前年)夏天,元公猜忌华族,华向、华定、华亥与向宁谋反,双方妥协,互派人质,盟誓讲和,史载“取大子乐与母弟辰、公子地为质;公亦取华亥之子无戚、向宁之子罗、华定之子启,与华氏盟,以为质”。同年冬天,宋元公取得华氏宗主大司马华费遂的同意后,诛杀人质,借他族之力,拜乐大心为大将,率兵围南里。华定、华亥、向宁事败出奔陈,华登奔吴。不久华氏发生内讧。华杀华多僚,劫持其父华费遂,召回华亥、向宁,发动叛乱。宋元公欲弃师而逃,被厨人濮劝止。齐将乌枝鸣重整军备,击败华氏军于新里(今河南开封东)。元公十一年(前年)十一月,晋、曹相继出兵救宋,联军连败华氏,围困于南里,华登赴楚国求援,元公十二年(前年)二月楚遣使向宋元公施压,迫其赦免华氏。华氏族流亡至楚,内乱至此平息。元公在位15年而卒。
28.宋景公
宋景公,子姓,宋元公之子。其名《左传·昭公二十五年》作栾,而《史记·宋世家》作头曼,《汉书·古今人表》作兜栾。宋国第二十八任君。主青铜器宋公栾簠,其铭文有:“有殷天乙唐孙宋公栾作其妹勾吴夫人季子媵簠。”可见宋景公自称其名为栾。
朱学渊根据《史记·宋世家》记载的宋景公名头曼与匈奴头曼单于的名号相同,而认为他们有相同的语源。
宋景公十五年(前年),曹伯阳背晋,干预宋政,宋景公伐之,执曹伯阳及公孙强以归而杀之。宋景公三十七年(前年),荧惑守心,景公忧心大祸,问于太史兼司星官子韦,子韦说:可移于宰相或苍生。景公念及天下苍生,皆不同意,此时荧惑退避三舍。宋景公无子,取公孙周之子得为太子,在位48年而卒。
29.宋公启
宋公启,子姓,名启。宋元公曾孙,公子褍秦之孙,公孙周之子,宋景公之侄孙。宋国第二十九任君主。
《左传》记载宋景公无子,以公孙周的儿子得与启在宫中抚养为嗣。前年十月,宋景公在出游的时候去世,宋景公的宠臣大尹拥立启为国君,而右师皇缓,大司马皇非我、司徒皇怀、左师灵不缓、司城(即司空)乐茷、大司寇乐朱锄等六卿反对,大尹和启投奔楚国,六卿拥立得继位,为宋昭公。而《史记》记载,前年,宋景公死后,公孙纠的儿子特为父报仇,杀死景公的太子继位,特就是宋昭公,而没有宋公启的相关记录。
30.宋昭公(后昭公)
宋昭公,子姓,名得,一名特。宋元公曾孙,公子褍秦之孙,公孙周之子,宋国第三十任君主。宋景公无子,以公孙周两个儿子得与启养于宫中,但未曾确认让谁继位。前年冬,宋景公突然死去,景公宠臣大尹立启为君,乐氏、皇氏、灵氏三族早对大尹不满,遂发动国人“施于大尹”,大尹不得不带着宋公启出奔楚,宋昭公随之继位。
但是根据《史记·宋微子世家》记载,前年,宋景公死后,特为父报仇,杀死景公的太子继位,而没有宋公启的相关记录。
昭公请墨子到宋国参政,拜为宋大夫,称“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事”。楚在惠王、声王时曾两次包围宋都,未能攻克。晚年任用戴欢为大宰,司城皇专政,二人互相残杀。后司城子罕击败戴欢,又将昭公驱逐,出亡于鄙,后潜心改过,三年后复位,在位65年。
31.宋悼公
宋悼公,子姓,名购由,宋后昭公之子。宋国第三十一任君主,在位19年。历史学家杨宽认为,宋悼公时,宋国已经衰落,有可能迁都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悼公有可能曾被俘虏,《史记·韩世家》记载:“文侯二年(前年),……伐宋,到彭城,执宋君。”宋君可能是宋悼公。悼公也可能被杀,故谥法为“悼”。
32.宋休公
宋休公,子姓,名田,宋悼公之子,宋国第三十二任君主。这时宋国首都已在彭城(今江苏省徐州市),有可能曾被俘虏,《史记·韩世家》记载:“文侯二年(前年),……伐宋,到彭城,执宋君。”宋君可能是宋休公,也可能是宋悼公。悼公也可能被杀,故谥法为“悼”。宋悼公被俘后宋休公即位,并于当年改元。
33.宋桓公(后桓公)
宋桓侯,或宋桓侯,子姓,名辟兵(也作辟),宋休公子田之子,宋国第三十三任君主。司马彪说“呼辟,使人避道。蒙人以桓侯名辟,而前驱呼‘辟’,故为狂也”。休公二十三年去世,其子辟兵即位,据说奢侈荒唐,大兴土木,建筑苏宫(《太平御览》卷四八八引《庄子》)。《史记·宋世家》说:“辟兵三年卒,子剔成立。”《史记》认为子剔立为国君是父子传位。事实上,这段时期发生“戴氏取宋”的事件,《竹书纪年》记“宋剔成肝(司城子罕)废其君壁(子辟兵)而自立”。韩非说,司城子罕能夺得政权,是由于“宋君失刑而子罕用之”(《二柄篇》),“宋君失其爪牙于子罕”(《人主篇》),《吕氏春秋》说宋被齐灭亡“此戴氏之所以绝也”。
34.宋剔成君
宋剔成君,一般又说是司城子罕(剔成为司城之转音),名喜,字子罕。,宋国第三十四任君主。曾任宋国司城,为宋戴公的后裔,宋桓公之臣(《史记》说是桓公之子,误,今从《竹书纪年》、杨宽《战国史》),桓公荒淫,为戴氏所取代,“戴氏夺子氏于宋”,是为宋剔成君。“戴氏代宋”大约发生在前年至前年之间。
剔成二十七年,剔成弟偃发兵攻击剔成,剔成兵败奔亡齐国,偃自立为君,是为宋康王。
35.宋康王(宋王偃)
宋康王,或称宋王偃,又称宋献王(《荀子·王霸篇》),原名戴偃,宋剔成君之弟,一作剔成君之子。宋国末代君主。史载戴偃堂堂一表,“面有神光,力能屈伸铁钩”。剔成二十七年(前年),戴偃以武力取得宋国君主之位,宋剔成君逃至齐国。戴偃在第十一年时,自立为王。史记称“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拓地三百余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山东省滕州市),有其地”,号称“五千乘之劲宋”。到了前年,宋国发生内乱,齐举兵灭宋。宋王偃出亡,死在魏国的温邑(今河南省温县)。
王偃的形象,在秦汉以后多有抹黑,如穷兵黩武、暴虐无道,《战国策》说他“剖伛之背,锲朝涉之胫”,故后人称“桀宋”。夺封丘舍人韩凭之妻息露,《搜神记》载韩凭自杀,息露亦死,死前求合葬而不得。两座坟墓上,忽然各长出一棵小树,相攀相附,结成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