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夏商两代虽然有柴天改物之事,但是夏商两代的女性的地位并未因改朝换代而发生断崖式下跌。夏商两代的男性统治者多事鬼神又倚重女性官员及女性鬼师(巫婆),夏商两代的贵族女性也如同贵族男性拥有公务员职位。
例如大禹之妻夏启之母正是大名鼎鼎的女娲,是风姓有喬氏的人,不仅在夏代享受夏后氏直系子孙的祭祀,竟然还能在商代的祠宇占有一席之地,化身为商人的至高神帝俊的配偶常仪。也就是说,夏代的女娲在商代的马甲是常仪。
《帝王世纪》曰:禹始纳涂山氏女,曰女娲,合婚於台桑,有白狐九尾之瑞,到至是为攸女。故《连山易》曰:"禹娶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启是也。”
《史记·夏本纪·正义》引《帝系》作:“禹娶涂山氏之子,谓之女娲,是生启。”
《索隐》说:“《世本》曰:“涂山氏女名女娲”,是禹娶涂山氏号女娲也。”
有人反臂,名曰天虞。有女子方浴月。帝俊妻常仪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有玄丹之山。有五邑之鸟,人面有发。爰有青鴍、黄鷔、青鸟、黄鸟、其所集者其国亡。有池名孟翼之攻颛顼之池。——《山海经》
暮云之神常仪即娲皇的马甲根据《诸神的起源:女娲与大禹故事的真相》和《试论〈山海经〉中的神话系统——中国神话系统研究之一》可以获知女娲、常仪、姮娥(嫦娥)是三位一体,是远古大母神在不同时代的演变。
商汤王建立商朝,商庭作为胜利的一方,自然是占据了夏朝遗留下来的财富,这其中就有把战败方夏后氏之母娲皇收为帝俊之妻的举动。夏朝的女娲来到商朝的房屋,有了新的命名。女娲在商朝被命名为「常仪」,正如古罗马神话吸收了古希腊神话的神祇。古罗马人把古希腊神祇的名字全部改造为古罗马式,使之更符合古罗马的统治利益。
商汤王在姬周集团尚未建立之时,上古先秦的贵族女性虽然较之母系时代地位下降了不少,但尚未进入后世「妇人无爵,从夫之爵,坐以夫之齿」的困境,夏商的贵族女性地位较之前代甚至有攀升趋势,由屈膝葬到仰身葬即可知。
当然,姬周集团在牧野之战也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成功的,在此之前,周文王、周武王父子俩是极力谄谀商纣王(帝辛),甚至送上周文王的女儿周姬为商王妇,以此来降低商庭对于周方的警惕性。
(周)文王问太公曰:“文伐之法奈何?”
(吕)太公曰:“凡文伐有十二节:
……
四曰,辅其淫乐,以广其志,厚赂珠玉,娱以美人。卑辞委听,顺命而合。彼将不争,奸节乃定;
……
十二曰,养其乱臣以迷之,进美女淫声以惑之,遗良犬马以劳之,时与大势以诱之,上察而与天下图之。
……
淫之以色,啖之以利,养之以味,娱之以乐。
——《六韬》
秉承古公亶父遗志的周文王依照吕尚的翦商计策,给商纣王(帝辛)送了很多美女。虽然姬周有分桃断袖之癖,颇通抱背之欢,但是在揣摩上司的心理上很有一套,知道商王帝辛发动战争的动力之一是为了获取女人,便送给商王帝辛若干女人,周文王等人真是善于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善于拍对马屁,难怪日后的周武王能够一举攻克大邑商。
周文王为帝辛(子姓)献上的女人不计其数,其中就包括周文王的女儿周姬。
保守主义的周姬时常戴面纱首先来一条《六韬》的记载。
《六韬》曰:纣囚文王羑里。散宜生受命而行宛怀、条涂之山。山有玉女三人,宜生得之,因费仲而献之于纣,以免文王。
《六韬》是一部史书兼兵书,原本是藏于周朝王室图书馆的文献。
《六韬》记载,散宜生为商纣王献上来自于宛怀山和条涂山的三名玉女,玉女是佩玉之人。在上古先秦时期,先民们长期处于石器时代,玉器是最受欢迎的等价交换物,佩玉之人,非富即贵。
《庄子》曰:阴气伏於黄泉,阳气上通於天,阴阳分争故为电,玉女投壶,天为之笑则电。
玉女即巫师,是王者的占卜伙伴,散宜生为帝辛找了不少玉女,可见是投其所好。
当然,除了《六韬》的记载,商王帝辛还有许多偏妻。
崇侯虎(姙姓,崇国君主)谮西伯于殷纣曰:“西伯积善累德,诸侯皆向之,将不利于帝。”帝纣乃囚西伯于羑里。闳夭之徒患之。乃求有莘氏(姒姓)美女,骊戎之文马,有熊九驷,他奇怪物,因殷嬖臣费仲(嬴姓,徐国君主)而献之纣。——《史记》
《世本》曰:莘,即散宜生求有莘美女献纣者,文王妃家。
莘姒周文王给商纣王(帝辛)献上自己的妻姪也就是太姒的女侄,不可谓不是一笔绝佳的生意,用妻姪表明了周文王的忠诚。
唐代文学家韩愈曾经撰写《琴曲歌辞·拘幽操》替周文王表达对于商纣王的忠诚。
目掩掩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朝不日出兮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呜呼!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琴曲歌辞·拘幽操》
周文王可见历代皓首穷经的文人认可这一套君臣父子的伦理关系,给周文王(姬姓)的人设是忠臣,至于历史上的周文王是不是忠臣那就另说了。
在《吕氏春秋》中,与周文王并列的是梅伯,而这「梅伯」正是周文王的马甲。
昔者纣为无道,杀梅伯而醢之,杀鬼侯而脯之,以礼诸侯於庙。——《吕氏春秋》
梅伯原本当作「某伯」,在《清华简》中梅之女可作「某之女」。
这么神秘?这么讳莫如深?讳莫如深,深则隐。
周文王又可称作「西伯昌」,在各个传世文献中的「梅伯」说的是「西伯」,专指周文王。
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梅伯受醢,箕子佯狂。
……
受赐兹醢,西伯上告。何亲就上帝罚,殷之命以不救?
……
武发杀殷,何所悒?载尸集战,何所急?
——《楚辞》
根据传世文献《楚辞》记载,可以看到「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这一句。那么什么是方?方一般是指风俗殊异的地方,例如「游方」、「方言」之类的词语。什么样的圣人会死在异国他乡?联系《楚辞》上下文,圣人当指梅伯,而这梅伯正是西伯昌的马甲,商周风俗相异,圣人西伯昌(周文王)横死于商国,自然让诗人屈原感慨「何圣人之一德,卒其异方?」
梅伯即周文王的马甲在《楚辞》中「梅伯受醢,箕子佯狂」、「受赐兹醢,西伯上告」这两句所指的是周文王横死于商国的事情,其中「西伯」应是武王发,《尚书》中的「西伯戡黎」指的也是周武王。
自周朝建立,首当其冲的是女性地位呈断崖式下降,与之相匹配的是男性史官越来越喜欢八卦后宫的是非。有人的地方就有斗争,史官记载后宫斗争无可厚非,有问题的是只记载后宫斗争而不承认女性的功劳和付出。
刑鬼侯之女而取其环,截涉者胫而视其髓,杀梅伯而遗文王其醢,不适也。——《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行论篇》高诱注:梅伯(西伯)、鬼侯,皆纣之诸侯也。梅伯(西伯)说鬼侯之女(芈姓)美,令纣取之。纣听妲己之谮曰,以为不好,故醢梅伯(西伯),脯鬼侯。
高诱是东汉文学家,首次提起了商纣王的王后妲己与鬼侯之女(芈姓)的交锋。
在之前的《吕氏春秋》、《战国策》、《史记》只提到鬼芈为商纣王(帝辛)所厌恶以及打压,并没带妲己出场,而到了高诱笔下,妲己成为制造商纣王(帝辛)新收进宫来的嫔嫱鬼芈家破人亡的宫斗霸主,把《吕氏春秋》中只杀男诸侯的妲己增加了一抹宫斗的色彩。
戚姬不由得让笔者想起了西汉宫廷汉高祖后吕雉与汉高祖夫人戚姬之间的宫斗,前代你争我夺的宫斗启发了高诱,促使了高诱写下妲己与鬼芈的斗争,毕竟《周易》有说过「二女同居,其志不相得」,而给历史人物增加堵心的宫斗是千古文人的雕虫小技。
从黄帝至纣三十六世,纣二年纳妲己,二十年囚文王,三十年武王观兵于孟津。——《帝王世纪》
纣以鬼侯为三公,鬼侯有女美,而进之于纣,悦之。妲己乃泣而僭之,纣怒鬼侯女,遂杀之,而醢鬼侯,殷纣六月雨雪,或雨赤血,鬼哭山鸣。——《帝王世纪》
文王与鬼侯,并为纣三公。纣酌梅酒以赐文王也。文王居于羑里,演六十四卦,着九六之爻,谓之周易,与连山归藏为三易。周有密须之鼓。——《帝王世纪》
从传世文献《帝王世纪》的描述来看,这周文王依旧跟「梅」字是扯不清理还乱的关系,只不过汉末晋初的皇甫谧为了给周文王挽尊而把「梅伯」改成「梅酒」罢了。
另外,史官书写宫廷女性之间的斗争也成为了历史传统,而《隋书》中独孤伽罗与尉迟女的冲突就类似妲己与鬼芈的矛盾,看来后世史官很擅长制造女性拘泥于一隅之地的刻板印象。
(独孤)后颇仁爱,每闻大理决囚,未尝不流涕。然性尤妒忌,后宫莫敢进御。尉迟迥女孙有美色,先在宫中。上于仁寿宫见而悦之,因此得幸。后伺上听朝,阴杀之。上由是大怒,单骑从苑中而出,不由径路,入山谷间二十余里。高颎、杨素等追及上,扣马苦谏。上太息曰:“吾贵为天子,而不得自由!”高颎曰:“陛下岂以一妇人而轻天下!”上意少解,驻马良久,中夜方始还宫。后俟上于阁内,及上至,后流涕拜谢,颎、素等和解之。上置酒极欢,后自此意颇衰折。——《隋书》
尉迟贞在男性史官的笔下,文献皇后独孤氏拈酸吃醋的一面被放大,而独孤氏辅佐隋文帝杨坚的功绩像照哈哈镜似的无限缩小。独孤伽罗除了让杨坚一生一世只爱她一人之外,在其他方面无可挑剔。隋文帝夫妇俩可是隋唐儒学复兴的功臣。儒学以三纲五常为要,独孤伽罗在妇道上无可指摘,并没有唆使其他女人干政。可见男性史官面对着生命力充沛的女性历史人物就像一介侏儒一般矮小,充满了对于女性的傲慢与偏见。
笔者熟读《论语》、《孟子》、《礼记》、《楚辞》等书,看到关于妲己的记载,每当阅读到有鬼芈的片段,总会疑窦丛生。尤其是《史记》中记述鬼芈的寥寥几句,更是莫名其妙。
九侯有好女,入之纣,九侯女不憙淫,纣怒,杀之,而醢九侯。鄂侯争之强,辨之疾,并脯鄂侯。——《史记》
九侯女又名鬼侯女,乃是芈姓,鬼车鸟(九头鸟)图腾。
楚人尚鬼,故曰鬼方。——《周易内传》
楚人信巫鬼,重淫祀。——《汉书》
开州风俗皆重田神,春则刻木虔祈,冬则用牲报赛,邪巫击鼓以为淫祀,男女皆唱《竹枝歌》。——《夔州府志》
从以上笔记,可以看到鬼神总是跟淫祀联系在一起。
古代巫术崇尚自然,尊奉鬼神,多有男女杂处的内容,还有致幻植物瑶草可供上天入地。
山鸡是芈姓氏族的图腾按理说,鬼芈家族多为浪漫主义做派,绝不可能是司马迁笔下的“不憙淫”,汉代司马迁笔下的“九侯女”似乎有双重人格。
直到笔者看到出土文献《清华简》上的「梅之女」字眼,方才恍然大悟,原来死的是姬姓女死的是西伯的女儿,难怪读到《史记》中的九侯女总让笔者感到不对劲,有一种陌生的感觉,仿佛是看见一个外人贸然闯进家门的感觉。
太公(吕尚)曰:“纣之时有西土之邑,纣尝六月猎于西土,发民逐禽。民有谏者曰:‘六月,天之复生,地之以务,长养之时也。六月逐禽,是逆天道,绝地德,而人行贼。夫子失道,后必无福!’纣以为妖言而杀之。西土之人相谓:‘自其命也。’后其年天大暴风,飘牛马,发屋拔木,人飞扬数十里。一人为无道。天加以咎。”——《六韬》
后世就纣之身,杀三无辜,为炮为烙,杀梅之女(周姬),为桊梏三百。殷邦之君子,无小大,无远迩,见纣若大山将具崩,方走去之,惧不死刑,以及于厥身,邦乃遂亡。——《清华简》
周姬根据《清华简》记载,商纣王杀死的是周文王的女儿周姬,这也是为什么在《史记》之前很多传世文献中出现的梅伯突然没有出现,而是正常的三人行(西伯昌、鄂侯、鬼侯),不是之前梅伯像幽灵似的跟在三人(西伯昌、鄂侯、鬼侯)身后,而且司马迁在《史记》中还从《楚辞》中借用了「九侯女」一词,毕竟「九」比「鬼」多了几许姬周的人文气息,即遮掩了周姬的存在又能把周姬惨死的事迹栽赃给鬼芈。
甲骨文中的「九」挺像能歌善舞的小人儿当然,「九」跟鬼神的联系还是很紧密的,「九」这个字形在甲骨文中就像一个擅长歌舞的小人,看来无论是什么字形,芈姓氏族依然还是最喜欢载歌载舞的形式和内容。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姬周贵族别样的女式教育。
男女不杂坐。不同椸、枷,不同巾、栉,不亲授。嫂叔不通问,诸母不漱裳。外言不入于捆,内言不出于捆。女子许嫁,缨;非有大故,不入其门。姑、姊、妹女子子,已嫁而反,兄弟弗与同席而坐,弗与同器而食。父子不同席。——《礼记》
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非受币,不交不亲。故日月以告君,斋戒以告鬼神,为酒食以召乡党僚友,以厚其别也。——《礼记》
居丧不言乐,祭事不言凶,公庭不言妇女。——《礼记》
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礼记》
男不言内,女不言外。非祭非丧,不相授器。其相授,则女受以篚,其无篚则皆坐奠之而后取之。外内不共井,不共湢浴,不通寝席,不通乞假,男女不通衣裳,内言不出,外言不入。男子入内,不啸不指,夜行以烛,无烛则止。女子出门,必拥蔽其面,夜行以烛,无烛则止。道路:男子由右,女子由左。——《礼记》
从以上记述姬周礼仪的《礼记》来看,以周公旦为首的上位者制定的男女大防是家庭礼仪如军事礼仪,甚为苛刻。
周公旦与周成王越早的时代越是部落文化,周姬从小就处在「授受不亲」的多节法环境,西岐部落更有「男女同浴,此无礼也」的说法,周姬进入殷都必然是鄙弃商纣王(帝辛)「大淫乐其逸」的行径。
而能够长期陪伴在商王帝辛身边有名有姓的三名配偶基本上是沾亲带故的关系,也就是说妲己、莘姒、鬼芈这三人是互有联络。
顓頊生鯀,鯀生高密,是為禹。——《世本》
感瑶光于幽防,而生颛顼,并干、通眉、带午,渊而有谋,疎以知远,年十五而佐小昊。封于高阳。都始孤棘,二十爰立,乃徙商丘,以故栁城卫仆,俱为颛顼之虚。逃迹高阳,故遂以高阳氏。——《路史》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有鱼偏枯,名曰鱼妇。颛顼死即复苏。风道北来,天及大水泉,蛇乃化为鱼,是为鱼妇。颛顼死即复苏。——《山海经》
人面鱼盆鲧的母族是颛顼,而顓頊是鬼方的先世,在民间传说中,顓頊的子息多为魑魅魍魉。
从《世本》上来看,莘姒是鲧的直系子孙,鬼芈是顓頊的直系子孙,而鲧是顓頊之子,可见莘姒与鬼芈的家族都有着开放的基因。
陆终氏娶于鬼方氏,鬼方氏之妹谓之女隤,馈氏产六子;孕而不粥,三年,启其左胁,六人出焉。其一曰樊,是为昆吾;其二曰惠连,是为参胡;其三曰籛,是为彭祖;其四曰莱言,是为云郐人;其五曰安,是为枣姓;其六曰季连,是为芈姓。——《大戴礼记》
顾、昆吾,皆己姓。——《传》
说句题外话,曹姓原本写作枣姓,所以笔者搬运《大戴礼记》中关于六姓起源的内容,将曹姓的曹写作本姓「枣」。
《大戴礼记》是一本汉代著作,记述了陆终与女隤的六个孩子分属于六个姓氏,分别是己、斟、篯、妘、枣、芈。
己、斟、篯、妘、枣、芈,这六个姓氏在《大戴礼记》中记为一家人,可见这两个姓氏的文化有相似之处,属于鬼神氛围浓厚的部落。
经常祭祀鬼神的部落基本上是以开放文化为主,是各自为政,而且是蒙昧主义的朋友。
而姬周是人本主义的朋友,多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皇天无亲,惟德是辅」之类的道德主义话语。以周文化为信仰的后世学者甚至发出一句震耳欲聋的话「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简直是人定胜天的口嗨版本。
苦读圣贤书的后世文人甲骨文中的宗教理念多的是鬼神二字,有益于人的是神,有害于人的是鬼,鬼神本是一体。而「天」作为宗教理念则是在周代兴起,更多的是用来表达姬周的道德主义。「天」之一字本义是人的头,即可知姬周统治者选定「天」作为至高意志的代表有多高明,以人的脑袋代替未知的鬼神。
周文王的女儿周姬在以天代表至高意志的环境下长大,再佐以姬周独有的禁欲主义,进入殷都,周姬与帝辛等人必然爆发了文化冲突。
而鬼方与商王室同样崇拜鸟图腾,鬼方是山鸡图腾,商王室是孔雀图腾,山鸡和孔雀都属于凤凰的图腾。
周姬:《史记》中的九侯女实际上是周文王的女儿周姬(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