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2月22日冬至一阳节,在后海望海楼,《姬氏道德经》传承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姬英明先生给到场嘉宾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讲座。从文字记载、考古发现、民俗古迹和自身传承全面论证了中华八千年文明史的客观存在,对中华民族连续不断的“活文明”给出了明确的三大标准:一、不间断传承的思想;二、不间断传承的文化;三、不间断传承的历史。
《姬氏道德经》传承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姬英明先生
姬英明先生从中华民族的来历,为什么称“华”,为什么我们的图腾是“龙”等本源问题开始,对中华八千年文明史进行了四个方面的介绍。他特意指明了中华文明的“龍”,和中华文明的“易”与“道”一样,是守护神,也是精气神,更是中华文明的经络,而不是等同于西方文化中的恶魔形象。
姬英明介绍了家传至今年的《圣太一天历》和至今年整的黄帝纪元历,以及在每个时间序列点上的先圣事迹。从伏羲女娲、神农至黄帝、炎帝、赤帝到姬轩辕黄帝大一统天下,建立黄朝,再到大禹王开启夏朝、子汤王建立商朝,到周武王会盟诸侯推翻子纣,建立周朝。姬英明先生还仔细剖析了各个朝代传承和建制特色。
姬英明先生现场讲解
姬英明先生介绍了至今依然存在的女娲洞、女娲祠、女娲庙、伏羲画卦的卦台山,并介绍了祠的来历和祭祀意义,特意说明先圣们真实存在过、生活过,而不是汉朝才有的神话传说。这些佐证了姬英明先生的中华文明起源传承。
姬英明先生接下来又给大家介绍了万平米的大地湾遗址,介绍了大地湾遗址的地理位置、发生年代,诠释了我们古老的华夏文明之宏伟,也为我们打开了了解华夏文化的一扇时空大门。他介绍了当时的陶瓷、文字、祭祀场所和农业状态,生活状态,以及大地湾遗址考古发现的惊人存量,只有一万多平米的挖掘,竟发掘出八千多件器皿和各种化石,共三万多件的考古发现。大地湾遗址的时间分布在多年至多年前,连绵不断,真切证明了古代文明的连续存在。这些考古发现为姬英明先生传承的中华八千年文明史提供了扎实的考古支持。
除了传承、民间保留下来的实证和大地湾遗址的考古发现,姬英明先生还给大家仔细介绍了有古代历史记载的史籍,并详细解读了各种史籍的体例和文献意义。这些史籍包括:《周易经》、《尚书》、《国语》、《春秋·左传》、《逸周书·竹书纪年》、《吕氏春秋》、《史记》和历朝历代的《二十四史》!以及《山海经》、《战国策》、《帝王世纪》、《资治通鉴》!
姬英明先生还评说《尚书》是“记言体”。《国语》是“记事体”。《春秋左传》是“编年体”,《逸周书》应该是最古老的“编年体”。《吕氏春秋》是“广杂体”。《史记》是“纪传体”。姬先生认为最佳体例,非《春秋左传》莫属,因为其真实,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也效法他。评阅读舒畅的是“史之离骚”《史记》。
姬英明先生特别指出,中华文明的经史都是从伏羲至轩辕黄帝开始记载的,尤其是从轩辕黄帝开始,都记载的非常清楚了,而且记载轩辕黄帝的《逸周书·竹书纪年》,还是非常可贵的“编年体”。《吕氏春秋》应该是记载黄帝最多的史册。司马太史公的惊世之作《史记》,也是从“五帝本纪”开始的。还有几乎所有的周代古史册,都有黄帝和历代圣贤的记载。
姬英明先生口述中华文明史
姬英明先生特意列举出了《逸周书》,说《逸周书》隋唐时期称《汲冢周书》,是最好的编年史,历史价值应该远超《春秋左传》。因为《春秋左传》只详实地记载了周朝“春秋”二百四十二年以“鲁”为主的历史,而《逸周书·竹书纪年》却是从轩辕黄帝开始记载的,而且还是“编年体”形式,这非常伟大。
姬英明先生还叙述了《逸周书·竹书纪年》的传奇,介绍了晋武帝太康元年,也就是西元年,有人在河南汲郡发现了魏襄王的墓,挖出了大量的竹简史册,这就是传承到今日的《逸周书》、《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魏襄王也称梁襄王,薨于西元前年。其墓葬时带了大批量从黄帝至西周、至东周天子灵、天子景和晋侯及魏的史册竹简入土。几十年后,这一大批史册逃脱了秦嬴的“焚书”厄运,在墓里深埋了年后,终于在西晋太康元年面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