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外古代汉语知识要点二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1.“晋未可与争。”(《左传成公三年》)一句中,“争”可引申为

A、跟别人抢着要同一个东西

B、读zhèng,去声,谏,规劝

C、引申为为了真理而与人辩论

D、竞争

2.“季康子患盗。”中“愤”的意思是

A、患病

B、麻烦

C、灾难

D、发愁

3.以下两句中“行”的意思分别为:

①“属当戎行,无所逃隐。”(《左传成公二年》)

②“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孟子梁惠王上》)

A、①读háng,行列;②实施

B、①读háng,行列;②走路

C、①读háng,道路;②走路

D、①读háng,道路;②实施

4.“宁力不胜、智不若邪?”(《战国策·赵策三》)一句中,“邪”的意思是

A、斜的

B、不正直,邪曲

C、读yé,疑问语气词

D、邪恶

5.“制,岩邑也,虢叔死焉,佗邑唯命”和“佗”属于异体字关系的是

A、它

B、他

C、咜

D、祂

6.给下列句子选择合适的疑问词:君子质而已矣,()以文为?

A、何

B、奚

C、焉

D、孰

7.给下列句中括号部分选择合适的介词:此天()君授孤也。

A、以

B、与

C、为

D、因

8.“穆公访诸蹇叔。”(《左传僖公三十二年》)一句中“访”的意思是

A、访问

B、拜访

C、查访

D、咨询

9.给下列句中括号部分选择合适的连词:相鼠有皮,人()无信。

A、而

B、以

C、则

D、且

10.“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中“击”的意思是

A、进攻

B、敲打

C、碰

D、接触

11.“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战国策赵策三》)中“间”的读音和意思分别是

A、读jiàn;离间

B、读jiàn;间断

C、读jiān;中间

D、读jiàn;偷偷地

12.“抢(qiāng)榆枋”(《庄子逍遥游》)一句中,“抢”字的意思是

A、抢劫

B、抢夺

C、突过

D、撞

13.下列句子中,属于“赡”字后起义的是

A、“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孟子梁惠王上》)

B、“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孟子公孙丑上》)

C、“心术既形,英华乃赡。”(《文心雕龙情采》)

D、“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晋书羊祜传》)

14.“吾十有五而志於学。”(《论语·为政》)中“有”的意思是

A、有,特指领有、占有

B、通“又”

C、名词词头

D、用於有些形容词前

15.古汉语同义词辨析的基本方法有:

①概念的不同;②程度轻重的不同;③感情色彩的不同;④使用条件的不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④

D、①②③④

16.“治则进,乱则退。”(《孟子·公孙丑上》)中“退”的意思是

A、从朝廷、从父亲、从老师处回来

B、不在朝廷任职

C、不与人竞争

D、撤退

17.“公叔禺人遇负杖入保者息。”(《礼记檀弓下》)中“息”的意思是

A、气息

B、休息

C、增长

D、叹气

18.下面关于“帝”“后”的说法错误的是

A、“帝乃震怒。”(《尚书洪范》)中的“帝”意思是人间的最高统治者,皇帝。

B、“皇天后土。”(《国语越语》)中“后土”指地神。

C、“后”有“君主,人君,天子”的意思,有时也指诸侯。

D、“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礼记大学》)中的“后”通“後”。

19.下列句子属于双宾句的是

A、文公与之处

B、寡君使群臣为鲁卫请

C、汉王与义帝发丧

D、必以长安君为质

20.以下汉字,属于左形右声的

A、雅

B、景

C、招

D、锦

21.下列句中动词不带双宾语的是

A、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

B、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

C、闻之,有献于公

D、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

22.下列各句中,“及”用作本义的是

A、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B、追吴师,及之

C、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D、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23.下列句子中,“少”意思分别是

①“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孟子梁惠王上》)

②“太后之色少解。”(《战国策赵策四》)

③“世俗共短儒生,儒生亦自相少。”(《论衡程材》)

A、①多的反面;②副词,稍,略;③轻视,瞧不起

B、①副词,稍,略;②轻视,瞧不起;③多的反面

C、①多的反面;②少年,青年;③副职之名

D、①多的反面;②少年,青年;③副词,稍,略

24.下列句子中,“著”的意思分别是:

①“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礼记中庸》)

②“仆诚已著此书。”(司马迁《报任安书》)

③“都护铁衣冷难著。”(岑参《白雪歌》)

A、①显露;②写下来;③读zhuó,穿衣

B、①写下来;②附著;③显露

C、①显露;②写下来;③附著

D、①附著;②显露;③读zhuó,穿衣

25.以下三句中“先”的意思分别为

①“会请先。”(《左传·宣公二年》)

②“冯谖先驱。”(《战国策·齐策四》)

③“太上不辱先。”(司马迁《报任安书》)

A、①动词,先做某事;②副词,时间在前的;③年长的

B、①动词,先做某事;②副词,时间在前的;③去世的(上代或长辈)

C、①动词,先做某事;②暂时;③去世的(上代或长辈)

D、①首先;②副词,时间在前的;③年长的

二、是非题(正确的填写“T”,错误的填写“F”。每题2分,共20分。)

1.在“悠悠苍天,曷其有极?”中疑问代词“曷”表示反问。T

2.《康熙字典》一共有个部首。F

3.“默而识之”(《论语述而》)中的“识”意思是“认识”。F

4.《史记李将军列传》:“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一句中,“即”是连词,意思是如果,假如。T

5.“凡崩、薨,不赴则不书”中“赴”和“讣”是异体字的关系。F

6.“孰”与“谁”这两个词是同义词,但也有细微的分别。“谁”用于选择问,“孰”不用于选择问。F

7.“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左传·隐公元年》)中“堪”与“疲惫不堪”中的“堪”意思一样。T

8.“颜”、“色”二字不同之处在于,“色”字在上古可以当“色彩”讲,“颜”字不能当“色彩”讲。女色也不能称为“颜”。T

9.“解”和“释”意义上的相通之处在于都有“解开”或“松开”的意思,又都有“分析”“解说”的意思;而“放”不具备“解”和“释”的上述意义。T

10.“庄辛谓楚襄王曰:‘君王左州侯,右夏侯,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专淫逸侈靡,楚国必亡矣。臣请辟于赵。’庄辛去之赵,留五月,秦果举鄢、郢、上蔡之地,襄王流掩城阳。”其中“庄辛去之赵”可译为:庄辛去到赵国。T

三、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秦宣太后爱魏丑夫。太后病将死,出令曰:“为我葬,必以魏子为殉。”魏子患之。庸芮为魏子说太后曰:“以死者为有知乎?”太后曰:“无知也。”曰:“若太后之神灵,明知死者之无知矣,何为空以生所爱葬于无知之死人哉!若死者有知,先王积怒之日久矣,太后救过不赡,何暇乃私魏丑夫乎?”太后曰:“善。”乃止。

(1)解释加粗词的意思:病、患、之、说、知、私。(6分)

(2)辨析以下词义:“疾”与“病”。(2分)

(3)“太后救过不赡”“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晋书羊祜传》)两句中的“赡”意思一样吗,是什么?(2分)

1)病:生重病;(2分)患:担心;(2分)之:代词,代指为宣太后殉葬一事;(2分)说:游说、劝说;(2分)知:知觉;(2分)私:私爱、偏爱(1分)(2)一般的病叫“疾”;重病叫“病”。(2分)(3)不一样。“太后救过不赡”中“赡”的意思是“充足”,“禄俸所资,皆以赡给九族,赏赐军士”中“赡”的意思是“供给别人财物”。(2分)

2.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并简要说明其古今词义的异同。

(1)穆公访诸蹇叔。(《左传·蹇叔哭师》)

(2)“孟子去齐。”(《孟子·公孙丑下》)

(3)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左传·郑伯克段于鄢》)

(4)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5)师进,次于陉。(《左传·齐桓公伐楚》)

(1)访:咨询、征求意见。今义多为“访问”。(3分)(2)去:离开,此指离开齐国。今义跟“来”相对,指从所在地到另一处。(3分)(3)兵:武器。今义多为“士兵”。(3分)(4)河:黄河。今义多为“河流”。(3分)(5)次:军队临时驻扎。今义多为“次序”等。(3分)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2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