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年无记载,发生了什么?
探索历史的魅力,让我们一起开启一段独特的旅程,领略历史的深度和广度,领略那些伟大人物的生平和丰功伟绩,让历史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
#历史探索#
历史,是过去的回声,是未来的映射。就如同华夏文明的五千年历程,历史的车轮滚滚,留下了无数的往事和痕迹,它们在时间的洗礼中,变成了见证。
回首历史,虽然史册浩如烟海,但我国历史却有一段接近年的空白期,这个时期几乎没有任何史料记录,这是为什么呢?
一、上古时期的留白从严格意义上说,我国虽然有着悠久的重史传统和记史制度,但是真正的信史时代是从公元前年,周厉王因国人暴动被驱逐出镐京,周王室步入“共和行政”时期开始的。
这个时期,有明确的文字和出土文物来证实社会的真实状况,被称为信史时代。
过去,那些没有第一手史料支持、只能依靠后人零星记载的王朝和事件,都被认为是充满疑问的历史。这个长达年的历史空白期,正是发生在我们现今的信史时代之前的,它涵盖了夏商周三朝的存在时间。
近年来,随着甲骨文的不断出土,我们有幸再次看到中国最早成体系的文字。自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首次发现至今,我国考古已经出土了超过15万片甲骨,其中可以解读的文字超过个。
这个考古学的重大发现,向我们提供了关于殷商文明和西周早期存在的模糊线索。
从殷商西周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关于夏朝的研究一直在进行。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的研究员徐旭升先生在豫西附近的探寻中,发现了二里头遗址,这个遗址中的青铜器、绿松石器和宫殿遗址等都为夏文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然而,尽管已发现的文物和遗迹提供了很多线索,但是却没有明确的文字材料可以证明这就是夏朝时期的宫殿和器物。
因此,考古学家们至今还未对二里头遗址的判定达成一致意见,夏朝的存在仍然是一个模糊的、带有推测性的传说。
夏朝的起源:历史真相还是神话传说?虽然《战国策》和《史记》为我们揭示了夏朝发展的四个阶段,但我们仍对夏朝的起源存在争议。
据春秋时期鲁国史书记载,大禹因治水有功被舜推举为部族首领,并在公元前年建立了夏朝,成为夏朝的第一任天子。
然而,晋史对此有着不同的叙述,称舜继承首领地位后流放了尧及其儿子,当大禹成为舜的接班人后,也故技重施,将舜放逐至死。
这一切都令人深感疑惑,夏朝的起源究竟是历史事实还是神话传说?
大禹为了确保自己儿子启能接任王位,违背了禅让制的规则,利用自己的权力为启扫清障碍。这使得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也让启成为了夏朝的王。
然而,启并无政治才能,只是一心追求权力和享乐,导致夏朝政局动荡,危机四伏。尽管晋史颠覆了我们对古代圣贤的传统认知,但这更贴近人类的真实面貌。
真相究竟是什么,已经无从得知,除非有更多权威的文献出现。
在夏朝的变革时刻,后羿,有穷氏的首领,准确地抓住了机会,打败了夏朝王室并夺得了王位,使夏朝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这位后羿就是我们从神话故事《后羿射日》中熟知的人物。据传,历史上的后羿是一位箭术精湛、武艺超群的英雄,射日的故事可能就是以他的真实事迹为原型。
后羿是一位出色的首领,但并不是一个理想的君主。他识人不清,拜寒浞为相,不擅长理政,整天沉迷于骑射之中,最终被奸臣寒浞杀害。
然而,夏朝并没有因此而崩溃。相的儿子少康,年少有为,英武勇谋。他看到时局动荡,坚持歌颂大禹的功绩和夏朝的正统,受到百姓的广泛支持。
在动荡的时代里,他巧妙集结了一支精良的队伍,成功打败了寒浞和朝中的其他叛逆者,重夺了夏朝的政权。他的统治被称为“少康中兴”,是夏朝历史上第三个有记录的阶段。
在这个“家天下”制度尚在幼稚期的夏朝,"盛极必衰"这一历史规律依然适用。夏朝的终结者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夏桀。
他昏庸无能,沉迷于夜夜笙歌,不仅逼走了忠诚的臣子,还愈发荒淫无度,甚至不顾百姓的生计。他命令工匠建造了一个巨大的水池,称之为“夜宫”,整天和一群男女在池子里放纵享乐,不闻民生疾苦。
商汤等待时机成熟后,趁机出兵,一举灭掉夏朝,而随着商朝的建立,夏朝彻底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三、历史之谜:为什么历史长河中这段空白期如此之大?在这段空白的年里,商朝虽然存在了数百年,但并未留下更多的史料记载。
反而,我们只能在有限的记载中看到商朝从"武丁盛世"走向商纣亡国的由盛转衰的历程。那么,为什么这段时间的历史竟然如此空白呢?
这主要是因为夏商周时期,人民的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医疗水平几乎为零。氏族部落之间的战争频繁,社会环境动荡不安,这些都使得这段历史时期留下了较少的记载。
在这样的环境中,老百姓最关心的就是如何才能维持生计。几个王朝的覆灭,大多是因为统治者的无能。新的王朝建立后,统治者首要考虑的是如何保护资源和抵御外敌,根本无暇去记录历史、保存遗迹,更不用说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了。
同时,我们都知道,交流和传播主要有两种方式,即文字和语言。而在文明的早期,口头语言先于文字出现。而且,文字的传播需要在纸张、木头或器物上记录,对于生产力水平不高的上古时代的人们来说,成本实在是太高了。
目前发现的最早可考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但这些文字记录的大多是祭祀和占卜等国家大事,可见能够使用文字这种方式进行记录的人和事只是极少数。
在民间,口耳相传仍然是重要的传播方式之一,但这种传播方式会导致信息的扭曲、缩水甚至失传。
随着时间的推移,后世的人们难以了解夏商时期的具体历史,这就导致了现今关于这个时期的传闻都带有一些神话色彩。
另外,有人怀疑在古代的战乱和秦始皇的焚书,使得原本记录夏商历史的遗迹和古籍被毁,以至于众说纷纭,没有明确的定论。
虽然关于这段历史的空白我们目前仍然难以考证,但可以肯定的是,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我们的文明能够延续至今,拥有如此丰厚的积淀,离不开在文明初期那些混乱时期的艰难探索。
这“空白”的年可能被掩埋在了时间的尘埃中,我们看不清先人们在这段岁月中的旅程,但我们的文明火种的持续燃烧和进步,是对他们最好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