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非不能更葬先母也。臣之母启得罪臣之父。臣之父未教而死。夫不得父之教而更葬母,是欺死父也。故不敢。以上引用自《战国策·齐策·秦假道韩魏以攻齐》匡章向齐威王解释不能欺父之因《战国策》秦国攻齐,齐王启用匡章为将战国时期的齐威王,善于纳谏、从善如流,做事情很有一套手段,眼光独到,认准的事情便坚持自己的原则,可谓是真正做到了疑人不用、用人不疑。这对于一个做王的人来说,其实是很不容易的。那么,齐威王平常就不听侦察兵的报告吗?他凭什么信任自己的手下?且往下看。齐威王末年,秦军向韩国、魏国借道,朝齐国袭来。齐威王命齐国名将匡章迎战秦军。在两军对战期间,有人就诬陷匡章欲降秦国。但是,齐威王由于用人不疑,并没有轻信他人之言。匡章得以全心作战,最后终于在桑丘(今山东兖州)击败了秦军,从而导致了张仪的连横政策失败。匡章是怎样一个人呢?匡章是齐国名将,是亚圣孟子的弟子,曾经劝谏父亲而被驱逐,并且终生再也没有再见到父亲。齐威王匡章抗秦,却遭诬陷匡章领了齐威王的迎战秦国的命令,率领齐军,安营扎寨与秦国对峙。对峙以后,两军的军使往来频繁。于是,匡章借机行事,让一部分士兵换了衣服,伪装成秦军,混到了秦军内部,准备里应外合对战秦军。齐国的侦察人员看到这一切,因为不明匡章意图,回去就跟齐威王汇报,说:“匡章那家伙行为有些让人怀疑,与秦军来往迁于密切。”齐威王对此汇报并没有理睬。过了不久,又有人来汇报,说:“匡章领着军队投降了秦国。”齐威王依然不理。而这种汇报在接下来也发生了好多次,而齐威王依然还是不理睬。匡章齐王不理诬陷,信任匡章我们知道,很多事情,即便是假的,说着说着就成真的了。比如大贤人曾子,邻居三次向曾子母亲传话曾子杀人,在第三次传话后,其母亲都信了,以为大贤人儿子真的杀了人。但是,齐威王就是这么相信自己亲选的将军。底下的大臣们,都疑惑不解,心想:这么多密探都异口同声汇报了,大王怎么就还是不信呢?于是,就去问齐威王:“大王,咱们这么多密探,在前方打探,如今都异口同声的汇报匡章有反叛的迹象,但是大王您却还是心如止水,你为什么不相信呢?你难道就不担心匡章反了吗?为什么还不派兵前去收拾匡章,以防后患啊?”齐威王有自己的主见,他对匡章非常了解,也非常信任。他坚持说:“放心吧,匡章不会背叛寡人的,我为什么还要去攻打自己的属臣呢?”当然,齐威王能说此话,估计这绝不是齐威王的自我安慰。齐威王匡章破敌,齐军大胜就在这时,捷报传来,齐军大胜,将秦军打败。秦王一看情况不好,于是派人向齐国谢罪,请求罢兵,并自称西藩属臣。这一战齐国是大获全胜,匡章立下了汗马功劳。当然了,此战胜利还应该有其它三个方面原因:一是秦军远道而来,车马疲惫,而齐国以逸待劳;二是秦军深入,后方空虚,韩、魏两国对秦军造成心理压力;三是齐威王坚持信任匡章,给了匡章坚持作战、建功立业的机会。曾经怀疑匡章的大臣,觉得自己和齐威王还是有很大的差距,于是就问齐威王:“大王,密探那么多次的汇报,让我们都信了;而我们也对您有好多次的谏言,然而,您始终不为所动,依然信任匡章,并坚持用他。匡章如何做到让您对他如此信任呢?”齐威王对自己的开明都有一些小激动了,他说:“那是因为一件事。”大臣们都很好奇,忙问是何事?齐王解释信任匡章之因齐威王说道:“章子的生身母亲,因为得罪了丈夫,被章子父亲所杀,并将其埋在了马棚下面。寡人当时拜章子为将时,为了勉励他,就答应他如果能大胜而归,寡人便亲自主持为你的母亲改葬。然而,章子回绝了我。正是因为他拒绝了我,寡人才更加信任他。”(章子即匡章)大臣们听了很纳闷啊,心想:匡章的家事我们都知道的,他父亲杀了他母亲,真是有些过分了,毕竟是自己媳妇啊。再说这个章子,居然不想着为母亲改葬,太不孝了,如此不孝之人值得信任吗?大臣们很疑惑啊!齐威王看了看大臣们的表现,心里便明白大家心里所想。于是,齐威王继续说道:“你们猜章子是怎么回绝我的?他说:臣并不是没有改葬母亲的能力,只是因为母亲得罪了父亲,父亲至死都没有原谅,臣现在未得父亲的允许,就对其改葬,那是欺父啊,臣不想欺父亲的在天之灵!”大臣们诧异不已。齐威王继续说:“从此事可以看出,章子这个人很有自己的原则,他既然连他死去的父亲都不背叛,那他又怎么会背叛我呢?我虽然年龄也大了,但我并不是老糊涂了。我是从细节看人的本质啊!”听了这段话,大臣们称赞不已。匡章听说此事后,则更加忠于齐威王了。在现实中,经常是真真假假难以分辨,而我们很容易将真当假、将假当真。所以,我们应该学会去辨别真假。当然,也不可以盲目信任,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有一些必要的信任。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84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