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立而道生
《论语·学而篇》中有言: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本立而道生”,重的是根本。君子做事,都要从根本上下功夫,只有根本树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
在物欲横流的今天,人想拥有平静的心灵是很难的事,浮躁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问题。
实际上在企业经营过程当中,我们常常会动浮躁之心,总想着快点挣钱,快点进步,快点成就。
这种急于求成的心思,反而会导致很多判断时失去应有的水准,降低效率,这种状态总结成一个字就是“躁”。
急于求成是成功的大敌,还记得老子曾说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人若是总想踮着脚尖站立,就会站不稳,走路的时候,若总想着迈大步,就会跑不起来。
对于企业家自身而言,也是如此。
厚德,才能载物,克制心中的“躁”和不时生出的一些小我,足够静心,扎根客户,我们的事业才能在更大维度上打开。
清静为天下正,唯有静心,那些躁动的声响才会隐去,内心真正的呼唤才会变得清晰,才能看到企业真正的发展方向,从而本立而道生。
君子善假于物
《道德经》中有言: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
道生万物,德育万物,万物得以生长,皆因顺应自然发展的趋势。
万物皆有势,有的显于表面,有的藏于肌理,有的生于智者多谋善断。
当今世界变化之快,总是要求人们及时把握机遇。
但自身的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你被已有的条件所束缚,总想着要慢慢积攒力量后行动,最终可能后悔莫及。
智者当借力而行,慧者运力而动。
对企业家而言,要突破这种局限,唯有学会“借力而行”,“借用”自身以外的各种资源,你就会发现路变宽了。
真正厉害的人,能洞察常人所不能察觉之“势”,化平凡为神奇。
那我们该如何“借力”而行呢?
我们先分享一个小故事,希望对你有启发。
故事的主人公是春秋时期齐国的贤相管仲,众所周知,齐桓公和管仲曾有一箭之仇。
齐桓年(前年),齐桓公即位后,由于急需找到有才干的人来辅佐,因此准备请鲍叔牙出来任齐相。
但鲍叔牙称自己的才能不如管仲,若想齐国称霸,必要用管仲为相。
而此时的管仲,因鲁国乾时会战伏击大败,败归鲁国。(背景:齐桓公刚继位,鲁国搞偷袭结果大败)
齐桓公遣书给鲁庄公,让其交出管仲,说要亲自报一箭之仇,不然齐军将全面进攻鲁国。
鲁庄公迫于压力,将管仲擒住送还齐桓公发落。
虽说如此,但管仲清楚这是鲍叔牙的计谋,实则是要把自己接回齐国去重用。
所以在囚车上的管仲就很担心鲁国国君识破计谋,突然变卦追杀自己,所以管仲就特别希望押送自己的车队快速前进。
当时这个车队中不光有骑马的、坐车的,还有很多徒步行走的仆役。
管仲就发现队伍行军有一个规律,整个队伍的速度取决于走得最慢的那个人走得有多快。
这些步行的仆役如果走特别慢的话,整个车队是快不起来的。
所谓夜长梦多,为了抓紧时间、避免风险,管仲想了一个好办法。
管仲发现这些仆人在走路走得比较辛苦的时候,都会哼一些小调、歌曲来给自己放松。
于是囚车之上的管仲就提了一个建议,他告诉众人自己会唱小调,接下来给大家唱歌,这些赶路的人欣然接受。
然后管仲就唱起了非常有力量的劳动号子,赶路的人们跟着节奏打起了拍子。
越走越轻松,脚步加快,不知不觉整个队伍的速度都加快了。
管仲就是用这个机智的小办法,很快提升了车队前进的速度,这支队伍不久就到达了齐国,避免了变故的发生。
囚车之上的管仲没有身份、没有职务、没有资源、没有权利,但即使在这样被动的情况下,他依然有办法引导整个队伍加快前进的速度,这便是借势借力。
无论是企业家还是管理者,当自己在没有资源的情况下,也可以善用此思路:
思路
若想调动别人的资源,那么我们就应当顺着他人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去撬动众人的力量,引导大家以更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一件事情当中去。
这其实就是突破自身条件,整合资源,最终实现资源的最优利用。
古往今来这些真正做成一番事业的成功者,他们都是非常善于借势借力。
对于企业家来说,无论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一个“势”字。
与其待时不如乘势,这里的“势”包含了四个要点:
第一叫形势,要认清形势;
第二叫声势,要大造声势;
第三叫局势,要控制局势;
第四叫趋势,要引导趋势。
荀子曾说:“君子善假于物”,管仲的借力之道,其实都是得益于他的整合资源的能力。
通过自己的努力带来的能量终究是有限的,归根结底,只有通过借势乘力,利用外界的无限潜力和能量,成功才会离你更进一步。
才者材也
《论时政疏》中有言:才者,材也,养之贵素,使之贵器。
我们都知道孔子“因材施教”,同样,孔子也懂得“玉尺量才”。
好的人才就如同参天之树,关键也要注重培养,且使用时要注意发挥其特长、人尽其才。
在人才的使用上要“贵器”,也就是使用得当、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这个道理,早在《战国策·齐策》里面就有明确表述:“曹沫奋三尺之剑,一军不能当。使曹沫释其三尺之剑,而操铫耨与农夫居垅亩之中,则不若农夫。故物舍其所长,之其所短,尧亦有所不及矣。”
曹沫是鲁国的英雄,勇冠三军,但是如果让曹沫放下武器去种地,则肯定不如老农。
鲁国正是将曹沫放在了合适的位置、让他发挥作用,所以曹沫才能建功立业、名垂后世。
从管理角度来讲,一个领导者若能调动一批人才,为了实现团队的整体目标,说明团队的领导者本身在选人用人的水平上是很了不起的。
我们常说“得一人安天下,失一人乱天下”,在关键岗位上匹配合适的人才,绝对是一个队伍兴衰成败的要害。
那么这些关键人才应该如何管好用好呢?
我们经常提到“天生我材必有用”,“要做国家栋梁之材”,这些话里“材”字是带木字边。
正所谓“才者,材也”,才与材是有相通之处的。
我们也可以用传统文化中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来理解:
1
水生木。小树苗需要不经过浇灌,才能长成参天大树。这说明人才也需要浇灌、需要培养。
2
金克木。这里的“金”我们可以理解成金属的剪子,树木不剪枝、不约束,就会疯长乱长。所以在管理和用人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修剪、注意约束。
3
木克土。这里的土可以理解为富饶的的土地,这就说明人才需要空间、需要平台。
4
木生火。因为木本身是可燃的。所以人才需要燃烧奉献,在适当的空间和平台奉献,过程中才会有荣誉感、有成就感。
孤木不成林,独木难支。
这说明人才需要伙伴,需要相互之间协调配合,这样才能成就一番更大的事业。
正如《管子》中所说: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作为企业的负责人、经营者、管理者,要想留住人才,就要赋予他权利、尊重、信任。
独木不成林,成大事靠合力。善用科技的创新模式,整合资源与人脉,提供差异化,才能为企业带来无限可能。
君子之致权也有道。
一个人的格局与境界直接影响到人生与事业,任何时候都要有一份坚定的自信。
正如翟老师所说,人要永远淡定平和,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这样的心态才能明察秋毫,脚踏实地。
声明:本文部分图片及信息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