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史学四大家”之一
吕思勉先生的代表作:
《中国通史》再版推出。
01:28历史,究竟是怎样一种学问?研究了它,究竟有什么用处呢?
新版《中国通史》在前一版的基础上,增加了插图,优化了版本,丰富了图注,精校精编,力图给读者呈现一个精美、丰富又便于读者阅读的版本。
l“史学四大家”之一的吕思勉先生的代表作
l畅销七十余载
l中国的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一部文化符号史
l一百余幅历史图片加详细图注
l赋予文字更好的视觉体验和更丰富的内涵
插图翻拍:北京贡院的考棚。贡院建于明永乐十三年(),原系元代礼部衙门的旧址。民国后,贡院所在地渐为民居。现在,古考场的踪迹已荡然无存,仅留下了“贡院街”这个地名。
图:新书实拍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史学界是一位传奇人物,他创造了诸多史学界的第一。他是一百多年来,第一个研读二十四史三遍以上的学者,是最早使用白话文著述中国通史的学者,也是唯一一位用两种体例写过中国通史的学者,被誉为“开通史著述新纪元”的学者。
其研究涉猎领域极其广泛,在中国通史、断代史、社会史、文化史,民族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学术史,史学史、历史研究法、史籍读法等方面,都有专门的学术著作问世。
图:插图翻拍
吕思勉先生所著《中国通史》,原名《吕著中国通史》,完成于一九三九年,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吕思勉先生为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教材,也是吕先生的代表作,条理清晰,见解独到,成为读者了解中国历史的经典读物。
图:新书实拍
本书原书分为上册(年于开明书店出版)和下册(年于开明书店出版),现合为一册。上册十八章,以文化现象为专题,讲解古代婚姻、官制、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下册三十六章,按时间顺序叙述中国政治的变革、历朝历代之史事。
插图翻拍:图为《天工开物》中所载“万人敌”爆炸时的情景。
吕思勉先生研究历史注重排比史料,分类札记,长于综合研究和融会贯通,坚持不懈地涉猎古文献,又广泛阅读新出报刊和从西方引进的新文化、新思想和研究方法。
其所著《中国通史》,取历代正史作基础材料,以传统札记法为基本手段,通过史料的缜密对比与通贯条理,发掘曾经遮蔽的史实,以获取前所未见的新知。此外,不像一般史书偏重时间线抑或围绕帝王将相,《中国通史》着眼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将历史研究的目光转向了常人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