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电视剧《小舍得》的热播,有关教育的话题再次甚嚣尘上。
被学区房支配、被密集辅导班裹挟,被成绩和名次驱使,几乎每一场戏都能引起家长们的情绪共鸣,直指现下父母面临的教育焦虑。
“鸡娃式教育”也成为全民热议的话题,并被扒出众多衍生而出的鸡娃黑话。
◎图片来自网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中,爱子心切的赵太后,即便在国家危急存亡之际,仍不愿自己的幼子长安君质齐,并明言左右:“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可见,护犊子这一优良传统,古今皆同。在此君臣关系剑拔弩张,一筹莫展之际,不怕死的左师触龙偏要去触一触霉头。赵太后正襟危坐,严阵以待,心想:只要你丫敢提一句让长安君为质的话,老娘就用你给大臣们来个杀鸡儆猴。硬碰硬,那是莽夫的做派。触龙堂堂左师岂是有勇无谋之辈?只见太后怒气冲冲等着跟他斗,他则慢慢悠悠地走进大殿。上来就说,抱歉啊,让太后久等了。我年纪大了,腿脚不好,走不快,食量也小了好多。说起来,太后身体还康健吧?这,怎么不按套路出牌?赵太后一头雾水,但伸手不打笑脸人,只能跟他闲叙家常。什么家国大事且抛诸脑后,此时二人已不是君臣,只是两个年迈的偏爱幼子的家长之间的闲聊。
◎图片来自网络
触龙对太后说,随着自己日渐衰老,越放心不下自己的爱子舒祺,索性就舍着一张老脸,为儿子跟太后求个日后能有安身立命的恩典。因爱子而孤立无援的老母亲赵太后听完,心想:这老头儿的拳拳爱子之心,跟我如出一辙,真是令人动容!这是个好同志,堪为盟友。于是,怒色稍解,问道:你们男人也疼爱幼子吗?那边厢触龙一瞧太后这状态,心下顿时一喜:这就算是打入内部了,便回答说:那可不?比你们女人更疼呢!赵太后一听就笑了,心想:切!我为了幼子可是快要跟整个国家为敌呢!于是便说,还是女人更疼幼子!触龙一看,时机快要成熟,再添一把柴也就差不离了。于是,进一步说,呀!太后,相比长安君,我觉得您更爱燕后呢!所有父母爱孩子的心皆神圣不可被质疑,高贵如太后更是如此。于是,太后炸毛了:你个老匹夫,乱说!我最爱长安君了!时机成熟,上价值!触龙先说出了自己的论点——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接着,运用举例子、作假设等论证方法,指出太后只给长安君高位和富贵却不让他质齐,是不给他为国立功的机会;最后,反手一个问题抛出:太后啊,您百年之后,撒手人寰,长安君该如何在赵国自处啊?一个问题问得赵太后哑口无言,茅塞顿开,随即交出长安君听凭差遣。◎图片来自网络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父母不可能陪伴孩子一辈子,孩子亦不可能无时无刻躲藏在父母的羽翼之下,教会他们掌握安身立命的本领才是父母为儿女最好的筹谋。而教育便是千百年来中国父母为孩子筹谋的长久之计,也是他们最为在意的事情。尤其是被教育改变过命运的一代人,他们会更重视教育;为了让子女能像他们一样实现阶级跃升,他们也更愿意投入金钱和精力来鸡自己的娃。今天,你给娃打鸡血了吗?“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这句话出自《礼记·学记》,对中国教育思想影响深远。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上至治国的君王,下至黎民百姓,想要有所作为,都应该把教育和学习放在首要位置。在某种程度上,这句话也成为鸡娃的理论依据。而“鸡娃”教育,亦是古已有之。《三字经》有云: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在孟母的积极运作之下,孟子被成功从“青蛙”鸡成了“牛蛙”。因此,孟母的教育方式也被众多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虎妈狼爸奉为圭臬。他们自动忽略了基础概率的问题,一头扎进鸡娃的洪流之中。而电视剧《小舍得》就像教育焦虑下的一面镜子,让众多父母在剧中人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电视剧《小舍得》剧照
有多少家长省吃俭用,却愿意为孩子背上百万债务,只为孩子能获得一所重点小学或中学的入学名额?有多少家长一边心疼着深夜还在埋头苦写作业的孩子,一边又咬牙用辅导班填满孩子的周末?有多少对音乐一窍不通的家长,不得不恶补乐理、苦练指法,只为给上完培训课的孩子打样板?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投入远超想象,现实甚至比电视剧来得更加魔幻。有时候我们只看到父母对孩子狠,却没看到他们对自己更狠。杭州曾出现过联合鸡娃的“孟母鸡血群”,父母要入群光是入群申请就得字起。在鸡娃的浪潮之中,不乏高知分子的父母,但一旦陷入狂热,似乎也失去了理智和判断。从“蒙眼识字”“脑立方”到两年前的“量子波动速读”等种种令人迷惑的操作,但凡有些理智和常识就会意识到这些东西不符合常理,更不符合科学,完全是智商税的辅导班,偏偏有家长出于对“神童”和“学霸”的期待,还是愿意扔一笔钱去试错。◎图片来自网络
《小舍得》的热播,再次让鸡娃成为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