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易经中的这五句话,你的人生越来越

古人言,《易经》博大精深,在于它包罗万象。

虞世南说:“不知易不可为将帅。”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易经》则是一部涵养福报的典籍。

其中这三句更是为人成器的名言至理。

施人之恩,不记于心

《战国策·魏策》有言:“吾之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

一个人做了有恩于别人的事情,不能总放在心上。

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

如果一个人为善是为了彰显自己的名声,那么就是伪善。做善事的同时,就留下了伪善的祸根。

三国时期,有个医生叫董仙。他给人看病不索钱财,也不问患者的姓名,只要求患者病好之后,回去种杏树。

治好小病种一棵,治好大病种五棵。几十年后,当地的杏树已有十万余棵。

人们把这里称为董仙杏林,以歌颂董仙治病救人不图回报的美德。

老子说:上德不德。

真正有大德、厚德的人,往往看不出他有什么德,因为他们不愿意彰显自己的德,更不会通过炫耀自己来夺取德名。

善,是一种源于天性的不忍。

如果与功利混杂在一起,善就失去了本来的模样。

以善易善,是交易,而不是功德。

为善不求名,施恩不图报。

察人之过,不扬于众

老话说,心宽一寸,路宽一丈。

一个心宽的人,就算知道了别人的过失,也不会四处散播。

这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德行。

相传楚庄王有一次打了胜仗,大宴群臣,令一个许姓宠姬跳舞助兴。

忽然一阵疾风吹过,把蜡烛都熄灭了。

这时一位将军喝多了酒趁机拉了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扯下那人帽子上的缨带。

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楚庄王让众人都摘下帽子,继续畅饮。

七年后,楚庄王伐郑遇险,一名将领主动率领部下开路,反败为胜。

战后楚庄王论功行赏,这位战将却辞不受赏。

他说七年前调戏许姬的人就是自己,此番杀敌是为了赎罪。

没想到当年一念宽容,给自己带来一员猛将,救国于危难。

听闻别人是非,闭口不言,是为修养,可少祸端;

察人有过于己,恕而容人,是为能容,必多福安。

有品德修养的人发现了别人的过失和错误,不会轻易告诉其他人,能够很好地保密。

觉人之诈,不愤于言

察觉到别人的狡诈,不要用言语表现你的愤怒。

多动脑,少动嘴,冷静思考,才能趋福避祸。

唐伯虎在晚年的时候,受到宁王征召,当了王府的幕僚。

过了一段时间,唐伯虎发现,宁王在和很多江湖人来往,并且私自扩建卫队。

感觉出了问题的唐伯虎并没有直接去和宁王对峙。而是暗中搜索线索,终于找到了宁王谋反的证据。

而后,唐伯虎开始装疯卖傻,甚至在王府裸奔,惹得宁王厌弃,终于得脱虎口。

《大学》有言:“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遇到危机,一定要冷静。

和坏人拍桌子,只能让对方有所防备,所以不如配合一点,慢慢思考对策,少情绪用事,多动脑,才能转危为安。

睿智灯塔,智慧传家。北京卓训教育以推动家庭教育进步,帮助更多家庭启智明理、获得幸福为使命,通过“互联网+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思维,致力打造一站式智慧家庭生活解决方案的“智慧家庭驿站”,共同营造全家人的智慧课堂,打通智慧家庭教育最后一公里路,成就智慧父母,培育未来英才。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