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率反复用鼎为饵诱使齐国出兵抗秦,一个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圆白癜风抗白梦 https://m.39.net/disease/a_y7uwuau.html
史书《战国策》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向周王朝请求鼎,周王室非常着急,不愿意贡献这个代表王权的鼎,于是又一个谋臣便出了主意,要向东边的大国齐国求救。大禹治水之后铸九鼎,鼎便是王权的象征。自从楚国问鼎之后,在战乱的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便一直过得战战兢兢,而无论哪个诸侯国要称霸,都要来作弄周王室。因此,对于当时已经逐渐强大起来的秦国来问鼎,弱小的周王室显得无奈和害怕,担忧不知道怎么解决,既不想拱手让出代表权力的鼎,又没有能够抗衡拒绝的实力,真的没有什么应对方法。为周王室出办法的颜率,他提出向东借救于齐。他出使齐国,对齐王说这了这番话。“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宝也。愿大王图之”。且不说这句话怎么翻译,先说一下之后的结果,齐王被说服,发兵来救,秦国罢兵。事情没有完,齐国耀武扬威一番,也想要这个鼎,真的是才出虎口又入狼窝,最后又是颜率亲自去说服了齐王,周王室得以保存鼎,保存了颜面。颜率用鼎作为诱饵说动齐王出兵,之后又以鼎为反面教材说服齐王放弃问鼎的想法,这番说辞确实高明。而这里要跟大家来谈一下,“夫存危国。美名也”这里的“危”字。我们知道,在古文典籍中,“危”字有多种字义,并不单单是我们熟悉的危险的字义。危,其一可以解释为屋脊,现在恐怕已经没有这种用法;其二,就是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危星,这里都是作为名词来使用;其三是使动用法,《孟子·齐桓晋文之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就是使士臣受危害的意思;其四是作动词用法,担忧,担心之意,现在也在用,但不多见;其五是形容词,杜甫《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中指示高和高耸的意思,而最常见的就是危险的意思了,《庄子》“安危相易,祸福相生”就是这个意思;其六这个是最不多见和意想不到的,作为副词,是几乎、将要的意思,《汉书·孝成赵皇后传》“今儿安山,危杀之矣”就是几乎将要的意思。当然,古时候,尤其是先秦时期,表示危险一般就用“危”而不一起用“险”。除了以上几种用法和意思之外,颜率说的“夫存危国,美名也”的“危”字,应该解释为正直、端正的意思,《论语·宪问》“邦有道,危言危行”也是这样的意思。否则,如果使用前面的几种解释,也说不通,所以颜率的意思就是说,把鼎存放在言行行为正直的齐国,大家都会得到美的称赞。既恭维了齐国,又认为自己贡献鼎不是摄于对方的武力,而是慑服于对方的言行正直,如今秦国凭借武力来兴兵问鼎,确实不是一个令人信服的行为。而后面,齐国来问鼎,其性质也变成了像秦国问鼎一样,也是依靠武力,同样不会让人信服,也不是一个正直端正的国家形象,齐国的大国形象必定会受损。《战国策》是西汉的刘向编订的,作者其实不单是一个人,成书也非一时,后面的宋代的曾巩也还订补,也才有今天的版本。那么,其实起码到了西汉,“危”字其字义应该已经没有了正直、端正的用法,或者已经更多倾向于危险的用法了。因此,刘向作为编订之人,为什么还固执使用“危”字呢,或许正是为了传达出这个意思,战国时期的周王室彻底式微,虽然还拥有代表王权的鼎,可是已经得不到诸侯国的认可,经常成为诸侯国捉弄的对象,今天秦国来问鼎,明天又是楚国来问鼎,几乎是时刻处于危险境地,只能是在恭维对方中求得苟延残喘,即使齐国愿意出兵帮忙,也不是出于维护正直正义的目的,反过来他会成为心头的真正威胁。所以说,这个“危”字,除了借用当时的时代意思之外,还向后人传递了周王室处于危险境地的意思。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9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