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昭迈图片
《先秦货币研究》、《汇释》鸣谢
吴铭轼(南京)从3月6日,昭迈正式开始研究考证《吴铭轼本三孔布汇释》(下面简称《汇释》),南京吴铭轼著,年手稿,孤本。并对其中重要的三孔布精摹本进行批注,选择博物馆藏品进行考证发表,对于考证出的私人藏品原则上不进行批注。《汇释》共著录三孔布不同地名45种,大小三孔布精摹图枚,另10品待考品,共计图片张。第10节:夫酉一、《汇释》原文《吴铭轼本三孔布汇释》著录夫酉三孔布,小型布1品。吴铭轼原文:十夫酉,币文写作夫酉,释之为扶柳。《战国策》:赵攻中山,取扶柳。地望在今河北衡水冀州。二、拓本考证黄锡全拓本。目前夫酉三孔布,仅见黄锡全《先秦货币通论》一书,紫禁城出版社年。吴铭轼年的精摹图片,推测应摹自此书。
黄锡全提到,近期还见有残缺的三孔布拓本一种,上有“大酉”二字,“大”下有合文符号。大酉应读夫酉,即扶柳。《战国策.赵策四》:“赵攻中山,取扶柳”。其地在今冀县西北。扶柳,战国时城邑,原属中山国,战国晚期属赵。此枚钱币发现于陕北一带。
从币文分析,拓本不甚清晰,似乎为大酉二字,并有合文符号。合文符号在战国钱币中可以见到,特别是三孔布币文常见。
如:梁亲釿五十当锊,其中“五十”之间有“=”字合文符号,表示“五十”为一个单位。
又如,赵国在战国晚期发行的“襄阴”方孔钱,币文写作“襄=阴”,合文符号不能读出,应直接读为:襄阴。
“=”字合文符号,在三孔布中,比较常见。例如:北行唐、故邑、建邑、南行唐、余吾。在战国青铜器铭文中,也容易见到。
有些地方作为重文符号,如“子=系”,即表示“子孫”;“子=系=”则表示“子子孙孙”。有些地方则作为装饰性笔画,因字画比较少,根据布局需要,作为装饰性笔画出现。
夫酉三孔布,币文似乎应为“大=酉”,因带有合文符号,读为夫酉。这个释读是比较可信的。
甲骨文:大、夫
大盂鼎:大、夫
甲骨文、大盂鼎:酉
战国文字:酉三、地望考证王昭迈《东周货币史》:读扶柳,夫字有合文符。《战国策·赵策》:赵攻中山,取扶柳。在今衡水市冀州,中山国城市。扶柳,现为河北省衡水市冀州小寨乡扶柳城村。位于冀州市城区西北方向14公里,紧靠滏阳新河北堤。《太平寰宇记》云:扶柳城“其地有扶泽,泽中多柳”。据传,扶柳城地势低洼,村周围及村内坑塘多、水多,栽种柳树多,人们走路能扶着柳树,又因是县城,故而取名“扶柳城”。《战国策》载:公元前年,“赵伐中山取扶柳”。西汉初(公元前年后),在此村设扶柳县。后汉属安平国。附录:《吴铭轼本三孔布汇释》原目录01/阿。02/安险。03/安阳。04/白人邑。05/北九门。06/北行易。07/罚。08/范阳。09/封氏。10/夫酉。11/故。12/关。13/椁。14/即裴。15/家阳。16/建阝。17/毛。18/牟。19/牟浴。20/南行易。21/平台。22/權。23/上艾。24/上博。25/上曲阳。26/石阝。27/宋子。28/王都。29/无極。30/无终。31/五陉。32/武阳。33/戏。34/繫。35/下艾。36/下博。37/下曲阳。38/新处。39/雁即。40/阳鄜。41/阳源。42/余亡。43/辕。44/足阳。45/阏與。待考:01/大代。02/东垣。03/行。04/登。05/敬武。06/平棘。07/番吾。08/房子。09/封龙。10/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