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只有四句,共20字或28字,不能像律诗那样,可以从多方面铺叙,但是它有简短、轻灵,较为易写的特点。作者灵感一来,可以挥笔成章,无须考虑严格的对仗。不过,要写好绝句,也必须抒发真情实感和掌握写作技巧。
要一件事一个物、一处景,从头说到底,说深说透,切忌面面俱到。因此,写事要小中见大,以少总多;写物要不即不离,托物言志;写景要典型形象,景中藏情。
在布局上,开头不仅要开门见山,而且要贴题切入;中间两句要承接自然,转得巧妙;结尾是全诗的精魂所在,可以决定全诗的优劣,所以应大力经营,或画龙点睛,或含蓄蕴藉,或用墨如泼,以使全诗生辉。
在语言上要下大工夫,认真推敲,使其简炼、形象、自然、贴切、流畅;使其有内涵,有动势,有韵味;使其以一当十而不晦涩,新颖洒脱而不俗浅。同时,还要注意多种修辞手法,特别是赋、比、兴三者恰当地配合运用,多种句式恰当地配合运用。
七绝春深落花
春深莫怕子规啼,花落犹堪红半溪。
流水杳然何处去,淡烟芳草白沙堤。
一句的莫怕,二句的犹堪,两者是有联系呼应的。而子规鸟的啼叫,落花溪水,这两种意象的组合,亦具有一种惜春情感,或是为青春而怅然。
第三句的写法是赋的直叙,但是采用问句手法,而第四句不作正面回答,只用纯粹景物描写来回应。其实不是流水何处去,而是落花,而是青春何处去。尾句淡淡回应青春何在,独具韵味。
七绝负春
龙溪寓久愧芳邻,鶗鴂声中辜负春。
莫笑风来花似雨,输他白发有情人。
客居龙溪河畔,久与百花为邻,只是一年一度在鶗鴂声中,又是辜负了春天的美好了。
不要再笑风中那飘零的红花好似雨点一样,有什么好笑的呢?我虽然两鬓斑白了,但是也总为春风花雨而情怀怅惘,还不如这些花有人情味呢。
三四用比兴手法,比较有意味。
七绝蝶梦落花
落花风雨忆温存,蝶梦红颜有泪痕。
欹枕青春成故事,惟将诗句化香魂。
落花如红颜,拟人写法。蝴蝶有梦而怜惜红颜的飘零,故此回忆旧日花之温存,而伤感落泪。
第三句转折的比较明显,直接用青春故事来写回应一二句的落花,亦即落花已成过去。那么该怎么办?留下悬念空间给第四句。往事不可追,故此只能将落花香魂用诗句来留念。其实,就是青春印记。
七绝春梦蹉跎
荒径故园春梦何,残芳蓬鬓两蹉跎。
我是他乡赏花客,久为红尘弹铗歌。
首句写梦回故园,亦即思乡,直切主旨。次句则写残春与诗人之蓬鬓,两厢对比,同病相怜,都是已经蹉跎了啊。
第三句转到诗人本身,赋的手法。作为一个他乡的此刻赏花的客人,为何会与残芳一起蹉跎无比呢?第四句回答。为了在红尘中挣扎谋生,已经习惯了唱弹铗歌。这是用一个典故,来写生活不易,为五斗米折腰的意思。
弹铗歌,据《战国策。齐策四》载,齐人冯谖(《史记。孟尝君列传》引作"冯欢")为孟尝君门客,不受重视。冯三弹其铗而歌,一曰:"长铗归来乎!食无鱼!"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车!"三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一一满足其要求,使冯食有鱼,出有车,冯母供养无乏。于是冯全心为孟尝君谋划,营就三窟。后因以“弹铗”谓处境窘困而又欲有所干求。南朝梁陶弘景《答赵英才书》:“子架学区中,飞才甸外,不肯扫门觅仕,复懒弹铗求通。”
七绝敢说青葱
野云千里费春工,风雨身前花堕红。
燕剪双蓬嫌鬓白,余生犹敢说青葱?
春工,春季造化万物之工。唐张碧《游春引》诗之三:“万汇俱含造化恩,见我春工无私理。”宋柳永《剔银灯》词:“何事春工用意,绣画出,万红千翠。”元姚燧《新水令·冬怨》套曲:“梅花一夜漏春工,隔纱窗暗香时送。”
春工再好又如何?在风雨之下,亦只能眼睁睁看着身前的落花飘零。燕子归来,看到诗人双鬓斑白,都有嫌弃了。那么诗人的余生还敢再说青葱吗?不言而喻,当然不敢了。在尾句的字面说法背后,只有人生的无奈。
#诗词#青山埋得沧桑骨,先为余生酹一尊。写七律3首,说红尘往事原创七绝6首,写我看破红尘?待学闲僧来觅句,诗肠总与蝶逍遥好诗词的基本功是炼字,要如何入手?多案例剖析,做一字之师不难原创《浣溪沙.春雨登山》二阕,白水中分天际断,海鸥偏似故人來。云光花影两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