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钩箝之术孟尝君曹操和刘备一起

氮芥酊 https://m.39.net/pf/a_4603801.html

战国时,孟尝君府上来了1个长相猥琐的门客,他想赶走他!谁知,谋士知道后问了他3个刁钻的问题:“一,怎样能让乌龟跑赢猴子?二,千里马什么情况下会没有狐狸快?三、怎样让刺客束手就擒?”答案公布后,孟尝君直呼“高明”。这是怎么回事呢?

谋士名叫鲁连,他得知自己的主公因外貌而嫌弃他人时,很气愤。于是,他给孟尝君出了三道难题,试图点醒他。

听完问题后,孟尝君愤怒地说:“什么猴子,乌龟,乱七八糟的。不如,你猜猜我何时想揍人?”

鲁连哈哈大笑,回答道:“我知道您现在想揍我,但还是听一下答案吧!第一,猴子虽然在林间十分敏捷,但是投入水中,必然不及乌龟!第二,千里马虽日行千里,但飞檐走壁,必然不如狐狸。第三,刺客若是没了兵器,自然束手就擒。”

孟尝君听后,觉得很有道理,笑得前仰后翻。然而,几分钟后,他发现自己被内涵了。他说:“你是骂我只能看到别人的短处,看不到长处吗?可是那人不仅猥琐,还好吃懒做!”

鲁连笑着说:“那又如何呢?您门下门客,他不过是一个人,一张嘴,养他能耗费多少东西呢?万一哪天,您真用得上他呢?”

孟尝君想了想,直呼:“高明啊!”

果然,没多久,那个人就给孟尝君立了一个大功。

这件事之后,孟尝君对待手下的人更好,也更加信任了。

令人没想到的是,有一个门客居然胆大包天,与孟尝君的妾室搞暧昧。这一次,大家都以为孟尝君会大发雷霆,处置门客。万万没想到,他居然对那人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既然你俩情投意合,我把她送给你吧!”

这件事之后,大家都觉得孟尝君疯了。然而,夸张的还在后头。孟尝君送他钱财和马车,还给那人写了一封介绍信,让他去卫国当官。那人去了卫国,果然被重用。

很多人都开始在背后议论孟尝君,说他怂,说他是个懦夫。然而,几年后,发生了一件事,让大家对孟尝君刮目相看。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歃血为盟,永结为好的齐国和卫国关系破裂了,卫国甚至要加入伐齐的行列。

此时,孟尝君原来的门客站了出来。他对卫国国君说:“大王,臣不才,没能好好辅佐大王,让您处于现在的局面。但是,当年卫国与齐国交好,约定不相攻伐。如今,您这样做,岂不是违背先王,还对不起孟尝君吗?”

卫国国君被他说得很惭愧,但还是没有放弃伐齐。

这时,门客又说:“大王最好听臣的劝谏!不然,臣只有血溅当场。大不了,和您同归于尽。”

卫国君主吓坏了,连忙说:“爱卿何必如此呢?本王不伐齐就是了。”

这件事传开后,齐国人无一不佩服孟尝君的。谁都没想到,以德报怨竟有如此奇效。

孟尝君自己听说这件事后,也忍不住感慨:“这一切都是鲁连的功劳啊!是他用猴子、乌龟、狐狸等让我明白了养士之道!”

这个故事出自《战国策》。孟尝君的这两种方法,都属于钩箝之术。

钩箝之术主要是发现一个人的短处,错误,却不打击他们,反而是对他们加以安抚。他们得到很多好处后,会尽心尽力辅佐上级。再加上,他们的错误,又能钳制他们。

不得不说,孟尝君实在是高明。

说起齐国的养士之风,要从齐桓公创办稷下学宫开始。养士,就可以吸引人才,让人才为自己所用。齐国之所以强大,和齐桓公的人才政策息息相关。

作为齐桓公的曾孙,孟尝君田文也十分擅长养士。他的门客达到了三千人,三千人各有所长。就连著名的“鸡鸣狗盗”之徒,也出自孟尝君手下。

孟尝君手下之所以人才多,归根结底还是因为钩箝术施展得好。

就拿他手下的鸡鸣狗盗之徒来讲,当初也是在他府上吃白饭的。但是危急时刻,一个能挖狗洞,帮他偷东西,一个能学鸡叫,帮助他逃出关外,保住了性命。

可见,看人不能看表面,哪怕很不起眼的人,也有自己潜藏的特长。

那么问题来了,如何才能很好的施展钩箝之术呢?

一、钩!

钩,顾名思义是要是要将人紧紧钩住。可以靠给他们钱财、好处,笼络人心。

二、箝

箝,也就是钳制。要想钳制一个人,除了靠抓住他的把柄,还能靠对他好,让他欠你情!

孟尝君正是做到了这些,才能让自己的门客对自己死心塌地。甚至,有的门客已经离开,却还是感念他的恩情。

总之,要想用人,一定要让人家心悦诚服!

纵观中国史,善用钩箝之术的人很多。比如三国时期的刘备和曹操!

曹操用人,唯才是举。他会提拔荀彧等世家大族的名士,也会用郭嘉那样的寒族。甚至,杀了他儿子曹昂的张绣,也得到了曹操的重用。不过,重用他们的同时,曹操也想好了钳制他们的方法。

刘备对诸葛亮,也算是钩箝之术。刘备三顾茅庐,让诸葛亮感受到了主公对他的好。于是,他用尽一生去报答刘备!

不得不说,为上者,要学会制下。制下有术,才能成为一个成功的领导!在这个过程中,就要求领导要把格局打开。只能看到眼前利益的人,注定走不远!做人,要学会做长期投资!

什么是钩箝之术?大家学会了吗?欢迎留言。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7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