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齐宣王怀疑邹忌发展势力,邹忌如何打

邹忌事宣王,仕人众,宣王不悦。晏首贵而仕人寡,王悦之。邹忌谓宣王曰:“忌闻以为有—子之孝,不如有五子之孝。今首之所进仕者,以几何人?”宣王因以晏首壅塞之。以上引用自《战国策·齐策·邹忌事宣王》《战国策》古代有身份的人为什么要养门生、门客呢?那是因为养了门客,其中有一重要的用途,就是做好人才储备,择机举荐做官,这样一来可以互惠互利。门客由于接受主人的生活供给与栽培、以及前途提携的恩情,与主人之间建立了稳固的关系。这些门客走上政治舞台后,就成为了自己的势力,这样的好处一是可以稳固自己的政治地位,方便做一些事情;二是与政治对头在明争暗斗中,势力越大的话,可以更好地打压对方。那么,既然这样的话,是不是门客越多,向外举荐做官越多,就越好呢?那不一定。战国时期齐国的相国邹忌,就犯过这一方面的忌讳。邹忌邹忌在辅佐齐宣王时期,向齐宣王举荐了很多人出来做官。他的门客、亲戚、朋友,甚至认识不久的人等等,他都举荐了出来。一时间,齐国朝堂各个部门,都布满了邹忌的关系,邹忌的关系网发展得广而又深。齐宣王看到了这种状况,心里极为不满意。齐宣王为什么不满意呢?因为这是以国家公器送人情,看着是为国举荐人才,而最终人情都落到了邹忌那里,这些人都发展成了邹忌的势力,这朝廷成谁的了,是我齐宣王的还是你邹忌的?朝廷的朋党势力过强,那对于君王管理国家并不是好事。邹忌举荐的人数过于众多,数量一上去,质量势必要下来。邹忌举荐的极品甚少,大部分虽也有真才实学,但都属于平庸之辈。当然,这也许就是邹忌的为官之道。因为大才之人举荐出来,万一将来以后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怎么办?所以,邹忌从量上下手,以发展自己的势力。这也是齐宣王生气的原因之一,齐宣王心想:你邹忌举荐了那么多,好歹举荐一些大才能干之人么,而这类人甚少,基本上都是有一点能力的工作人员。齐宣王与邹忌同朝为官的一个高级官员,叫晏首,这个人在朝廷也很有地位,也为齐宣王举荐人才。但是,这个人的举荐路子,却和邹忌不一样。在举荐人才上,晏首非常谨慎。如果一个人不是特别有才,不是特别出色,不是自己的心腹,晏首根本不举荐。一些求官的人,想要在晏首这里获得推荐,基本上很难。晏首举荐的人少而精,举荐的人都是富有雄才、胸怀大略,与邹忌推荐的人就是两个档次。这样一来,齐宣王觉得,晏首真心是为国家在考虑,为了国家利益出发,为了齐宣王出发。人和人最怕比较,晏首和邹忌这一比较,晏首更加博得齐宣王的好感,所以,齐宣王更加亲近晏首。对于嗅觉灵敏的政治家来说,邹忌敏锐地感觉到齐宣王的内心变化。这对于邹忌来说,并不是什么好的信号。不能只顾发展自己的势力,而失去老板的宠爱啊!那怎么办呢?总不能把举荐出去的人,让辞职回来吧!那样更是此事无银三百两。像邹忌这样的职场高手,那总是要想办法向齐宣王解释一下,以化解矛盾、避免误解。邹忌齐宣王怀疑邹忌发展势力,邹忌如何打消齐宣王的疑虑?邹忌在苦思该如何向齐宣王解释这件事。这天,邹忌外出上馆子吃饭,在饭桌上也想着这件事。邻桌有两个哥们,酒喝得有点高,然后就开始了男人们惯有的毛病:吹牛。他俩吹起了自己的老婆。一个哥们说:“哥们,我就只有一个老婆,可我那老婆啊,太好了,对我简单直是好得没边了!”另一个哥们说:“哥们得了,那有啥嘛,你哥我有五个老婆,我那五个老婆对我啊,简直都要把我疼死,对我好得我都不知道我该怎么走路了!”邹忌听了这个关于老婆的故事,心里有办法了。《战国策》邹忌寻了一个机会,跟齐宣王见面,就跟齐宣王聊起了关于举荐人才的事情。齐宣王也是因为此事,想跟邹忌聊一聊。邹忌对齐宣王说:“大王啊,我曾经听人说,有一个儿子尽孝道,虽然挺好的,但是还是不如有五个儿子尽孝道。这样人多力量大,得到的亲情与爱就更多一些。你看晏首,才向你举荐了几个人才啊,说白了,这是阻塞你广纳贤才的道路啊!”邹忌将老婆与丈夫的故事,改编成儿子与父亲的故事。毕竟在君王面前谈论男人女人之事不太好,而谈论儿子父亲,则更显得正人君子,也更容易让齐宣王接受。邹忌的此番巧语,征服了齐宣王。齐宣王认为,晏首阻塞了自己广纳贤才的道路。于是,齐宣王疏远了晏首,而亲近了邹忌。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4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