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十大名曲之消失的千古雄浑之音

北京看酒渣鼻最好医院 https://m-mip.39.net/fk/mip_8590068.html
宋金十大名曲之消失的千古雄浑之音望海潮·云雷天堑金代邓千江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名藩自古皋兰。营屯绣错,山形米聚,襟喉百二秦关。鏖战血犹殷。见阵云冷落,时有雕盘。静塞楼头,晓月依旧玉弓弯。看看定远西还。有元戎阃命,上将斋坛。区脱昼空,兜鍪夕解,甘泉又报平安。吹笛虎牙闲。且宴陪珠履,歌按云鬟。招取英灵毅魄,长绕贺兰山。读了这首词,既看到了一种战争雄浑的场面,又让人有一种“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感慨。提到这首词可能更多的人会与岳飞的《满江红》比较,此词并没有像《满江红》那样被人们熟知,一个方面是由于作者生存的金代史料匮乏,研究者甚少,在现在也不是一门显学。另一方面作者的神秘性,在那个战乱的年代,豪放词的兴起,南宋作为朝代传承的正统,有很多豪放词和作者有传记流传,而金朝和后来的元朝并没有很多文化的深入研究,所以此词仍然处于一种埋没的状态,本词引用典故过多,需要多加注释才能了解那个时代的背景,所以给读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本词为金代豪放词之冠,可比苏轼《念奴娇》。后世很多学者都给予了很高的评价。邓千江(生卒年不详)临兆(今属甘肃)人。金初士子(刘祁《归潜志》)。词存《望海潮》(上兰州守)(题一作「献张六太尉」)一首,见《中州乐府》。陶宗仪《南村辍耕录》评此词「可与苏子瞻《百字令》即《念奴娇》、辛幼安《摸鱼儿》相颉颃」。杨慎《词品》卷五谓「金人乐府称邓千江《望海潮》为第一」。全词歌颂戍边将帅的英雄业绩和以苦为乐的乐观主义精神,词句豪迈雄浑,有气概。开首云雷天堑三句,显示边塞的雄伟。词以兰州古城险固处落笔,云雷天堑,金汤地险,凭借水气如云,水势如雷的黄河天堑,再加之金城汤池的古城,一句藩古城更显稳固。营屯绣错三句,绣错出自《战国策。秦策》秦韩之地,形相错如绣。米聚出于《东观汉记》中马援劝光武伐隗嚣,聚米为山川地势,上曰,虏在吾目中矣。百二秦关语见《史记。高祖本纪》秦形胜之国,带山河之险,悬隔千里,持戟百万,秦得百二焉。三个典故形象地描绘边疆战场的场面,并表达边疆战士守卫雄关的自豪感情。鏖战血犹殷以下五句,描写激战后的战场萧杀的扬面,但词人巧辟蹊径,不写两军对峙的正面交锋,而是渲染战后特有的气氛。鏖战血犹殷战守之惨烈历历在目,可以想见,战后沙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更可见到的是战场烟云惨渗的天空,食血肉的烈雕盘旋,贪馋地注视遍地尸骨。而楼头晓月虽异常明亮,但它那弯弯的如玉弓般地形状提醒着人们虽鏖战已结束,边塞已寂静,而敌人的进攻时刻会打响。这五句写大动荡后的静景,但静中有动,表现边关的战争状态。下片赞颂守边将帅的功绩。看看二句,词语平常而气势不同。定远西还中的定远指东汉定远候班超出使西域。既歌颂定远候的功绩又暗赞张太尉守边的功绩。有元戎两句,引用两个典故。元戎阃命,《史记》载冯唐在汉文帝前替云中守魏尚辩解时说,古代帝王委将军以重任,将行,跪而推毂,曰: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阃指门坎,意指分内分外。上将斋坛也出于《史记》,曰:萧何荐韩信于刘邦,须拜为大将,言: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用此二典故,一则说明边疆将帅责任之重,二则以魏尚和韩信力赞张太尉超群绝伦的将帅之才。区脱昼空三句。区脱匈奴语,指边疆哨所,此指西夏营垒。兜零,代指烽火。这三句以具体的边疆平安无事的场事,称述张太尉守城敌不敢侵的功绩。吹笛三句,吹笛用杜牧成楼吹笛虎牙闲诗句形容将士的悠闲自得的场面。羌笛悠悠,歌舞升平,觥筹交错间显出边疆的安宁。招取英灵二句,欢快安宁的场面不由使人想起为守卫边陲血洒疆场的战士,于是以祭奠烈士英灵,赞颂烈士的丰功伟绩,又寄托无限哀恶,并流露出将士们的千古英名将永远与贺兰山同存的乐观精神作为词的结尾。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2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