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文化人,在诸多传统文化中,金庸先生对中国酒文化极有研究,在他的书中,往往是在写酒时会出现神来之笔。可以这样说:
金庸小说里,最有文化的部分就是那些写酒的部分
金庸写酒所表现出来的文化底蕴,到现在为止,在中国现代文学里,还没有出现超过他的作品,这里面的原因有三
首先,金庸先生本身国学底子较好
其次,金庸先生本身好酒
其三,金庸笔下都是与酒为伍的英雄豪杰
在诸多金庸著作中,写酒论酒的章节非常多,但最精彩,首推“祖千秋论酒”
这段文字是金庸借书中人物祖千秋之口,洋洋洒洒地发布了一段自己中国酒文化的精彩演讲,博得了大家的一片喝彩,被封为“神来之笔”
这段“神来之笔”,写出了中国酒文化的风采和魅力,但是却不为人注意地存在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
荧幕上,祖千秋的形象在精彩的“祖千秋论酒”中,有几句关于中国“高粱酒”的话,出现了常识性的问题
高粱酒,是中国白酒的王牌,由中国人首创,由中国人发扬光大。从“谁与消忧,唯有杜康”一直延续到今,就是中国酒的代表
《笑傲江湖》中的“祖千秋论酒”,说到高粱酒时是这样说的
祖千秋指著一坛酒道:“至于这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
这段话,不到六十个字,里面包含如下几个内容:
1,高粱酒是最中国古老的酒
2,高粱酒是夏禹时仪狄酿造
3,夏禹喝到了高粱酒
4,高粱酒味甜
这四条,都是“高粱酒”的一些常识问题,也许金庸先生写这段文字的时候喝多了一点,把这一坛高粱酒写得个一塌糊涂
中国酒的标志性产品:杜康高粱酒“最古之酒”,不是高粱酒
首先,金庸先生把高粱酒当成“最古之酒”,就已经错了
关于中国酒的起源,还有许多问题不太明朗,但是有一个是非常肯定的:不是高粱酒
考古发现,酒产生在在公元前年到公元前年间。世界各地都有一些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指向野果、蜂蜜,而不是高粱
中国考古队在年发现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的后续发掘中,从一些陶器的残留物里发现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酒的证据,将中国造酒历史向前推进到了距今近9000年前
经技术测定,陶器的残留物里含有的葡萄酒的成分,也就是说是果酒,很可能是野葡萄、野山楂之类,不是高粱
中东地区,也有类似的情况。但都是些考古发现,其中猜测的成分很重,也没有文字记录
传说中的大禹仪狄造酒不假,所造并非高粱酒
仪狄,是全世界被文字记录下来的造酒第一人。这已经是公元前年左右的事了,已经离人类考古发现酒的年代相隔年了,尽管如此,仪狄所造的酒,仍然还不是高粱酒
《说文解字》、《战国策》、《吕氏春秋》、《酒经》里都有记录,最重要的一句话就是汉人许慎《说文解字》里的一句话:
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
这里说得明明白白:仪狄造的酒是酒醪。酒醪,这种东西现在还普遍存在我们的生活中,叫“醪糟”,也叫“米酒”。米酒,是用米饭发酵而成,不是高粱酒
对为现代人来说,酒醪哪里算酒,但是,在当时,这是含酒精成分最高的东西了
杜康所造高粱酒没有经过蒸馏高粱酒这顶帽子,被金庸张冠李戴了
一顶帽子:高粱酒
两个人:仪狄和杜康
金庸先生一支醉笔,干了件张冠李戴的酒事
祖千秋指著一坛酒道:“至于这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
这段话里,像多米罗骨牌一样连续出现了三个错误
1,将高粱酒的帽子戴在了仪狄头上
2,大禹王喝上了高粱酒
3,高粱酒味辛,却被被界定为“甘”
正所谓一步错则步步错,引起这一多米罗骨牌效应的第一张牌,就是把“高粱酒”的帽子戴到了仪狄的头上
《说文解字》里写得清清楚楚
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
“杜康作秫酒”。秫酒就是最早出现的高粱酒。杜康,才是高粱酒的发明人
杜康是夏朝的第六代王,大禹是夏朝的开创者,杜康跟大禹和仪狄隔着一百年左右。大禹虽然活了一百多岁,那也是喝不到杜康酿的高粱酒了
别笑,你也有这样马虎的时候想当年,那时那日,金庸先生定是翻到《战国策魏策二》
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
便欣欣然写下“至于这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
却不知《说文解字酒》里,许慎老师早早留下了:
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
另外还需要找多一句,杜康的高粱酒跟祖千秋面前的高粱酒根本就不是一回事。明朝的高粱酒已经是非常成熟的蒸馏酒,而杜康的高粱酒是简单的发酵酒,除了原料相同,两种酒,已经有了天壤之别
看到金庸先生出现这样的错误,感到特别的开心,抓他一点小辫子不容易,想他借酒助文,借酒壮文,为我们留下那么多英雄儿女的故事,实在是一份非常好的文化财富,至于这点小瑕疵,倒是为他添加了几分小可爱,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