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他们用生命谱写了一幕幕悲壮的故事,他们用行动竖起了民族的脊梁,在生命的尽头,他们喊出了最悲壮最震撼人心的话语。虽然他们已逝去,但他们留给我们的是代代相传的文化传承,当小编再次读起这些字句,字里行间透露的每一丝气息,都让小编振奋不已。
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去感受下古人那悲壮的心境。
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荆轲: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风萧萧兮易水寒,出自诗歌《易水歌》;古歌名。《战国策·燕策三》载,荆轲将为燕太子丹往刺秦王,丹在易水(河北省易县,战国时易水以北为燕国、易水以南为赵国)边为他饯行。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后人称为《易水歌》。
当时的荆轲明知道此去刺杀秦王,必有去无回,但是他为了报答燕太子丹的恩情,为了燕国的民族大意,哪怕明知道要付出自己的生命,他毅然决然的选择甘愿赴死。这种气魄,这种心境,此时此刻也只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才能够完美的表达出来吧!
太史慈: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今所志未遂,奈何死乎!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太史慈(年-年),字子义,东莱黄县(今山东龙口东黄城集)人。东汉末年武将,官至建昌都尉。弓马熟练,箭法精良。原为刘繇部下,后被孙策收降,自此太史慈为孙氏大将,助其扫荡江东。孙权统事后,因太史慈能制刘磐,便将管理南方的要务委托给他。建安十一年(年)太史慈逝世,死前说道:丈夫生世,当带三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一个想要建功立业的男人,一个想要为国效力的男人,前半生经历了各种坎坷,终遇到孙策这样的明主。40多岁一个还能继续驰骋沙场的年龄,却遭遇生老病死这个任何人无法逃脱的命运!最终也只能通过临死前的诉说,来表达此时此刻自己的不甘吧。
崇祯: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
朕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崇祯皇帝朱由检是一个非常悲剧的皇帝,也是一个争议颇多的皇帝。因为他是亡国之君,因为他的刚愎自用,这些都是他的缺点。但是,谁没有缺点呢?作为一个大夏将倾的庞大帝国接任者,他能够迅速铲除魏忠贤这样的奸臣,能够坚持十七年来雷打不动早起晚睡,每天辛苦工作十几个小时,三十来岁两鬓白发,而且极少近女色,衣服破了还是周皇后亲自补,每天过着布衣素食的简单生活。我想没几个皇帝能够做到。
冉闵:内外六夷,敢持兵仗者斩之!
说到冉闵就不得不提他的“杀胡令”,两晋时期,五胡乱华,国家和民族处于大分裂状态。胡人视汉人为猪狗,称汉人为“羊”,不仅大肆杀戮,还烤而食之。后赵大将冉闵发布了让汉人崛起反抗的杀胡令,才让汉人的血脉得以保存。如果以现在角度去看过去的问题,觉得这个“杀胡令”有点过于苛刻,偏袒汉族。
但是,遥想当年,冉闵一声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人无月不战,日日相攻。可见冉闵当时的政策是顺应民意的,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并非冉闵有心挑拨,而是当时的民族矛盾确实无法调和。纵观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古巴比伦文明在战乱中衰弱了;入侵印度的蛮族部落把创造古印度文明的当地人列为种姓制度中最底层的贱民当作奴隶一样的驱使至今;五胡乱华之时,当创造古中国文明的人们面对相似的窘境时,有一个冉闵站了出来,他诏告天下,邀四海豪杰奋起杀胡,号令所到,民皆响应,汉军威武,胡寇散溃,九州大地终复炎黄本色,我族免于重蹈他人覆辙,中华文明的主体得以延绵。
内外六夷,敢持兵仗者斩之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力拔山兮气盖世,楚霸王项羽虽然被刘邦所败。虽然项羽有些“匹夫之勇”,有些“妇人之仁”甚至直至败亡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缺陷,归责于天意。他的失败只能说明他并不是合格的权谋者,但他是一位大英雄,一位有情有义的悲剧英雄。他的故事千古流传,这首《垓下歌》也成为一首惊神泣鬼的绝唱,千百年来,不知触动多少读者的心。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大英雄,大家可以在评论区中留下自己心中最值得敬佩的大英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