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大学堂初创十年间一

年(光绪二十七年)山西巡抚岑春煊在山西创办起山西大学堂中西两斋,各省纷纷仿效,创办各省大学堂。中国教育制度从而起了根本变化。由封建性质的教育体系进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教育体系。兹将山西大学堂初创十年间的发展变化简述于后。

一、创办之起因及成立

年(庚子年)所谓山西“教案赔款”结東,英帝国主义者動索了山西人民白银50万两。英人接受赔款的代表李提摩太(在中國传教20余年,有中国通之称号),向岑春煊建议说;“山西教案之发生,不能把过错都加诸山西人之上,而英国人也不能辞其责。因山西人文化落后,风气塞,是英国人没有善于诱导和帮助。我愿建议英国政府将此50万两赔款分为10年归还,每年5万两捐助山西创建一个西学专帝,培养学生名,授以科学知识。将来毕业之后,不仅对山西文化有所提高,而且对山西经济之发达也有莫大之神益。中丞以为何如?”

岑春煊在当时有“开明官僚”之称号,当即接受了李提摩太的建议,邀请学台刘嘉瑈商定:西学专斋作为培养科学人オ之处所,同时建立一个中学专斋作为“令德堂书院”之继续,仍旧造就“忠君爱国”之国家栋梁,中西两斋合称为山西大学堂。中学专斋也另筹5万两经费招生名。测裔学生同等待遇,统由学台聘请或调任监督一人总其大成。

岑春煊

西学专斋由李提摩太担任总教,主持一切,中学专斋则另聘总教一人。中西兼,勿使偏废。山西大学堂中西两斋遂决定同时成立。李提摩太满心欢喜,且自告奋勇,愿任领导之责。他因在华南的任务更为繁重,乃推荐英人敦崇礼为其代理人,担任西斋教务之职。

李提摩太

所有中西专帝之组织,及两斋学生之招集和分配,均由学台刘嘉孫全权计划和安排。决定大学堂地址,以乡试贡院(海子边考取举人场所)为临时地址,并选定侯家巷东头空地为新建地址,操日兴工建筑。学生两斋共招名,每斋名,由刘学台从新旧生员(秀才)中择优调人。每县平均4名,每名月给膏火白银4两。中斋教职员及两斋学生,住于贡院内,西斋教职员住于皇华馆学台衙门西院。并把皇华馆的房屋改修教室4座,为西斋学生讲课之用(西斋学生分甲乙丙丁四班上课)。

每日上下午各三课,吃饭和住宿在贡院。中斋学生暂不分班,讲课也无定时,即以贡院原有的“丰树堂”(能容多人)为听讲的大堂。西斋教员由敦崇礼推荐,中帝教职员由刘学台调用或聘请。当聘定户部员外郎谷如塘(神池人)为监督,总管两斋一切事项,高變曾(前山西学台)为总教,成连增(翰林)、贾耕(举人)、田应璜(举人)等为中斋分教。并委冀宁道尹为督办。关于财政支出由冀宁道尹派一候补知府担任。并由巡抚派员主办和监督堂事。问年年底,一切准备就绪,决定来年正式开学。一面通知各教职员如期到堂,一面令知各县儒学教谕训导转知指定的学生准时到堂,不得迟延。

二、开办初期(-年)

年(光绪二十八年)春季,两斋教职员及学生均已到齐,择日开学。西学专斋(以下简称西斋)由教崇礼领导,学习科目分英文、算学、物理、化学、博物、历史(世界史)、地理(中外地理)、图画、体操(足球)等课。各科无中文本,由外国教员讲授,中国人任翻译,学生笔记,下课后互相对证。每星期上课36个小时,星期日休息。

课程以英文算学为主要科目,没有国文,完全把英国教学整套移来。学生因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特别是无机化学,化分与配合之实验,立刻兑现,物理算学之种种公式对证有据,引起兴趣,学而不厌。敦崇礼也趁机宣传了英人得天独厚,秉性优越,财富充足,兵力强大,土地遍布世界,有日不落国家之称号等帝国主义的论调。而学生也确有为其迷惑入彀者,因而对中学专斎(以下简称中斋)学生志在“科甲为荣”,不晓世界大势所趋之顽固保守思想加以诽谤和视,造成两帝学生的矛盾。关于考试制度,西斋每月月考一次,向答题多,对则百分,不对则无分(划“一”),各门功课平均分数在80分以上者每名奖大洋8元,不限名额,学生因而对各门功课的学习非常积极,特别是对英文算学两门功课,更为热爱。中斋则反是。

山西大学堂

开办初期,一切仿效“令德堂”的旧制,分为经、史、政、艺四科。每月初八日由学堂当局公布课题一道,有时是史论,有时是经义。考列超等者每名奖大洋4元(最多8名),考列特等者,每名奖大洋2元(最多16名),其余都是一等无奖。得奖既有限制,对推动学习效力不大。学生志在科甲,而科甲又重经史考据,所以学生中有的钻研十三经,有的阅读前四史(史记、前后汉书、三国志),有的好看诸子百家,特别是庄子和韩非子,还有的好读古文辞类纂及唐宋八大家或东菜博义等书。酷好算学(中西算学大成、数理精蕴)者,则是凤毛麟角。高燮曾老师讲的是近思录(宋惴理学),谷如墉老师讲的是战国策,贾耕老师讲的是书经禹贡篇,田应璜老师讲的是明史。成连增老师担任算学教员,只命题而不讲,由学生自算,他(成老师)则的打分数,分数最多10分,少则5分,对则画一隅,不对画一又。

学生得益很小。有一次同学郭象升抄了我演的算术,两人卷子一模一样,成打的分数却郭高我低。我去质向,他说,我愿打多少分,就打多少分。由此可见他的教育态度了。中斋既不分班,也无教室,每次听课,则在“丰树堂”。学生从前门由书办(书记)唱名鱼贯而人。

(本文作者王家驹)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24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