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焚书坑儒,就是秦始皇焚毁书籍、坑杀术士,千百年来人们对此深信不疑,并将之视为秦始皇的残暴证据之一。
根据史书记载,除了《秦记》、官方馆藏的书籍(后来被项羽烧掉)、医药卜筮种树等实用技术书籍之外,其他的都被秦始皇一概焚毁。以此而论,历经秦始皇焚书、项羽火烧咸阳之后,先秦基本上没能留下多少书籍了。
然而,上个世纪70年代,中国考古取得两个重大发现,让人不得不再度审视史书笔下的秦始皇,因为“焚书”极有可能是儒家编造的谎言,秦始皇或又被冤枉了一次。
年,在山东临沂银雀山,考古专家在“银雀山汉墓”中挖出大批汉简。经过整理,出土枚完整与残缺的汉简,还有数千枚残片,内容包括《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晏子》、《守法守令十三篇》、《元光元年历谱》、《阴阳时令占候之类·天地八风五行客主五音之居》等古书,其中不少书籍后世已经失传。
年,在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中,考古专家挖出一批汉代帛书。经过整理,一共28种、12万字,内容包括《周易》、《丧服图》、《春秋事语》、《战国纵横家书》、《筑城图》、《园寝图》、《相马经》、《长沙国南部地形图》、《驻军图》、《城邑图》等等,其中不少书籍后世失传。
专家通过考证发现:马王堆汉墓是汉代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的家族墓地,大约西汉吕后、汉文帝时下葬;银雀山汉墓的主人未知,但下葬时间大约是在汉武帝早期。也就是说,由于两座汉墓距离汉朝建立的时间很近,因此大部分出土的书籍,都不可能是汉代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写作的,只可能是先秦就流传下来的,即上述大部分书籍是先秦古书。
西汉时期,刘向编写的《别录》,是中国最早的图书公类目录,规模非常庞大,但上述不少书籍,刘向却没有将之入编,反映出先秦古书流传到汉代的数量远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多,刘向记录的并不完整。
更为重要的是,从上述出土书籍的名称来看,很大一部分属于政治、军事、外交等书籍,应该在秦始皇焚书的名单目录上,但偏偏这些书籍出现在了汉代古墓中,为什么?显然,只能说明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历史需要重新审视,如果他真像史书记载的那样焚书,那么就两座汉墓中就不可能有如此之多的先秦古书。
其实,刘向收录了很多书籍,甚至还编撰了内容丰富的《战国策》,司马迁编写的50多万字、通史性质的《史记》,以及其他流传下来的先秦典籍等,也说明秦始皇的“焚书”,绝非史书所说的那样。
但如果说秦始皇“焚书”是谎言,那么为何史书上众口一词的如此记载?在更进一步考证之后,又有了一个重要发现,或许就揭开了真相。
对比上述两座汉墓出土的古书可见,里面都没有出土一部儒家经典,多是百家争鸣、道家黄老学说、兵法等书籍。银雀山汉墓位于山东临沂,临近孔子家乡曲阜,但墓葬中却无一儒家经典;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长沙,墓葬中有不少齐国典籍,却没有一件儒家经典。
两座汉墓中,为何无一儒家经典?汉朝初期,实行的是黄老政策,对儒家并不待见,窦太后甚至因为汉武帝重用儒生,差点决定废掉他。在这种政治氛围下,两座汉墓主人不信儒家,随葬品中没有儒家经典,在道理上是说得通的。但还有一种可能是秦始皇只焚烧了儒家书籍,导致汉初儒家经典“稀缺”,而从史书记载来看,这种可能性很大。
秦始皇焚书的原因,在于路线之争,秦始皇、李斯倾向于“郡县制”,儒生倾向于依古制实行“分封制”,两者就爆发了激烈的矛盾。
最终,秦始皇认为儒生喜欢“以古非今”,于是决定焚毁厚古的《尚书》、《诗经》,以及方士的《道经》,实现“厚今乃焚古”的目的,并下旨将以古非今的灭族。《史记·儒林列传》中记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这里没有说焚毁其他书籍,而只说“焚诗书”。
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秦朝可能扩大化了,将诗书之外的儒家经典列入焚毁行列,导致汉初儒家经典稀缺。
综上可见,所谓秦始皇“焚书”,其实焚毁的是“诗书”,针对的是儒家“以古非今”、“厚古薄今”的行为,并未焚烧或并未大规模焚烧其他书籍,所以马王堆、银雀山汉墓中才会出现众多先秦古书,但由于秦始皇“焚书”让儒家利益受损,所以儒家掌握话语权之后,就将“焚诗书”作为秦始皇的罪状大肆宣传。
最终,由于“焚诗书”简化为了“焚书”,而“焚书”之“书”又会让人误会为“书籍”,于是秦始皇大规模焚书恶行就被流传了下来。
参考资料:《史记》、马王堆帛书、银雀山汉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