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学习心得体会学

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序)

我今天学习孙子兵法九地篇,本篇主要论述战略地形。九地为九种不同的作战区域,是以战场位置和战略划分的,并针对其不同特点,提出相应的作战与处置方法。

第十一篇九地篇

孫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輕地,有爭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圍地,有死地。諸侯自戰其地者,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為輕地。我得則利,彼得亦利者,為爭地。我可以往,彼可以來者,為交地。諸侯之地三屬,先至而得天下之者,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為重地。山林、險阻、沮澤,凣難行之道者,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從歸者迂,彼寡可以擊吾之者,為圍地。疾戰則存,不疾戰則亡者,為死地。是故散地則無戰,輕地則無止,爭地則無攻,交地則無絕,衢地則合交,重地則掠,圮地則行,圍地則,死地則戰。

所謂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敵人前後不相及,寡不相恃,貴賤不相捄,上下不相収,卒離而不集,兵龢而不齊。合於利而動,不合於利而止。敢問:敵以整,將來,待之若何?曰:先奪其所愛,則聽矣。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凣為客之道:深入則專,主人不剋;掠於饒埜,三軍足食;謹養而勿勞,並氣積力;兵計,為不可測。投之無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侭力。兵士甚陷則不懼,無所往則固,入深則拘,不得已則鬥。是故不脩而戒,不求而得,不約而親,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無所之。吾士無餘財,非惡貨也;無餘命,非惡壽也。令發之日,士坐者涕霑襟,臥者涕交頣。投之無所往者,諸劌之勇也。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恆山之虵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也,當其同舟而濟,其相捄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將軍之事,靜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民無知。易其事,革其,使民無識,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慮。帥與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帥與之深入諸侯之地,而發其機;若驅羣羊,驅而往,驅而來,鏌知所之。聚三軍之,投之於險,此謂將軍之事也,九地之變,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詧也。

凣為客之道,深則專,則散。去國越境而師者,絕地也;四徹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者,輕地也;背固前隘者,圍地也;無所往者,死地也。是故散地,吾將一其誌;輕地,吾將使之屬;爭地,吾將趨其後;交地,吾將謹其守;衢地,吾將固其結;重地,吾將繼其食;圮地,吾將進其途;圍地,吾將塞其闕;死地,吾將示之以不活。故兵之情:圍則禦,不得已則鬥,過則從。

是故,不知諸侯之者,不能預交;不知山林、險阻、沮澤之形者,不能行軍;不用鄉導者,不能得地利。四五者,一不知,非王霸之兵也。夫王霸之兵,伐大國,則其不得聚;威加於敵,則其交不得合。是故,不爭天下之交,不養天下之權,信已之私,威加於敵,故其城可拔,其國可隳。施無法之賞,懸無政之令,犯三軍之,若使一人。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投之亡地然後存,陷之死地然後生。夫陷於害,然後能為勝敗。故為兵之事,在於順詳敵之意,並敵一嚮,千里殺將,此謂巧能成事者也。

是故,政舉之日,夷關折符,無通其使;厲於廊廟之上,以誅其事。敵人開闔,必亟入之。先其所愛,微與之期。踐墨隨敵,以決戰事。是故,始如處女,敵人開戶,後如脫兎,敵不及拒。

下面是我学习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原文逐字逐句地学习笔记

原文:

孙子曰:用兵之法,有散地,有轻地,有争地,有交地,有衢地,有重地,有圮地,有围地,有死地。

解说:

这里说的是用兵之地的规律,在战略地理上可分散地,轻地、争地、交地、衢地、重地、圮地、围地、死地九种。

原文:

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

解说:

诸侯自战其地者,为散地:士卒恋土,道近易散。就是诸侯在本国境内作战的地区。

入人之地而不深者,为轻地:始入敌境,士卒思还,是轻返之地也。就是进入敌国,但尚未深入的地区。

我得则利,彼得亦利者,为争地:必争之地,乃险要也。我军占领有利,敌军占领有利的地区,叫争地。

原文: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

解说:

我可以往,彼可以来者,为交地:交地,指道路交错之地。交地者,我与敌连界之地也,连界之地故彼我皆可往来。是我军可以往,敌军可以来的地区。

诸侯之地三属,先至而得天下之众者,为衢地:天下,犹言诸侯也。衢地,是指四通八达的地区。我与敌相当,而旁有他国也,先至得其国助。就是三国交界的地方,先到可得诸侯列国援助,这叫衢地。

入人之地深,背城邑多者,为重地:过城已多,津要绝塞,故曰重难之地。就是深入敌国,所过城邑已多的地区。

原文:

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

解说:

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之道者,为圮地:地势不固,无可凭依,行军至此,易于倾覆而难于保全,故曰圮。圮,毁也,山林、险阻、沮泽,凡难行的地区。

所由入者隘,所从归者迂,彼寡可以击吾之众者,为围地:围地,进入道路狭窄,退路迂远,敌人可以以少击众的地区。指入则隘险,归则迂回,进退无从,虽众何用。

疾战则存,不疾战则亡者,为死地:山川险隘,进退不能,粮绝于中,敌临于外,当此之际,励士决战而不可缓也,处在此等地域,必须果断,急速,决定作战行动不可犹疑迟滞。就是说遇到围地,迅速果断地决策与行动生存,否则就是死亡的地区。

原文:

是故散地则无战,轻地则无止,争地则无攻,交地则无绝,衢地则合交,重地则掠,圮地则行,围地则谋,死地则战。

解说:

散地则无战:无战,不宜作战,恐走散也。就是士卒怀生,不可轻战。

轻地则无止:无止,不宜停留,恐士兵逃跑。这里有两种说法,一说入敌未深,人心未固,务速进兵,以期过险。一说是始入敌境,兵锋正锐,粮械充足,应乘此急速前进攻击敌人。

争地则无攻:无攻,争地条件不具备时不宜进攻。就是不当攻,当先至为利也。

交地则无绝:无绝,交地行军序列不可断绝。道既错通,恐其邀截,当令部伍相及,不可断也。

衢地则合交:合交,结交,指结诸侯也。得交则安,失交则危也。

重地则掠:掠,抢掠、掠取,指畜积粮食也,是因粮于敌也。还有一种解释是深入敌境,不可非义失人心也,故此掠字为无掠字,就是重地则无掠。

圮地则行:行,快速通过,无稽留也。

围地则谋:进入道路狭窄,退路迂远的围地,则谋化设伏。

死地则战:奋勇作战,死里逃生。就是力战则生,守隅则死。

原文: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众寡不相恃,贵贱不相救,上下不相收,卒离而不集,兵和而不齐。

解说:

所谓古之善用兵者:直译为所说的古时善于指挥作战的人。

能使敌人前后不相及:及,策应。直译为能使敌人前后不相策应。

众寡不相恃:恃,依靠。直译为大部队和小部队不相依靠。

贵贱不相救:直译为指挥官和士兵不能相互救援。

上下不相收:收,聚集、联系。直译为上下建制失去联络。

卒离而不集,兵和而不齐:离,分、散;齐,整齐。就是说士卒分散难于集中,对阵交战阵形也不整齐。

原文:

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

解说:

动,行动;止,不战。言我之节制有定,而分合动止则以自由也,善用兵者,能乱人而已不乱。

原文:

敢问:敌众以整,将来,待之若何?曰:先夺其所爱,则听矣。

解说:

敌众以整,将来,待之若何:以,而且。苟遇敌兵多而且整,势将来攻;欲守则未备,欲战则畏其锋,若何而为计耶?

先夺其所爱,则听矣:或积聚所居,或救援所恃,或心腹巢穴所本者,皆是所爱也。就是先夺取敌人关键、有利之处。听,从也。意谓使敌被动,从我意愿。

原文: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

解说:

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主速,重在迅速。就是用兵之理,惟尚神速。并且乘敌人措手不及的时机。

由不虞之道:虞,料想、意料。翻译过来是,走敌人意料不到的道路。

攻其所不戒也:戒,防备、警戒。翻译过来是,攻击敌人没有戒备的地方。

原文:

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掠于饶野,三军足食;谨养而勿劳,并气

积力;运兵计谋,为不可测。

解说:

凡为客之道:客,进入敌国作战的军队。就是起兵伐人者,谓之客。

深入则专:专,齐也。指深入敌境,则军心一致。

主人不克:主,指在本土作战的军队。克,胜也。言在本土作战的军队,无法战胜客军。

掠于饶野,三军足食:饶,丰也、厚也。就是饶野多稼穑sè。翻译过来是,在丰饶的田野上掠取粮草,全军就有足够的给养。

谨养而勿劳,并气积力:谨养,仔细供养,这里指休整。翻译过来是,注意休整部队,不使过于疲劳,增强士气,养精蓄锐。

运兵计谋,为不可测:这句翻译过来意思是,部署兵力,巧设计谋,使敌人无法判断我军企图。

原文: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兵士甚陷则不惧,无所往则固,入深则拘,不得已则斗。

解说:

投之无所往,死且不北:置在必战之地,知死而不退走。就是将士卒置于无路可走的境地,虽死也不会败退。

死,焉不得士人尽力:处于危险境地,士卒死且不惧,岂能不竭尽全力。就是在难地,心并也。

兵士甚陷则不惧:陷于危险,势不独死,三军同心,故不惧也。

无所往则固:往,走也;固,坚也。无路可走,则军心稳固。

入深则拘,不得已则斗:拘,缚也;不得已则斗,就是人穷则死战也。翻译过来是深入敌国,军队就不会涣散。处于这种迫不得已情况,军队就会英勇作战。

原文:

是故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约而亲,不令而信,禁祥去疑,至死无所之。

解说:

不修而戒,不求而得,不令而信:修,修明法令;戒,警戒。不求索其意,自得其力也。就是不明令即自警戒,不强求就能完成任务,不命令就信服法令。

禁祥去疑:祥,吉凶的预兆,指禁止迷信和谣言之事,避免士卒疑虑。

至死无所之:之,往也,指至死不会逃避。

原文:

吾士无余财,非恶货也;无余命,非恶寿也。

解说:

余,多余;货,财物。指我军士卒没有多余的钱财,不是不爱财物,没有多余的命,却去拼死作战,不是不想长寿。

原文:

令发之日,士坐者涕沾襟,臥者涕交颐。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

解说:

令发之日,士坐者涕沾襟,臥者涕交颐:涕,泪也;颐,颊、腮。这句翻译过来是,当作战命令颁发的时候,士兵坐着的泪湿衣襟,躺着的泪流满面。

投之无所往者,诸刿之勇也:诸,专诸,春秋时期吴国的勇士。刿,曹刿,春秋时期鲁国的勇士。翻译过来是,把他们投到无路可走的绝地,就会像专诸和曹刿一样的勇敢了。

原文: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恒山之蛇也。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

解说:

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恒山之蛇也:率然,恒山地区的蛇。此言善于统率部队的人,能使部队像率然那样的蛇。

击其首则尾至,击其尾则首至,击其中则首尾俱至:战国策魏策四,有蛇于此,击其首,其尾救;击其尾,其首救;击其中身,首尾皆救。今梁王天下之中身也。秦攻梁者,是示天下要断山东之脊也;是山东首尾皆救中身之时也。

原文: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解说:

敢问: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直译过来是,请问:“那么可以使军队像“率然”一样吗?”回符是:“可以。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直译过来是,你看那吴国人和越国人是相互仇恨的,但当他们同舟渡河时,他们互相救援就象一个人的左右手。

原文: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齐勇若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

解说:

是故方马埋轮,未足恃也:方马,缚马;埋轮,埋车轮。指缚马埋轮,以示坚守的决心,不足以仗恃。此是假设之辞,亦譬喻之辞,在这里并非实战如此,但也不一定。

如淮海战役中黄维用三百多辆汽车装满沙子,组成汽车防线,显示要与解放军决以死战的决心,但也免不了败亡的命运,

齐勇若一,政之道也:齐,齐心协力。此言使士卒齐心协力如一人,才是治理军队的方法。

刚柔皆得,地之理也:翻译过来是,要使强弱不同的士卒都能发作用,在于地形利用适宜。

原文: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将军之事,静以幽,正以治。能愚士卒之耳目,使民无知。

解说:

故善用兵者,携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直译是,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能使全军携起手来像一个人一样,这是因为客观形势迫使部队不得不这样。

将军之事:将,主也。将军之事,即主持军事之意,将军,在此处非指正式官职。

静以幽,正以治:静,沉着冷静;以,是而的意思;幽,深隐难测。正以治,公正而治理严明。

能愚士卒之耳目,使民无知:愚,蒙蔽。为谋未熟,不欲令士卒知之。

原文:

易其事,革其谋,使民无识,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

解说:

易其事,革其谋,使民无识:前所行之事,旧所发之谋,皆变易之,使人不可知也。就是指变更部暑,改变计谋,使人们无法识破。

易其居,迂其途,使民不得虑:虑,谋也。驻防变换,行军迂回,使人们不得图谋。更其所安之居,迂其所趋之途,无使人能虑也。

原文: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

解说:

帅与之期,如登高而去其梯:期,约战之所也。主帅与军队约战,犹言赋于作战任务,断绝其归路,使之勇往直前。

帅与之深入诸侯之地,而发其机:机,弩机之扳机。指帅与军队深入敌国,如击发弩机射出的箭,可往而不可返。

若驱群羊,驱而往,驱而来,莫知所之:直译为对士卒如同驱赶羊群,赶过去,赶过来,他们不知道要到哪里去。

原文: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

解说:

聚三军之众,投之于险,此谓将军之事也:险,难也。言置三军于险难之境地,是统率军队的要务。

九地之变,屈伸之利,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也:九地之法,不可拘泥,须识变通,可屈则屈,可伸则伸,审所利而已,此乃人情之常理,不可不察。指军队进退、士卒的心态,不可不认真考察。

原文: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四彻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背固前隘者,围地也;无所往者,死地也。

解说:

凡为客之道,深则专,浅则散:专,齐也。此句言在敌国作战,深入则士卒一致,浅进则士卒涣散。

去国越境而师者,绝地也:去国去已之国,越境越人之境。绝,绝望之意。就是说进不及轻,退不及散,在二地之间也。就是双方的缓冲地区。

四彻者,衢地也;入深者,重地也;入浅者,轻地也:翻译过来是,四通八达的地区就是衢地,深入敌国纵深的地区就是重地,进入敌国浅近纵深的地区就是轻地。

背固前隘者,围地也:背后险要,前面狭窄,进退受制于敌之地。

无所往者,死地也:无处可走的地区就是死地。

原文: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轻地,吾将使之属;争地,吾将趋其后;交地,吾将谨其守;衢地,吾将固其结;重地,吾将继其食;圮地,吾将进其途;围地,吾将塞其阙;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

解说:

是故散地,吾将一其志:一其志,就是统一意志。整段话意思是,在散地上,要统一军队意志。

轻地,吾将使之属:属,指连接。在轻地,要使部署相连接。

争地,吾将趋其后:利地在前,当进其后,争地先据者胜,不得者负。

交地,吾将谨其守:直译为,在交地上,就要谨慎防守。

衢地,吾将固其结:固其结,是指结交诸侯使之牢固。就是在衢地,巩固与诸侯的结盟。

重地,吾将继其食:继其食,指使粮相继而不绝也。就是在衢地,要补充军粮保障供给。

圮地,吾将进其途:经圮地,就要迅速通过。

围地,吾将塞其阙:塞其阙,堵塞缺口。就是陷入围地,就要堵塞缺口。还一种说法,意欲突围,却示以固守。

死地,吾将示之以不活:死地,要表示死战的决心。

原文:

故兵之情:围则御,不得已则斗,过则从。

解说:

围则御:穷则同心守御。

过则从:过。绝也。犹言陷入危险境地,士卒听从指挥。

整段翻译过来的意思是,军事上的情形是:被包围就会竭力抵抗,形势险恶,迫不得已就要拼死战斗,深陷危境就会听从指挥。

原文: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

解说:

是故,不知诸侯之谋者,不能预交:预同与。指不了解诸侯的谋略,不能同他结交。

不知山林、险阻、沮泽之形者,不能行军:直译为不熟悉山林、险阻、湖沼,就不能行军。

不用乡导者,不能得地利:在《军争篇》中陈述过,此处重复言其重要。重陈此三者,盖言敌之情状,地之利害,当预知焉。

原文:

四五者,一不知,非王霸之兵也。

解说:

四五者:指九地。九地中,五为客兵,四为主兵,故不合言之而分言之。

一不知,非王霸之兵也:王者,令行于诸夏之国谓之王。霸者,不结成天下诸侯之权。绝天下之交,夺天下之权,故已威得伸而自私。

原文:

故曰:夫王霸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

解说:

夫王霸之兵,伐大国,则其众不得聚:聚,动员、集中。翻译过来是,凡是王霸的军队,进攻大国就能使敌方的军民来不及动员。

威加于敌,则其交不得合:翻译过来是,兵威加在敌人,使其外交不得联合。

原文:

故曰:是故,不争天下之交,不养天下之权,信已之私,威加于敌,故其城可拔,其军可隳。

解说:

隳,坏也。这段翻译过来是,不争取与天下诸联合,削夺其权力,发展自已的势力,施威于敌,这样,可攻克其城邑,毁坏其国都。

原文: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

解说:

施无法之赏,悬无政之令:无法,超出惯例、破格;悬,挂、颁布。无法之赏,谓破格也;无政之令,谓临事应变。

犯三军之众,若使一人:犯,动也,意谓指挥三军之众,如同指挥一个人一样。

原文: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犯之以害,勿告以利。

解说:

犯之以事,勿告以言:事,任务。赋予作战任务,不要告诉任务的意图。

犯之以害,勿告以利:这句意思是,使之完成危险任务,不要告诉有利条件,意在坚定其信心。

原文: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

解说:

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地虽曰亡,力战不亡;地虽曰死,死战不死,故亡者存之基,死者生之本也。此全句谓置军队于危亡之地,然后可以保存;军队陷于死地,然后可以生存。

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指军队陷入危亡的境地才能取胜。

原文:

故为兵之事,在于順详敌之意,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

解说:

故为兵之事,在于顺详敌之意:一种可指我伪为顺应了敌方的意图行动。顺,假借为慎,详,审也。此句另一种意思指慎重地审察敌人的意图。

并敌一向,千里杀将,此谓巧能成事者也:翻译过来意思是,集中主要兵力,选定恰当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所谓巧妙用兵实现克敌制胜的目的。

原文:

是故,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

解说:

政举之日,夷关折符,无通其使:夷,意封锁;符,通行证;使,使节。就是谋定,则闭关以绝其符信,勿通其使。

厉于廊庙之上,以诛其事:厉,砥砺,意为反复推敲。厉还可通砺,是磨刀石的意思。意为研究决定。言在庙堂上反复推敲,以决定战争大事。

原文:

故曰:敌人开阖,必亟入之。先其所爱,微与之期。践墨随敌,以决战事。

解说:

敌人开阖,必亟入之:阖,门扇;亟,急也。指敌人敞开门户,喻敌方出现虚隙。已方必须不失时机地予以突击。

先其所爱,微与之期:期,约合。凡是敌人所爱惜,倚恃以为军者,则先夺之也。微与之期,一作不要与敌约期交战。又作不要泄战期与敌,三作微露战期与敌。

践墨随敌,以决战事:践,通“剗chǎn”,除也。墨,墨守成规。就是要避免墨守成规,随敌情变化来决定作战方案。

原文:

是故,始如处女,敌人开户,后如脱兔,敌不及拒。

解说:

处女示弱,脱免往疾也。全句翻译过来意思是,始如处女般柔弱沉静,敌人放松戒备。后如脱逃之兔一般迅速行动,敌人来不及抗拒。

这样孙子兵法第十一篇《九地篇》我就学习完了。

下一节,我学习孙子兵法第十二篇《火攻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680.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