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是西汉刘向所著的一部先秦历史著作,类属于国别体断代史题材。此书叙写了时间范围上始于战国初年,跨时年,终于在秦国灭亡诸侯六国一统霸业,围绕西周、东周与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的风云外交政事。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游说之士的政治主张和言行策略,展示了东周战国时代的历史特征和社会面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虽然在史学价值上依然算是一份不错的研究文献,但是究其史实可靠性与《左传》《国语》等却又存在不小的的出入。如其中广为流传的精彩篇章《唐雎不辱使命》与史实严重不符,纯属虚构,然而其文学魅力夺目炫耀,令无数文人学者折服敬仰。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莫过于不同于以往所读的儒学经典、古代典籍那般推崇仁义礼智信,而且更多地像《鬼谷子》《老游残记》和现代臭名昭著的《厚黑学》等在生活与职场里勾心斗角,钻营权术,费尽心思地追名逐利。
大国与大国之间的紧张对峙,大国与小国之间的拉拢制约,衰落的周室在强势的诸侯国中的夹缝求生,东周与西周的对抗较量。
在《战国策》中最精彩的莫过于其游说之士无比高超的论辩之术,或旁征博引,或善用寓言,或引喻设譬,或夸大渲染,或鞭辟入里,或恢宏铺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体现出极强的逻辑思维和心理把握。如书中所叙“此臣之所谓比之堂上,禽将户内,拔城与尊俎之间,折冲席上者也。”未出宴席的桌子,就战胜了千里以外的敌人。就如《孙子兵法》所言,“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最高明的用兵是通过计谋来取胜,其次是运用外交手段来挫败敌人,再次才是用武力使敌人屈服,最下策是攻打敌人的城池。所以攻城是最愚蠢的阴谋,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何况在敌强我弱时无异于自求速死,而三寸不烂之舌便能不动用武力在酒席上或制敌取胜,或救国救民,保国家根基,捍国家尊严。
如在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中,颜率以九鼎为诱惑借齐兵解决东周的燃眉之急,却在齐王索要九鼎时以其他国家对九鼎的虎视眈眈难以借道,且对九鼎的重量极其夸张,言需九九八十一万人牵拉为由让齐宣王放弃求取九鼎的打算。在读者都误以为东周刚脱虎口又陷狼穴,只能坐以待毙的时候,却在颜率的机警过人的辞令中欲要熊熊燃起的烽火又无声无息地吹散了,硬是让敌国吃了个哑巴亏。
如果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没有尔虞我诈,没有反复无常,没有那么地贪图利益,而是建立可靠的盟约,那么可能会彼此相安无事,天下太平。但就是因为国家之间经常互相背叛,有着过河拆桥,忘恩负义的前科,彼此充满猜忌和矛盾,难以团结一心,让敌人的派人挑拨离间百试不爽。所以,最后苏秦合纵制秦失败的大部分原因根源于此。
事与愿违的时候自己反面去杠往往更可能奏效,比如西周不肯给东周放水种水稻,苏子把给东周放水作为是东周被西周牵制的一个劣势去说服西周,不仅给东周办的事成功还受到了两国的赏金。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干着“为渊驱鱼,为丛驱雀”的傻事。张仪三番五次在秦王面前说陈轸的坏话,毁其背秦投楚,陈珍以“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卖仆妾售乎闾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为道理论证,如果自己不忠于秦王,楚国也不会认为自己会忠于他们,来反面印证自己对秦的忠心耿耿,更是用了楚人有两妻,客人愿意娶骂过他的长妻,却抛弃与他调情的少妻的寓言故事,表明自己清白正直的心迹,总而言之,“清者自清,明者自明”,互相拆台总会显得当事人东窗事发、气急败坏,为人格局狭小,泼妇骂街是自损形象,任谁都不会喜欢,不如顺水推舟,直面问题。从这些辩驳的角度看,貌似事情发展不合情理但是换个角度又会觉得理所应当,得出不一样的结论。楚国攻打韩国,东周却用粮食出手援助,按乎常理,楚王可以发怒威胁东周,但却被劝解为防止东周去其它国家联盟,扩大敌对力量而且谅解东周使其感恩戴德。
除了官场人际上的谋略权术,全书字里行间都溢满着珍珠般光华流彩的处世真理,领人醍醐灌顶,如在卫人娶新娘中,虽然能看出新娘操持家事的才能出众,但她只是一个刚刚过门的新人,有着类似于“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宣示自己的能力,但却操之过急落下个遭人耻笑的下场。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其中牵涉渊源尚未摸清,仍为理清自己的思绪,熟悉自身所处的境地,还没有站住脚,就忙着炫耀自己的本事,没有建立群众基础树立威严,不仅不会使人信服,更会显得肤浅、幼稚和不稳重。说话不合时宜,做事莽撞冒失的根本原因是自身的争强好胜,不懂世故,做事欠缺考虑。所以我们切忌说话脱口而出,在说话之前一定要仔细考量一番,免得引起他人的反感。
不少的警世恒言由此流传千古文坛,由寻常百姓家稚子的朗朗诵读声流出。“君子交绝,不出恶声。”表现了君子之间交往时看似平淡若水,实为干净纯洁而不是“甘若醴”那般掺杂各种利害,交之以礼,而绝交亦然,不发难抹黑,不下井落石,若不是心胸坦荡,胸怀宽广,怎么能有如此涵养,尊重他人,心平气和也谓是“仁不轻绝,智不轻怨”的原则吧;也是“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贤者任重而行恭,知者功大而辞顺。”、“晚食以当肉,安步以当车,无罪以当贵,清净贞正以自虞”皆体现了高尚的为人操守,淡泊谦逊的品格修养,令读者叹为清风道骨的仙人的同时神追意往。“行义不顾毁誉”、“言不取苟合,行不取苟容”是俯仰不愧于天的光明磊落,坚定追寻自己内心道义,不随便因为外界褒贬就轻易改变自己的心意,更不会曲意逢迎,改变自己的原则。
仅仅这一本书就有如此耐人寻味,而中华上下五千年中灿烂光辉的文化遗产中,无数的智慧结晶,文坛艺术百花齐放,科技日新月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反观当今,从封建社会到今天的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的太平盛世中,百姓安居乐业,国富业昌。
即使是在这场举国万众一心的疫情攻坚战中,再一次让我们目睹中国人民伟大的集体智慧和集体力量,再次感动于党始终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再次领悟到衍生于绵亘五千年的生生不息的中国强大的历史自信和磅礴根基,是党中央和无数革命仁人志士一步一个脚印为祖国探索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又一次的成功实践,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势,依靠群众力量,“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充分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强大的动员能力、组织能力和整合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是完全可以转化为治理效能的。生于华夏,何其有幸。
地大物博的中华九州同样是一个多难之邦,但是无论是这次党和政府的迅速响应和部署动员下的防疫形势大好,还是过去峥嵘岁月里无数次鲜活经历,都将使中国人民一如既往地拥护党、支持党、跟党走的道路上迈出坚定步伐。
社会群众乃至世界各国的力量从四面八方涌来,支援武汉,支援防疫,让我们感受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的人类地球村下的共呼吸、同命运。这一年是中国英雄涌现的时代。当得知疫情如洪水猛兽般气势汹汹,蔓延在人们心里的是震惊、是无措、是恐惧、是焦虑,是百感交集。在危及于每一位炎黄子孙的幸福的紧要关头,伟大的中华民族再次像过去的峥嵘岁月一样拧成一股绳,拿出必胜的决心和勇气,团结一心,奋战到底。所谓“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泱泱华夏的每一寸疆土上都发生着英雄的故事,演绎着舍家为国的民族大义,传来的每一段激动人心的突破进展都为武汉为中国带来希望的甘霖和必胜的决心。
其中不乏为国奔走出力的新时代青年典范,无数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将会伴随中国梦,激励着我们刻苦学习,用知识武装自己,培养自身过硬的本领,顽强拼搏,时刻准备着投入革命建设队伍,带着祖国的信任,从人民的手中接过历史责任的交接棒,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