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万里长城300年的千里长城,界分齐鲁,

说到我们中国的长城,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修建东起河北山海关、西至甘肃嘉峪关的“万里长城”。殊不知,比“万里长城”还早年修筑的齐鲁大地的“齐长城”,被世人誉为“中国长城之父”。图为无人机航拍的齐长城天门关(左边是济南市章丘区垛庄镇的南麦腰村,右面是济南市莱芜区大王庄镇的独路村)。(王子瑞摄)

齐长城始建于春秋时期,历时多年完成于战国时期,是我国最古老的四大长城之一,横亘于山东中部,蜿蜒.9公里,史称千里长城,迄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我国保存状况较好、有准确遗迹可考、年代最早的古代长城,被誉为、“世界壁垒之最”,是历史上著名的军事防线。年6月25日,由国务院公布齐长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齐长城为齐王齐桓公所建,最早载于《管子》:“长城之阳,鲁也。长城之阴,齐也”。司马迁《史记·楚式家》中载:“乘山岭之上筑长城,东至海,西至济洲,千余里以备楚”。图为无人机航拍的齐长城天门关附近山岭上的长城遗迹。

齐长城的修建,为巩固齐国国防,称霸诸侯发挥了巨大作用。《战国策.秦策》中有这样一段:“昔者齐,南破荆,中破宋,西服秦,北破燕,中使韩魏之君,地广而兵强,战胜攻取,诏令天下,济清河浊,足以为限,长城巨防,足以为塞。”这里的长城巨防就是齐长城,它与海岱河济共同筑成了齐国边境坚不可摧的防线。图为齐长城天门关附近山岭上的长城遗迹。

齐鲁交界处的泰沂山脉,具备修筑长城的自然条件,故齐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为了加强防御而修建了长城。齐长城利用山险替代长城,节省了不少的人财物。图为无人机航拍的齐长城天门关附近山岭上的长城遗迹。

位于垛庄镇南麦腰村南两公里处的天门关,历来是齐国方面的垛庄通往路过方面的后关独路、大槐树、下港、黄前、山口以及直通泰安的重要通道和必由之路,地势险要,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据当地老人说,天门关楼高约8米,门洞高8米,进深8米,关上阁楼横额书有“天门关”三个大字。图为当地民众于年在关东阳坡上重建的“城皇(隍)庙”。

齐长城体现了一种积极防御、以守为攻的军事思想,历史上著名的北杏之盟、长勺之战都发生在齐长城内外。作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天下的产物,齐长城是我国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图为地图上显示的齐长城天门关与济南、泰安、莱芜、章丘的位置关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13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