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王应麟著传统启蒙《三字经》云:“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项橐(xiàngtuó),传说春秋时期莒国或鲁国的一位神童,能言善辩,擅据理力争,勤于思索,举一反三,无师自通。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圣童”、“圣小儿”。《战国策·秦策五》:“甘罗曰:‘夫项槖生七岁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言叱也?’”《淮南子·修务训》:“夫项托七岁为孔子师,孔子有以听其言也。”后以“项橐”代称早慧的儿童。
中间推鸠车的儿童项橐
后世传说孔子被项橐难倒这类故事颇多,比如于隋唐之际敦煌变文《孔子项诧(即项橐)相问书》记载:
孔子师项橐
夫子曰:“汝年虽少,知事甚大。”小儿答曰:“吾闻鱼生三日,游于江海;兔生三日,盘地三亩;马生三月,趁及其母;人生三月,知识父母。天生自然,何言大小!”
夫子曰:“吾与汝平却天下,可得已否?”小儿答曰:“天下不可平也,或有高山,或有江海,或有公卿,或有奴婢,是以不可平也。”
夫子曰:“吾以汝平却高山,塞却江海,除却公卿,弃却奴婢,天下荡荡,岂不平乎?”小儿答曰:“平却高山,兽无所依;塞却江海,鱼无所归;除却公卿,人作是非;弃却奴婢,君子使谁?”
“人小鬼大”的项橐,虽然聪慧,却英年早逝。因为他为孔子师的典故,在尊道崇儒的汉朝,项橐被尊为“鬼中之圣”、“小儿神”,在汉魏晋以迄南朝的道教仙鬼谱系中,地位相当崇高。《抱朴子内篇》卷3“对俗”有“势可以总摄罗酆,威可以叱咤项梁成(项橐)”。在南朝梁陶弘景所作的《真灵位业图》中七个等级中,项橐列第三层左位之末,要比天师道的祖师张道陵、战国名宿鬼谷子、谋圣张良和上古仙人赤松子高出一个等级。在北朝,北周道教类书《无上秘要》“得太极道人名品”中亦有:“大项,项橐者。”,项橐被归入得太极道者。
鬼圣——蓬莱司马根据四川大学姜生教授的研究,在汉墓画像中,项橐往往与老子和孔子二圣及颜回和子夏等孔门高足同在一个空间,站在大神太上老君一侧呈与孔子对话状态,这种图像配置模式,及其蕴含的项橐的崇高地位。
孔子见老子,中间是项橐(陕西靖边东汉墓出土彩绘壁画“双圣图”)
根据《元始上真众仙记》记载:“孔丘为大极上真公,治九嶷山。颜回受书,初为明泉侍郎,后为三天司真。七十二人,受名玄洲。门徒三千,不经北酆(酆都)之门(纣绝阴天宫)。项仪山(项橐)为蓬莱司马。”《尚书帝验期》有:“王母之国在西荒。凡得道受书者,皆朝王母于昆仑之阙。”汉画中孔子携众弟子往见老子的故事,所表现的当是死者孔子及众弟子前往拜谒手握“仙录”的太上老君,以“得道受书”,然后又持书赴昆仑朝见西王母,以得药成仙。
升仙的“接引道人”也就是说在汉代人的鬼界信仰结构中,人死后究竟是成仙还是做鬼,其命运将由太上老君(主仙录)与鬼帝北太帝君炎帝神农氏(主鬼录)来决定。人们相信,若死后能得拜见太上老君,“得道受书”,则将与普通人不同,可免受鬼官之考谪,而获升天成仙。而觐见太上老君的前提,就是要在酆都六天宫的第三天宫——耐犯武城天宫(相当于幽冥界的蓬莱,),先见古圣贤“蓬莱司马”、“鬼圣”项橐,由项橐引导去拜见太上老君。所以,干宝在《搜神记》中说到“亲大圣兮项良成”句,表明死后可望与项良成相见,正合乎孔见老汉画之功能———死后往拜老君而得仙,而项橐总是与老君相伴,受众鬼之拜。
《真灵位业图》第三等级仙人南朝梁,陶弘景作道教第一部最全本神仙谱系——《真灵位业图》。该书是一个较为系统的道教神谱,包括历史上的帝王、将相或圣人先贤、道教领袖、神话人物等。将神仙分为七个等级,高低有别,以第一等级为最高。而项橐列第三层左位之末,要比天师道的祖师张道陵、战国名宿鬼谷子、谋圣张良和上古仙人赤松子高出一个等级。在北朝,北周道教类书《无上秘要》卷84“得太极道人名品”中亦有:“大项,项橐者。”,项橐被归入得太极道者。
明清时代的项橐信仰从汉墓画像到唐代世俗文学,“鬼之圣者”、“蓬莱司马”项橐在道教的神仙谱系中一直据崇高位格。不过,随着佛教的传入、道教的变化和三教合流,项橐不在是太上老君的副手和成仙的把关者,但是作为“小儿神”和地方保护神民间祠祭一直延续到明清。
先圣大王显圣灭蝗按照明代黄榆《双槐岁钞》卷6“先圣大王”条记载,明英宗正统元年()春,河北发生蝗灾,朝廷“分命大臣捕之”。工部右侍郎邵旻被派到保定,当地乡民说满城县之南门有“先圣大王祠”,以前遇到蝗灾前往祈祷,都很灵验。“时天久不雨,蝗生遍野,捕之愈盛。”邵旻按照老人的意见前往祈祷,旬月间,蝗灾果然熄灭,于是勒石以彰神功。“神姓项名橐,周末鲁人,年八岁,孔子见而奇之,十岁而亡,时人尸而祝之,号小儿神。”
项橐家乡在日照小儿山清代《日照县志·山川》载:小儿山,县西南八十里,世传难孔子小儿故里,下有小儿庙。按:“项橐七岁为孔子师。人物考为袁家庄人,即是此也。”在圣公山一带,有关项橐的神话故事很多:例如“圣公捉妖”、“圣公乞雨”、“圣公讨签”、“项橐托梦”、“项橐显灵”、“项母避难”、“凤凰楼子”、“神泉水香”、“金鸡报晓”等,其影响力很大,皆与项橐有缘,深为民所赞。
圣公山项橐庙
参考文献:姜生:“鬼圣项橐考”,《敦煌学辑刊》,年第2期。
姜生:“汉画孔子见老子与汉代道教仪式”,《文史哲》,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