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跟着南师学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经著有一本《历史的经验》,里面重点介绍了《战国策》、《左传》、《长短经》,和道家关于谋略的书籍。今天跟着先生的脚步,着重了解一下唐代纵横家赵蕤的《长短经》。《长短经》又叫《反经》,是唐朝末期纵横家赵蕤所著。依在下的浅见,纵横家是有为辅佐之术,以主动的权谋治世,从这个角度出发为社会做贡献,以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并实现个人胸中抱负。南怀瑾老师在该书的开头,说自己不为学术研究,就像“三家村里的落第秀才,潦倒穷酸的老学究,在瓜棚豆架下,开讲《三国演义》、《封神榜》等小说”一样。所以,他一再说“我当忏悔”,生怕“有欺世盗名的罪过”。但是南老又是极认真的,要求自己必须严格的负责,因为“谋略”是一把刀,“它的本身没有善恶,用得好是救人的,用不好,的确是害人的”,所以“觉得负担很重。”介绍了这一背景以后,就来让南师带着,学习一下里面的一些内容。本篇还涉及不到太多的权谋之术,主要是介绍该经的基本立意,以及书中对传统儒家思想的一些看法。一、什么是“用师者王,用友者霸,用徒者亡”。上面这句话本是儒家的思想,是孔子的著名弟子曾子所讲的,是领导人的用人之道,似乎可以归为“以德御人”,但是它确实也属于一种谋略,一种高级的用人艺术,而且纵横家也用。用师者王:即把人才当做老师来使用,这是“成王之道”。历史的经验,汤用伊尹,燕昭王用郭隗,周武王用姜子牙为“尚父”,都是用师,按南师的原话就是“领导人非常谦虚,找一个师来用,便‘王天下’成大功。”用友者霸:就是领导者对下属和人才像兄弟朋友一样。例如齐桓公用管仲,刘邦用萧何、韩信、陈平、张良,苻坚用王猛,刘备用诸葛亮等等,都是待之如友,用人不疑,于是成就了一番霸业。用徒者亡:则是指专用言听计从、唯唯诺诺听命的人,那是必然会是失败的命运。南师说,“这是曾子体察古今的历史经验,而后据以说明历史兴衰成败的大原则。”大家熟悉的三国,这样的例子就很多。二、《长短经》等三本书的区别所在。这是南师讲述的,他说,汉代刘向的《战国策》,集中了当时以及古代关于谋略方面的东西,性质完全偏重于谋略,记载的都是智谋权术之学。左丘明著的《左传》,其主旨是以道德仁义作标准,虽然是一本谋略的书,但比较注重于经论,也就是大原则不变。而《长短经》——反经,则是站在一个相对的角度看问题,没有绝对的善与恶,原则就是一个“变”字。南师在这里讲了《易经》的互变原理,易经就是讲变化的,没有一个事物不在变化之中。纵横家的文化起源,同样来源于《易经》。所以南师说,“反经的原则就在这里”,因为“古今无定法”。三、为什么说“古今无定法”。《长短经》的原文说:“臣闻三代之亡,非法亡也,御法者非其人矣。故知法也者,先王之陈述,苟非其人,道不虚行。”南师解释道,“法本身没有好坏,统御法的人,领导的人不对,就会弄坏。”所以“实际上做坏做好,还是要靠人。”南师进一步解释说,“在反经的纵横家看来,儒家所讲的‘仁义’,道家所讲的‘道德’这些名称,都不过是政治的一种措施、一种方法而已”,所以根本“不用标榜”。这里要声明一点,这个是纵横家赵蕤的观点,不是南师自己的观点(多学南师的书即可知),当然也不是笔者的观点,学习只是为了“取其精华”。四、仁爱过分以后的流弊。原书说:“故仁者,所以博施于物,亦所以生偏私——反仁也。”书里说仁者是“博施于物”的,但是如果过了头就会“生偏私”造成“反仁”。要不怎么叫“反经”呢,这就开始“反”了,后面也都是这个结构,都是反着来说理的。开始讲故事,一正一反的讲。南师也讲了一个北宋名相王旦的故事。王旦是一个表面不仁,内心真“仁”的人~感觉这句话有些绕口。他总爱训斥下属,而且是当面训斥。但是暗地里,所有他训过的人,几乎都是被他提拔起来的,用为国之栋梁。直到王旦宰相逝世后,大家才知道自己是被王旦宰相提拔起来的。当时的副宰相范仲淹非常的不理解,曾经当面问他,为什么提拔了某人而不让他本人知道呢?王旦说,我提拔人,就是为国家遴选人才,为什么要让被提拔的人知道这件事,进而领我这个私人的情呢?所以,《反经》的原文又说,“孔子曰:天子爱天下,诸侯爱境内,不得过所爱者,恶私惠也。故知偏私之仁,王者恶之也。”意思就是,上大夫不受私恩。南师解释道“只要偏重仁爱,偏私就会来。”下面是一个反例。南师说“自古府主败亡者多仁慈而不智,项羽、梁武帝等人,其例甚多。”那就讲讲梁武帝的仁爱故事。梁武帝萧衍十分仁慈,看见执行死刑的犯人,就留着眼泪请求宽恕他们,久之,梁国上下都不拿国家法律和武帝当回事了。梁武帝没有儿子的时候,曾经收养了弟弟临川王的儿子萧正德为子,后来梁武帝有了自己的儿子。萧正德一看没希望当太子了,就赌气投降了北魏。北魏并不“鸟”他,萧正德居然厚着脸皮又回来了,对这种“叛国者”,梁武帝居然骂了萧正德一顿就完事了,嘛事都木有。后来,正是这个萧正德,跟侯景勾结起来,把梁武帝包围在文德殿,把这个一直宽厚对待他的人饿死了。王旦似不仁而真仁,这才是真正的“仁”;梁武帝似仁而真不仁,仁了却没有达到“大仁”的效果。所以,在其位者就应谋其事,过了度会质变~一旦过度,性质都变了。五、学点权谋有没有用。篇幅关系,这本《反经》和南师《历史的经验》,今天只能说到这里了。后面会有对儒家的义,礼,乐的“反经”的解释,以及对其他几本传统文化书籍的解读。学点权谋有没有用呢?南师的解释,他老人家自来“童心未泯”,喜欢研究传统国学。因为看到这个明师的书籍,同样喜欢读书的笔者,情不自禁的想跟着学习一下。南师说感觉心里沉重,怕讲错了,又怕别人学了出问题。自己同样是这个心理。但是有南师他老人家这位明师的讲解,又实在舍不得不学。就像《长短经》和南师的简介一样,法无定法,刀可杀人也可救人,所以还是愿意继续学习纵横学,把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传播一下下。虽然自己可能永远不会使用这些谋略,但不见得没有志在经世的仁人志士,用它来造福社会,造福我中华,造福百姓。所以,这些传统文化最好不要消失,都是祖先圣者留下的宝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9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