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推人文日新文学素养基础读本让人百

今日推荐:《人文日新:文学素养基础读本》作者:邱道学;朱亮;胡静;陈媛媛;宫睿哲;李群;那妮;牛宁宁;舒迟。搜索书名开始观看吧~

-----精选段落-----

滴水藏海

18.华而不实,怨之所聚也。(《左传·文公五年》)

19.吃一堑,长一智。(引申自《左传·昭公二十九年》)

〔堑〕壕沟,比喻困难、挫折。

20.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襄公十一年》)

21.量力而行之,相时而动。(《左传·隐公十一年》)

〔量〕估量。〔行〕行事。

《战国策》名句选读

(一)

1.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战国策·楚策》)

2.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引申自《战国策·秦策》)

3.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战国策·赵策》)

4.鹬蚌相争,渔翁得利。(引申自《战国策·燕策》)

5.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

6.以财交者,财尽则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战国策·楚策》)

7.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战国策·燕策》)

8.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战国策·齐策》)

9.人之有德于我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战国策·魏策》)

10.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战国策·赵策》)

11.宁为鸡口,无为牛后。(《战国策·韩策》)

12.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战国策·燕策》)

(二)

13.骐骥盛壮之时,一日而驰千里;至其衰也,驽马先之。(《战国策·燕策》)

14.日中则移,月满则亏,物盛则衰。(《战国策·秦策》)

15.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战国策·秦策》)

16.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战国策·齐策》)

17.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战国策·秦策》)

18.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战国策·秦策》)

19.谋泄者,事无功;计不决者,名不成。(《战国策·齐策》)

20.赏必加于有功,刑必断于有罪。(《战国策·秦策》)

21.从政有经,而令行为上。(《战国策·赵策》)

22.数战则民劳,久师则兵弊。(《战国策·燕策》)

《管子》名句选读

(一)

1.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管子·牧民》)

2.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

3.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管子·五行》)

4.“独王之国,劳而多祸;独国之君,卑而不威。”(《管子·形势》)

5.誉不虚出,而患不独生,福不择家,祸不索人。(《管子·禁藏》)

背后的哲理:尊重客观事实和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

6.事者生于虑,成于务,失于傲。不虑则不生,不务则不成,不傲则不失。(《管子·乘马》)

背后的哲理:要有积极的人生观、谦虚谨慎的人生态度,要有忧患意识。

7.上下不和,令乃不行。(《管子·形势》)

(二)

8.原始计实,本其所生。(《管子·白心》)

〔原〕推究。〔本〕探索。

9.不作无补之功,不为无益之事。(《管子·禁藏》)

背后的哲理:有所为,有所不为。

10.仁从中出,义从外作。(《管子·戒》)

背后的哲理:内因起决定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1.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管子·九守》)

背后的哲理: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12.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管子·任法》)

13.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管子·白心》)

14.善气迎人,亲如兄弟,恶气迎人,害于兵戈。(《管子·心术下》)

(三)

15.圣人能辅时,不能违时。智者善谋,不如当时。(《管子·霸言》)

〔辅时〕适应时势行事。〔违时〕违背时势行事。

16.千里之路,不可扶以绳;万家之都,不可平以准。言大人之行,不必以先帝常,义立之谓贤。(《管子·宙合》)

〔准〕古代测量水平的仪器。

17.天下不患无财,患无人以分之。(《管子·牧民》)

18.君子使物,不为物使,得一之理。(《管子·内业》)

19.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明主不厌人,故能成其众;

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管子·形势解》)

〔辞〕推脱、拒绝。〔厌〕厌烦。

20.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大学》名句选读

(一)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第一章)

〔亲〕通“新”,这里是使动用法。另有一说认为“亲民”是亲近爱抚民众的意思。

2.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第一章)

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第一章)

4.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第一章)

5.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第三章)

〔苟〕如果,假使。

(二)

6.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第四章)

7.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第四章)

8.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第七章)

9.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第八章)

10.人莫知其子之恶,莫知其苗之硕。(第九章)

11.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第十一章)

12.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第十一章)

(三)

13.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第七章)

〔谦〕同“慊”,满足。

14.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第四章)

15.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已而后非诸人。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未之有也。(第十章)

16.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悌,上恤孤而民不倍。(第十一章)

17.道得众,则得国;失众,则失国。(第十一章)

18.财聚则民散,财散则民聚。(第十一章)

19.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第十一章)

《中庸》名句选读

(一)

1.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第一章)

〔见(xiàn)〕显现,明显。〔乎〕于。

2.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反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第二章)

〔中庸〕即中和。庸,“常”的意思。〔忌惮〕顾忌和畏惧。

3.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第九章)

〔爵〕爵值。〔禄〕官吏的薪俸。〔辞〕放弃。〔蹈〕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76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