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王国的终极对决司马错与古蜀王国的大

儿童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news.39.net/bjzkhbzy/171218/5940516.html
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於秦

自古以来,地处长江上游的势力,在战略上往往比中下游的势力更具优势,自先秦到宋元,这种上游势力攻灭下游势力的历史常常发生。三国时期魏国军队自蜀国,顺长江而下,攻灭东吴;蒙元以大迂回战略,占据巴蜀,突进华中,形成对江南的彻底包围,最终灭掉南宋。这些战略的实施,有个不能忽视的地方,就是蜀国。

三国时期魏灭蜀国的战略,发生在公元年左右。此时精通战略兵法的司马懿诸葛亮等人皆已作古,而这些谋臣在当年东汉灭亡之际,就已经深刻认识到蜀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所谓“三分天下,蜀汉必居其一”成为共识,也是刘备家族赖以生存立国的基础。当时的三国混战,数十年的战乱,皆由此战略所引发。战争即是如此,任何腥风血雨,都无法掩藏胜利者的决断。而在更早的战国时代,也有一位将军,他在早于三国时代五百年的时期,就能认识到蜀国的地理优势。那么,他究竟是谁呢?

这个人的出现,其实源于一场秦庭的辩论。当时在场的,有历史上非常著名的秦惠文王,有主张连横策略的张仪,还有就是这位军中战将司马错。此时的秦国,经商鞅变法,已经具有较为强大的军事实力,在与魏国的数次战争中,皆已取得显著的胜果。秦国更加主动的参与到中原事务和称霸战争之中。张仪是秦惠文王的爱臣,秦国的外交战略尽出其身。《史记》:“苴蜀相攻击,各来告急於秦。”巴蜀内部诸侯国发生战争,皆有求于秦国相助。张仪认为巴蜀“道险狭难至,而韩又来侵秦”,建议秦惠文王先攻韩国,再伐蜀国。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於惠王之前

司马错与张仪的政治主张是不同,主张攻蜀。张仪主张进攻韩国,占据周王畿,挟天子以令诸侯,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称霸中原。这个办法对于秦惠文王具有相当的诱惑性,而且张仪作为其重用之臣,似乎秦惠文王更会偏向于倾听张仪的意见。

《史记》载:“司马错与张仪争论於惠王之前”,司马错并未屈就于张仪的观点,其认为“得其地足以广国,取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焉。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海而天下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附也”,此战之谋略,即为秦国增加超乎百倍之财富,更在中原列国称霸之背后,保留下重要的后手。

蜀国据天险,与楚国相邻,数百年尚能独善其身,不为楚国所灭,可见其地理之优越,而若秦国占据其地,即可将其作为超级大后方,可作军备物资供应地,又可作为后续力量蓄积池,秦惠文王稍微思之,即可作决定,史书载:“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贬蜀王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浮大船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

当然,对秦惠文王更大的诱惑,乃是司马错的其他观点,《战国策》载,司马错曾在辩论中言明:“水通于楚,有巴之劲卒,浮大船船以东向楚,楚地可得,得蜀则得楚,楚亡则天下并矣!”这是极大的刺激秦惠文王的内心的论调。

楚国为当世之最大诸侯国,且疆域最为辽阔,声望最为隆厚,楚怀王攻灭江南,独持南方,是统一天下的种子选手。而秦惠文王的后宫之中,最为宠爱之人亦是来自楚国。这种对内征服女人的母国,对外征服最强者的欲望,就成为秦惠文王的决断的导引。司马错也因此战而成名,后来的平定蜀乱、伐魏攻楚等战役中,皆活跃着司马错的身影。在司马错的心中,那盘借蜀灭楚的大棋已经展开,自攻灭蜀国的开始,秦国统一全国的战争,其实就已经进入新的阶段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