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是史官世家吗祖上有哪些著名人物

司马迁巨作《史记》

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和父亲司马谈相继为西汉太史令。司马迁自幼聪慧,十岁便能阅读和背诵古文,二十岁开始游历全国、考察风土民情和探究历代先贤的故事。担任太史令后,一直都没有忘记司马谈临终前的嘱咐:“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后因为李陵投降之事之事辩解而受宫刑,忍辱负重,终于完成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除了司马迁父子俩是史官外,他们是史官世家吗?祖上都有哪些著名人物和事迹?让小编带大家来一起了解下。

司马迁剧照

传说重、黎两家从上古时期的颛顼时期到西周末年宣王时期,一直掌管天文、地理和历史记载。周宣王时期由于重、黎的后代丧失职守,任命司马迁的先祖掌管周史,但到了东周惠王和襄王时期,由于王朝动荡,司马家族离开周王朝的王畿之地洛阳,来到晋国。后来随着时代的变迁,司马家族分别搬迁到了卫国、赵国和秦国,在赵国的族人以剑术显扬于世;而在秦国的则以武将为主,最著名的先祖莫过于司马错,司马错的孙子司马靳是白起的部署,共同参加了长平之战,后一起被秦昭襄王赐死在杜邮。而在秦、汉时代司马家族多担任普通的文职官员,直到司马谈才开始担任太史令,此时距先祖离开洛阳已经五百多年了。

司马错影视照

那为何说司马迁先祖最著名的莫过于司马错呢,这还要从《战国策》中的《司马错论伐蜀》说起。话说秦惠王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张仪担任秦国相国之位,提出了著名的连横策略,以应对崤山以东其他六国的合纵战略,获得惠王的无比信任。当时的四川、重庆地区由蜀国、巴国和苴国三个国家组成,三国都想占领对方的地盘以扩大自身实力,此时蜀苴两国相互攻击,为了吞并对方都向秦国求救,秦惠王陷入了先伐蜀还是先伐韩的两难困境。

张仪影视照

以相国张仪为代表的文官支持伐韩,而以司马错将军为代表的武官支持伐蜀,于是两人在朝堂展开了辩论。

张仪认为东出伐韩,可以占领韩国的国土,声讨周王朝的罪过,夺取周朝的传国之宝,然后挟天子以令诸侯,这才是霸王之道;而蜀国地处偏远,不值得劳民伤财回去占领,即使打胜也不能获得实际利益。

司马错则认为只有扩充土地、实行仁政才能富国强兵和号令天下,而秦国土地贫瘠国力较弱,出兵伐蜀可以占领富庶的土地提升国力,而且蜀国地处偏僻、君主又残暴,即使吞并蜀国也不会被天下诸侯国声讨,这是一举两得名利双收的事情;如果伐韩、劫持周天子,则会引来其他诸侯国共同攻击,胜败难料。

于是秦惠王任命司马错伐蜀,十个月就占领了蜀国,将蜀国的国君贬为蜀侯。自此秦国国土面积大增,国力大增!奠定了秦国统一全国的物质基础。昭襄王时期,蜀国发生过一次叛变,又是司马错率兵一举平定叛乱。所以说司马错是司马迁先祖在历史上留下笔墨最多的一人,也是最著名的一人。

你们赞同小编的意见吗?欢迎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0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