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国,无疑是中国文明的正源,也无疑是中国历史上最被错讹和误解的朝代。
它是一个历史黑洞,亦是一个巨大的兴亡之谜。
秦帝国过于完美却太过短暂,五百多年的奠基(从秦立诸侯算起),铸就了一个中国历史上最自由奔放,充满活力的黄金时代,却只有短短的十五年生命,伴随着咸阳的一场大火,他轰鸣而亡。
秦帝国的不幸,不在于它的轰然崩塌,而在于它不公的历史地位,在于百千年之后的我们,所谓华夏族后裔的我们。
太多的通俗小说,民间传说,影视作品甚至是史料都对秦帝国的进行了过于片面狭隘的解读和描述,甚至说为放肆亵渎也不为过。
直到岁月长河流到我辈,这个原本属于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朝代,这个几乎完胜大体同期的古希腊文明的朝代,已经被抹灭的狰狞可恐,面目全非了。
很多人只知道,我们是一个黄皮肤,黑头发,写方块字,讲单音节的种族。也很多人只知道,在元代以前,中国一直是世界文明的核心,西方世界都只是当时的“周边文明”。却唯独鲜有人知道,这所有的一切,这所有的根基和源头,大秦帝国居功至伟。
太多人对于秦帝国的了解停留在了“暴政”这两个字上,却没有真正客观地去解读过和探索过这个帝国背后暗藏的巨大文明。儒家的口诛笔伐,误导了太多的后生晚辈,把秦帝国完完全全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几乎永不复生。
有人说,秦帝国的暴政是毋庸置疑的。因为他“焚书坑儒”、因为“禁议禁学”,因为他让孟姜女哭倒了长城…而不知当你了解了这些事件的前因后果,和当时所处的历史环境之后,然后再将你推上帝国统治者的宝座之后,你会不会就不这么想了呢?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在这里要感激孙老,感激他倾毕生文史沉淀,历16年白发之功,来为我们重塑那个“求变图存”的伟大时代,来为我们解开中国历史上最伟大帝国的崛起和衰落之谜,亦拨开华夏原生文明源头的沉沉雾霭,让我们能够一睹中国原生文明的光荣与梦想。
本书故事的脉络大体从春秋末年开始,讲述了面临亡国之难的秦国,从秦孝公开始,披荆斩棘,经过六代七君和无数千古名臣的不懈努力,最终扫灭六合而一统天下的艰辛悲壮历程。
全书一共6部11册,倾力讲诉大秦前后余年的血雨故事。为了尽最大可能的让读者了解秦帝国,孙老也是煞费苦心,将《史记》、《战国策》等较权威史书的内容运用的淋漓精致,在部分史事中又充分发挥自身才智,把那一历史重要时期的帝王将相写的如此有风神,将史事、将现代人的思考通过《大秦帝国》这部宏伟巨作呈现给大家,令人读之激情澎湃,时而幽然神往,时而叹息连连。
整部书行文流水般的将整个大秦的兴亡展现给读者,毫无违和感,即使是一个素然认为历史寡然无味的人也会对它爱不释手,除了《明朝那些事儿》,目前几乎尚不存在如此影响力的历史著作。无法想象孙老在写这篇巨作时所经历的艰辛,也无法想象需要查阅多少历史文献才能把这些事件最真实的串联起来,惊叹之下,唯有敬意。
最后引用中山大学中文系谢有顺教授的点评:十六年之功,集成《大秦帝国》,皓首穷经,无惧无悔,孙皓晖为文明献身之精神,大哉!与历史同在,与历史同行,历经多少惊心动魄,谁解其中甘苦?全书剧终,作者意犹未尽,真实与否,好坏高低,无须深究,人定无完人,书必有瑕疵,无须苛求。探寻文明渊源,颂扬祖先伟绩,辨识历史误解,重塑民族自信,孙皓晖有大功,《大秦帝国》必可传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