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考精选常识习题详解

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95549669741509173&wfr=spider&for=pc

1.下列描述相关的四个拉丁美洲国家中,官方语言和其他三个不同的是:

A.首都是布宜诺斯艾利斯

B.世界上地形最狭长的国家

C.产生了《百年孤独》这部名著

D.举办了年夏季奥运会

解析:答案选D,举办了年夏季奥运会的是巴西里约热内卢。巴西即巴西联邦共和国,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享有“足球王国”的美誉。国土总面积.49万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五。其官方语言是葡萄牙语。其他三项所表述的国家的官方语言均为西班牙语。D项错误。

2.“灰犀牛”事件是指太过于常见以至于人们习以为常的风险,比喻大概率且影响巨大的潜在危机。下列说法中,与防范应对“灰犀牛”事件思路有关的一项是:

A.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D.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

解析:答案选A,“明者防祸于未萌,智者图患于将来”见于西晋陈寿的《三国志》,大意是说,明智的人在灾祸没有萌生的时候就加以防范,聪明的人对于将来可能发生的危害会预先进行估计,只有这样,在灾祸危害发生的时候,才能从容应对。对待“灰犀牛”事件我们也要防患于未然,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能置若罔闻。

3.年12月17日凌晨,()返回器搭载着珍贵的月球样品成功返回,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绕、落、回”三步走规划顺利完成。

A.神舟九号

B.天宫一号

C.玉兔二号

D.嫦娥五号

答案选D

4.纪传体、编年体、国别体是史书的重要体裁。下列关于史学著作的体裁描述正确的是:

A.《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24部史书的统称,属于纪传体史书

B.《左传》是一部记叙了春秋时期鲁国历史的国别体史书

C.《战国策》记叙了战国时期谋士们的政治主张,属于编年体史书

D.《资治通鉴》是宋朝司马光编写的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

解析:答案选A,二十四史,是中国古代各朝撰写的二十四部史书的总称,它上起传说中的黄帝(约前年),止于明朝崇祯十七年(年),计卷,约万字,用统一的有本纪、列传的纪传体编写。与A项表述一致。

5.“河洛古国”是距今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是目前发现的中国农桑文明发展史上时代最早的代表,填补了中华文明起源关键时期、关键地区的关键材料,成为探寻()文明起源过程的一把关键钥匙。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辽河流域

D.珠江流域

解析:答案选A,年5月,考古学家在河南郑州公布双槐树古国时代都邑遗址阶段性重大考古成果,认为双槐树遗址为距今年前后古国时代的一处都邑遗址,因其位于河洛中心区域,专家建议命名为“河洛古国”,它是一处距今年前后的仰韶文化中晚期巨型聚落遗址。“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位于黄河与洛河交汇流域的河洛地区,古有“居天下之中”的说法,向来被视为中华文明的腹心地带。因此“河洛古国”属于黄河流域。A项正确。

6.日出、日落时常出现红色霞光,这是因为:

A.太阳光线中红色光线穿透力弱,散射在大气层中

B.日出、日落时太阳内部化学反应减弱,散发的能量减少

C.日出、日落时温度降低,大气中水分减少,太阳光线散射减少

D.太阳光线照射在空气中水汽和其他杂质上时,短波光线大量散射

解析:答案选D,太阳的白色光实际上是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一系列有颜色的光波组成的。这些不同颜色的光波长不一样,红色光波长最长,橙色光其次,紫色光最短。日出、日落时阳光斜穿过大气层,大气中空气分子、水汽、尘埃微粒对光的散射和吸收,使得光线的短波部分如紫色、蓝色光被大量散射,而波长最长的红色光波部分散射不多,因此,霞光大多偏向于红色。与D项表述一致。其他选项均不正确。

7.“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是()的经典诗句。

A.李白

B.苏轼

C.杜甫

D.郑板桥

解析:答案选D,

A项错误,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B项错误,苏轼,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C项错误,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创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D项正确,这句诗出自清代诗人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全文如下:“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诗中首先描写一夜在县衙中所闻之声,进而联想到百姓的疾苦,最后抒发诗人将民生系己之身的志向。诗中采用托物取喻的手法,流露出诗人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