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诗人郁达夫的名篇,颔联受人喜爱,构思

年1月,中国文艺界发生了一件让后人无法忘记的大事:中国左翼作家联盟5位作家被国民党淞沪警备司令部拘捕,并于次月被秘密枪杀。

这件事之所以让后人无法忘记,主要是因为两篇文章。其一是鲁迅写的《为了忘却的纪念》,被选入了中学课本;其二是郁达夫写的一首七律,诗题为《钓台题壁》。

这首诗的颔联“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深受读者喜爱。其实不只这两句,这首诗丰富的感情和巧妙的构思更耐人寻味。

我们来读一读。

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首诗,我们要先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也是另一个诗题。

上海

一、写作背景

另一个诗题较长,原文如下:

旧友二三,相逢海上,席间偶谈时事,喏然有失,为之衔杯不饮者久之。或问昔年走马章台,痛饮狂歌意气今安耶,因而有作。

简单翻译一下:

两三个旧友,在海上相逢,吃饭时偶然谈到时事(即5位左联作家被捕之事),我心神不宁,含着酒杯却久久不喝。有一位朋友问:当年追欢买笑,痛饮狂歌的意气现在在哪里呢?于是我写下了这首诗。

从这个背景中我们可以看到,朋友正在劝酒,而诗人却久久不喝,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朋友劝酒,诗人为什么不喝呢?

二、现在为什么不愿意喝酒?

1、不是樽前爱惜身,佯狂难免假成真。佯狂,假装疏狂。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不是因为爱惜身体不愿意喝酒,而是假装疏狂的心态难免会弄假成真。

这两句直接写明了自己不愿意喝酒的原因,不是因为不能喝,而是担心假装疏狂的心态会弄假成真。

这有两层意思:(1)诗人并不是一个疏狂的人,以前喝酒时的疏狂都是假装的,这是回应朋友“痛饮狂歌意气今安耶”的提问;(2)但是喝醉酒之后,自己难免会真疏狂,诗人很担心这一点。

那么这又产生了一个问题:诗人为什么以前能喝,而现在却担心会真疏狂呢?我们继续颔联。

三、现在为什么担心会真疏狂?

2、曾因酒醉鞭名马,生怕情多累美人。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曾经因为酒醉鞭打了名马,生怕自己多情拖累了美人。

这两句写得重情重义,描写的好像是一位多情侠客。那么,诗人真的鞭打了名马,拖累了美人吗?

当然不是,这两句都运用了典故。

酒醉鞭名马:唐初名将秦琼醉后鞭打名马,后来指人喝醉后做了错事。

情多累美人:项羽垓下之围时,因重情而让虞姬殒命。这首诗中的“美人”是指朋友。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我曾经因为喝醉酒放纵自己做了错事,所以害怕自己现在再喝醉后再做错事,会连累到朋友。

诗人以前到底做错了什么事?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在喝醉后疏狂的情况下做错了事。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担心现在喝醉后又会做错事,而如果现在做错了事,就有可能会连累朋友。这表达出诗人对朋友的体贴之情。

那么也产生了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做错了事,可能会连累朋友呢?我们继续读颈联。

海水

四、现在为什么会连累朋友?

3、劫数东南天作孽,鸡鸣风雨海扬尘。劫数,厄运。鸡鸣风雨,比喻局势动荡。海扬尘,比喻世事变迁。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东南之地遭遇厄运,时局动荡变化无常。

这两句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含义很深,我们来仔细分析。

“劫数”指什么?从背景我们知道,就是指左联5位作家被捕之事,因为发生在上海,所以可以称为“东南”。

但是诗人为什么要说这是“天作孽”呢?

您看,“天作孽”通常是指自然灾害,人类没有办法,但是这里明明是人为造成,怎么能说是“天作孽”呢?这不是在为国民党开脱么?

后一句“鸡鸣风雨海扬尘”,就是为“天作孽”做的补充解释。

鸡鸣风雨,这个典故出自“风雨如晦,鸡鸣不已”,风雨让天空变得昏暗,公鸡不停地鸣叫,却叫不出太阳,可见该多么昏暗,这突出了这个事件的性质之恶劣。

海扬尘,沧海变成陆地,扬起灰尘,可见这个事件对时局的影响之大。

性质太恶劣,而且对时局的影响太大,诗人认为这件事已经超出了“人作孽”的范畴,只能用“天作孽”来描述。这是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民党当局的强烈谴责。

此外,正是因为这件事的恶劣影响,诗人也是左联作家之一,所以诗人才会担心喝醉后做错了事而连累朋友,颈联是对颔联的补充解释。

还有,国民党做了如此恶劣的事情,难道诗人害怕了吗?诗人作为一个作家,该做什么呢?我们继续读尾联。

秦俑

五、诗人现在应该怎么办?

4、悲歌痛哭终何补,义士纷纷说帝秦。帝秦,《战国策·赵策》记载,战国时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说服赵魏君臣,拒不尊秦昭王为帝。这两句话的字面意思是:悲歌痛哭又有什么作用呢?现在很多义士正在纷纷说服别人投靠国民党。

“悲歌痛哭终何补”,这一句非常巧妙。

诗人不愿意喝酒,真的只是担心会连累到朋友吗?

不是,更是因为现在痛饮悲歌也没有任何用处。这是诗人不愿意喝酒的又一个理由,既巧妙地合上了首联,又引出了下一句。

为什么痛饮悲歌没有任何用处?

因为诗人还看清楚了当下的处境,很多义士正在纷纷说服别人投靠国民党,而在颈联中,我们已经知道诗人对国民党的恶劣行径深恶痛绝,作为左联的成员之一,诗人的职责就是为别人揭穿国民党的真面目,看到这种情形,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当然是振作精神,拿起自己的笔,用文字与敌人作斗争。这是这首诗留下的余味,也是诗人此刻的感情。

秦陵

六、整首诗的脉络梳理

首先,朋友劝酒,诗人不愿意喝,因为担心会真疏狂;

其次,诗人为什么担心真疏狂?因为害怕连累朋友,这体现了诗人对朋友的体贴之情;

然后,诗人为什么会怕连累朋友?因为国民党的行径恶劣,诗人通过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国民党的强烈谴责;

结尾,诗人指出不愿意喝酒的另一个原因,含蓄表达了诗人与国民党斗争到底的决心。

您看,这首诗总共表达了三种感情,但是一点不觉得杂乱,原因就在于诗人采用了一种剥洋葱的构思方法,通过“朋友劝酒,而自己不愿意喝”引出问题,然后一层层剥开原因,而每一层原因中都隐藏了诗人的感情,在结尾又巧妙地点出不愿意喝酒的另一个原因,引出自己与国民党斗争到底的决心。

诗人的构思细致缜密,层层递进,而且表达出了丰富的感情,让人回味无穷。

您认为这首诗的构思巧妙吗?

欢迎留言讨论哦。

#古诗#

站在诗人的角度来读诗,我是沉于古诗,欢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9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