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官你好,我是掌柜呆子。
从古到今,人的上限由什么决定呢?才华与品德。
一个国家和团体靠什么发展壮大呢?人才和战略。
秦国自穆公以来,一直招贤纳士,秦国的强大离不开六国人才的鼎力相助,可是,为什么刚刚掌权的秦王嬴政突然下令驱逐六国人士呢?
都是一个韩国的间谍引发的连锁反应,这个间谍的名字叫郑国。
秦韩接壤,秦强韩弱,“远交近攻”的秦国不断地侵蚀韩国土地,韩国国土面积不断缩水,敢怒不敢言。
在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濒临绝境的韩国想到了一个消耗秦国国力的办法,就是让秦国大搞农田水利建设。
于是,他们找到了一位极其高明的水利工程专家郑国,派他去秦国当间谍,来诱使秦国兴修大型水利工程。
秦王嬴政见到郑国施工设计合理,如按规划修好,此渠可以成为秦国富农的利民工程,可谓利在当代、功在千秋,利国利民,双赢。
秦王嬴政因此动了心,同意修建这条三百多里长的水渠,这条水渠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郑国渠”。
01.
正当郑国渠修建得如火如荼时,郑国的间谍身份暴露了。
秦王嬴政听说自己信任的郑国是个韩国间谍,勃然大怒,要杀郑国。
不过,郑国非常坦然地对嬴政说,我开始确实是作为韩国间谍来秦国的,但是,这条水渠修好之后,的确能给关中农业带来巨大效益,这对秦国是非常有利的。
秦王嬴政听了郑国的解释,觉得郑国的话讲得有道理,就恢复了他的修渠工作,让郑国把活干完。
可见秦始皇这胸襟、这气度,必是成大事之人。
郑国渠虽然继续修,但是,郑国间谍案在秦国却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秦国自穆公以来,尤其是商鞅变法以后,一直实行人才战略,看重功劳,论功行赏。
这种政策富了秦国,却严重伤害了秦国旧贵族的特权。贵族如果没有功劳,就不能享受种种特权;六国之士却因军功在秦国进入高层,这使得秦国旧贵族的积怨甚深。
失去拥有过的辉煌,会无比的惋惜。所以,秦国旧贵族一直希望恢复昔日的权势,再创辉煌!
贵族们抓住郑国间谍案,大造舆论:秦王重用的郑国竟是个间谍,嫪毐、吕不韦也都不是秦国人,其他六国之人是否也别有用心呢?看来六国之人都不可靠、不值得信任,他们全都是为他们自己国家效力的人,应当全部驱逐出境。
秦王嬴政被嫪毐、吕不韦、间谍郑国和秦国旧贵族一连串的事情搞得非常头疼,一怒之下他决定一刀切,驱逐所有在秦国的六国人士。
02.
劳动楷模嬴政虽然怒了,但他依旧热爱工作,他像往常一样打开了一封奏书,看完之后他觉得自己错了。
改变秦始皇看法的这封奏书,就是出自李斯之手的《谏逐客书》。
翻开《史记·李斯列传》记载着这份奏书的内容,我沉默了,不断感叹古人的智慧啊。他的奏书主要讲了三点,这里精简王立群教授在百家讲坛总结的三点内容:
第一点,客卿对秦有大功。这封奏书列举了历代六国人士对秦国发展的贡献。最后得出一条结论:没有客卿,就没有秦国的崛起!第二点,逐客是重物轻人。秦王对产于六国的宝物和美女,不讲国籍,照单全收。唯独对于人才,秦王要讲国籍,讲内外之别,这岂不太糊涂了吗?秦王对六国之物如此喜爱,对六国人才却要驱逐,这不是重物轻人吗?第三点,逐客是帮助六国。秦国把非秦国的人才都驱逐了,秦国的人才肯定会大大萎缩,这些人才在秦国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肯定会到六国去施展才华。
众所周知,君无戏言,一言九鼎,尤其是刚刚掌握大权的嬴政还是个年轻人,他能收回成命,就是相当于认错,在古代君王来说,实属困难。
但秦王嬴政不但收回了逐客令,而且重用了在被驱逐之列的李斯,并慧眼识珠,给李斯升职加薪。
难得,难得,可见秦王嬴政心胸博大、头脑清醒、不拘小节、志在四方。
李斯被任命为廷尉,一个有实权的职位,自此,他才算真正地迈入大秦帝国的政坛。
李斯担任廷尉之后,为秦国统一做的第一件事会是什么呢?
我们见!
秦始皇:我错了,我错了,立刻就改!是秦始皇系列其中的一部分,未完待续,我们文章见!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