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生只会量人短,何不回头把自量。
一辈子只会议论他人的短处,为什么不反思一下自己身上的缺点呢?
这是说只看到别人的缺点而不知反省的人,教人自省。做人还是要经常反思自己的过失,不要议论别人的是非,就像曾子那样“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反省自己三次,一是为别人筹谋有没有存有私心;二是与朋友交往,是否有怀疑对方的心想;三是从老师身上学到的技艺是不是有反复去实践和验证。俗话说:做人能说别人三分长,不揭别人一分短。“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其实,不管是谁,都是有着自己的短处。为人处世是为了彼此之间更好地往来,更好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如果一个人,在和他人交往的过程中,随意揭短,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远了,而我们的祸端也来了。所以,智者,从不揭人的短处,揭了,祸就来了,是很有道理的,我们一定要谨记。
二、贫无达士将金赠,病有高人说药方。
贫穷了不会有仗义的人赠送你钱财,生病时倒有人告诉你治病的良方。
要脱贫还是要自己,治病还是要靠他人。对于贫穷的人,不主张以赠送钱财的方式给予帮,“救急不救穷”就是这个意思。有的人因为懒惰而贫穷,如果给予他们金钱的帮助,他们不会改掉懒惰的习惯,把金钱花完了,还会再次陷入贫穷。资助这样的人只会助长他们的懒惰。对于生病的人,则要给予及时的救助。
三、秋至满山多秀色,春来无处不花香。
秋天到了,漫山遍野都是秀丽的景色;春天来了,到处都弥漫着花香。
描述时至花开的自然景象,透露出岁月静好的满足感。自然界是这样,人生又何尝不是呢?每个生命都有自己的节奏,顺势而为,静候花开。
四、凡人不可面相,海水不可斗量。
人不可根据相貌来判断,海水不能用斗来度量。
旨在不要以貌取人。一个人的才华等内在品质,与他的相貌、衣着没有必然的联系,只从外表进行考察就会有所偏颇。据《史记·仲尼弟子列传》记载,孔子有个学生字子羽的,面貌丑陋,孔子认为他没有多大才能。后来,子羽由于勤奋好学,成为著名学者。还有一个学生宰予,长得仪表堂堂,又能说会道,孔子认为他竟来一定很有出息。然而,宰予非常懒惰,孔子认为他言行不一,说他“朽木不可雕也。”孔子感慨道:“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至于,海水不可斗量,也一样,这句话是自然规律的一个体现,只有尊重自然规律,了解自然规律,保护好大自然,你才能够好好的活着,自己与大自然和谐共处。五、一人传虚,百人传实。
一个人传说某件事情会被认为是虚假的,百人相传就会被认为真实的了。
感叹谎言重复一百次也被当做真理了。在《战国策》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曾参是孔子的弟子,道德高尚,他和母亲住在费地,有一次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你儿子曾参杀了人。”曾母相信儿子的品德,就镇定的说:“我儿子不会杀人的,你们搞错了。”过了一会儿,又有一个人跑过来对她说:“曾参杀了人。”他的母亲依然很镇定,还像原来那样织布,没理会。过了一会儿,第三个人又告诉她说:“曾参的确杀人了。”这个时候曾参母亲特别害怕,扔下织布的梭子就跑了,后来才知道,当地有一个和曾参同名的人杀了人。而这一个故事就是“一人道虚,千人传实”的成语来源。流言是非常可怕的,如果一个人不懂得辨别真伪,冷静的去分析和处理,就会被表象所迷惑。当一个人说一件事情的时候不值得相信,如果很多人都在说的时候,很多人就误以为真。但是有的时候大众的观念也是错的,在这种情况之下,学会抛开表象看本质,站在更深化的角度去理解,才能更好的去认知一件事情。
楼下的玉兰楼下的玉兰楼下的玉兰楼下的玉兰楼下的玉兰楼下的玉兰楼下的玉兰楼下的玉兰楼下的玉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