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酒起源的四种说法

中国白酒流传几千年,其中关于酒起源的说法却各有不一,几千年来都没有争出一个具体的答案。因为每种起源的说法都有相关的文字记载,所以具体是哪一个,也说不清楚。

猿猴造酒说;

清代文人李调元在《粤东笔记》、陆祚蕃在《粤西偶记》中都记叙过两广猿猴造酒的故事。李调元写道:琼州(今海南)多猿……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盖猿以稻米杂百花所造,一石穴辄有五六升许,味最辣,然极难得。

陆祚蕃写道:粤西平乐等府,山中多猿,善采百花酿酒。樵子入山,得其巢穴者,其酒多至数百石。饮之,香美异常,名曰猿酒。

猿猴以采集野果为生,且有善于藏果的特性。而在自然界中,果实的生长有着严格的季节性,故常要有所储存。洪荒时代的古猿将一时吃不完的果实藏于岩洞、石洼中,久而久之,果实腐烂,含有糖分的野果通过自然界的野生酵母菌自然发酵而生成酒精、酒浆,因而有了“猿猴善采百花酿酒”“尝于石岩深处得猿酒”等传说。

仪狄造酒说;

仪狄造酒是最通行的说法,始载于西汉刘向编订的《战国策·魏策》曰: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苑台。酒酣,请鲁君举觞。鲁君兴,避席择言曰:“昔者,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遂疏仪狄,绝旨酒。

秦汉间人辑录古代帝王公卿谱系的《世本》对此也有记载。该书原本已佚,现存清人辑佚本。该书的记载也并不可靠,其中说:“仪狄始作酒醪,变五味;少康作秫酒。”此后,三国蜀汉学者谯周所著《古史考》也说:“古有醴酪,禹时仪狄作酒。”

杜康酿酒说;

据说杜康是黄帝手下的一位大臣。当时,经过神农氏尝百草、辨五谷,人们开始耕地种粮食。杜康受命管理生产和保存粮食,很负责任。土地肥沃,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粮食越打越多,但是由于没有仓库和科学的保管方法,丰收的粮食堆在山洞里,时间一长,全都因潮湿而霉坏了。

有一天,杜康看到一块空旷的地,有几个巨大的树洞。杜康灵机一动,他想,如果把粮食装在树洞里,也许就不会霉坏了。于是,他把树林里枯死的大树,都一一进行了掏空处理。不几天,就把打下的粮食全部装进树洞里了。谁知,两年以后,装在树洞里的粮食,经过风吹日晒,雨淋,慢慢地发酵了。一天,杜康上山察看粮食时,突然发现一棵装有粮食的枯树周围躺着几只山羊、野猪和兔子。开始他以为这些野兽都是死的,走近一看,发现它们还活着,似乎都在睡大觉。杜康一时弄不清是啥原因,还在纳闷,一头野猪醒了过来。它一见来人,马上窜进树林里去了。紧接着,山羊、兔子也醒来逃走了。杜康上山时没带弓箭,所以也没有追赶。他正准备往回走,又发现两只山羊在装着粮食的树洞跟前低头用舌头舔着什么。杜康连忙躲到一棵大树背后观察,只见两只山羊舔了一会儿,就摇摇晃晃起来,走不远就躺倒在地上了。杜康飞快地跑过去把两只山羊捆起来,然后详细察看山羊刚才用舌头舔过的地方。不看则罢,一看可把杜康吓了一跳。原来装粮食的树洞,已裂开一条缝,里面的水不断往外渗出,山羊、野猪和兔子就是舔了这种水才倒在地上的。杜康用鼻子闻了一下,渗出来的水特别清香,自己不由得也尝了一口。味道虽然有些辛辣,但却特别醇美。他越尝越想尝,最后一连喝了几口。这一喝不要紧,霎时,只觉得天旋地转,刚向前走了两步,便身不由己地倒在地上昏昏沉沉地睡着了。

神农氏酿酒说;

神农尝百草是我们从小听到大的故事,传说,在尝百草期间,神农氏发现了谷物种子,他将种子放在洞穴里储存,不小心被雨水浸泡了。

谷物的种子经过自然发酵,流淌出了一种液体,并且还能饮用,当时称为鬯。

有一次,神农氏来到株洲境内的一座山前,山峰下有一眼泉水,泉水潺潺不息。泉眼旁山花烂漫,长着许多红色、有刺、无毛的野果。

神农氏尝了尝甘甜的泉水,又品尝了这种红色野果,顿觉心旷神怡,精力充沛。于是,他就用泉水泡这种野果,然后将野果浸泡后流出的液体洞藏起来,日日饮用,可医治百病。

从此,人们将这眼泉水称为“神农泉”,将这种能泡酒的野果称为“神农果”。

神农氏被后世尊称为炎帝,他和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上古时期的很多发明创造,都出现在炎帝和黄帝时期。

相传,黄帝要选用祭祀上天和招待各部落首领的物品,炎帝敬献“鬯”,黄帝问:这是何物,炎帝答说:这是鬯,是用五谷中的黍米酿造的。

炎帝请黄帝为此物赐名,黄帝听说此物生长在黄河两岸的黄土地,乃赐名为“黄酒”。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10113.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