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策卷一东周策1秦兴师临周

秦兴师临周,而求九鼎,周君患之,以告颜率。

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借救于齐。”

兴师:发兵,派兵。临:征伐

九鼎:相传夏禹用九州的青铜铸成九个鼎,夏商周三代奉为国家权力的象征。周显王时沉于泗水彭城下。但是,现今所出土的青铜器止于商代,而夏在商前,夏应当是在青铜器的早期,古书中的传说,未必都是虚妄的,这有待考古发掘的证明。

周君:周显王。颜率:音虑。当是西周的臣子。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夫秦之为无道也,欲兴兵临周而求九鼎。周之君臣内自画计:与秦,不若归之大国。夫存危国,美名也;得九鼎,厚实也;愿大王图之!”齐王大悦,发师五万人,使陈臣思将以救周,而秦兵罢。

齐王:齐威王。周显王在位之时。正当田齐桓公、威王之世。下文陈臣思,即田臣思,又作田期,是威王的臣子。所以,这里的齐王当是齐威王。

画计:谋划,筹划。

大国:指齐国。危国:指西周。

厚实:与上句“美名”对举成文,厚实连用,古书常见。这里指实实在在的好处。

图:考虑。

陈臣思:即田臣思。齐国臣子。田、陈二字古音相同,相通。有的说是田忌。

将:四声,帅领。

齐将求九鼎,周君又患之。颜率曰:“大王勿忧,臣请东解之。”

颜率至齐,谓齐王曰:“周赖大国之义,得君臣父子相保也,愿献九鼎。不识大国何涂之从而致之齐?”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梁。”

颜率曰:“不可。夫梁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晖台之下,少海之上,其日久矣。鼎入梁,必不出。”

齐王曰:“寡人将寄径于楚。”

对曰:“不可。楚之君臣欲得九鼎,谋之于叶庭之中,其日久矣。若入楚,鼎必不出。”

寡人:寡德之人。古时诸侯、王自谦之词。

寄径:借道。

梁:前年(魏惠王六年)魏国徙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国名时常被称为梁。

晖台:台的名称。

少海:又作“沙海”,音少,两字古音相通。今河南开封有沙海。

叶庭:亭的名字。

王曰:“寡人终何涂之从而致之齐!”

颜率曰:“弊邑固窃为大王患之。夫鼎者,非效醯壶酱甀耳,可怀狭提挈以至齐者。非效鸟集乌飞,兔兴马逝,灕然止于齐者。昔周之伐殷,得九鼎。凡一鼎而九万人輓之,九九八十一万人,士卒师徒器械被具所以备者称此。今大王纵有其人,何涂之从而出?臣窃为大王私忧之。”

弊邑:称本国的谦称。

醯壶:醯音西。醋类,醯壶即装醋类的瓶子。

酱甀:甀音坠,又读音垂。小口罂(音英),小口的盛酒、水的陶器或木器。

耳:这里是语气助词,无实意。

挈:音切,提的意思。

这句话是说,鼎绝不像醋瓶子、酱罐子那样,随便可以揣在怀里,夹在腋下,提在手里,拿到齐国。

漓然:神速的意思,如“忽然”。

这句是说,也绝不像鸟集乌飞,兔奔马驰那样轻便迅捷,毫不费力的到达齐国。

輓:挽,拉也。此句拉一鼎九万人,九鼎八十一万人,策士之言,太过夸诞。

士卒师徒:师徒即厮徒、胥徒,干杂役、供趋使的奴仆。士卒师徒指八十一万拉鼎人之外服杂役的人。

被:音披,穿着。

齐王曰:“子之数来者,犹无与耳!”颜率曰:“不敢欺大国,疾定所从出,弊邑迁鼎以待命。”齐王乃止。

数来:屡次过来。

无与:不给。

疾定所从出:赶紧决定走哪条路。

按:

周和齐本身不接壤,所以策中才说徙鼎要借道魏国、楚国。但当秦要攻打周的时候,齐国怎么能出师援救呢?反过来,周为什么不去向与其相邻的国家求救呢?反而越过邻国,而求救于不相邻的齐国,同时还能保证邻国愿意借道给齐国出兵?既然齐国能借道出兵解救周,为什么运九鼎之时会出现障碍?

同时根据《史记》及《战国策》其他策论,当秦攻打周的时候,周每每求助的是与它相邻的韩、魏、楚三国,而不是与它不相邻的齐、赵等国,是地形决定了这个原因。

上面这些,显示出该篇策论的不合理性,言语也多恣意汪洋,但战国策士风气如此,不必深辨。

本文全篇翻译如下:

秦国发兵征伐东周,目的要索取九鼎,东周的国君忧心忡忡,便和颜率商议。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忧,臣愿东往齐国去借兵求援。”

颜率到了齐国,便对齐王说:“秦国的行为是没有道义的,只是想以兵威夺取东周的九鼎。东周的君臣已然商量:与其将九鼎给秦国,还不如给齐国。存续濒危的东周,能得到美好的声誉;得到九鼎,是切实的利益。希望大王考虑。”

齐王听罢非常高兴,便发兵五万,使陈臣思为将,救援东周,秦军见状,便撤军了。

齐国将要向东周索取九鼎,东周的君王又忧心忡忡起来。颜率说:“大王不必担忧,臣请东去齐国了结此事。”

颜率到了齐国,对齐王说:“东周依靠齐国君臣仗义相助,得以安然无虞,甘愿献上九鼎,不知道齐国要从哪条路将九鼎运到齐国?”

齐王说:“我打算借道于魏国。”

颜率说:“不可以。魏国的君臣想要得到九鼎,在晖台之下、少海边上多次商议,已然很久。九鼎一旦进入魏国,必然出不来了。”

齐王说:“那我就借道于楚国。”

颜率回答道:“不可以。楚国的君臣想要得到九鼎,在叶庭中密谋,已然很久。九鼎一旦进入楚国,必然出不来了。”

齐王说:“那我最终要从哪条路才能将九鼎运到齐国呢?”

颜率说:“敝国一向私下也为大王担忧。九鼎绝不像醋瓶子、酱罐子那样,随便可以揣在怀里,夹在腋下,提在手里,拿到齐国;也绝不像鸟集乌飞,兔奔马驰那样轻便迅捷,毫不费力的忽然就到达齐国。以前周人攻打殷商,得到了九鼎,一只鼎就要九万人拉,九九八十一万人,此外还要干杂役的奴仆、各样的器械齐备了,才可以。现在大王纵然有这么多人,将要从哪条路经过呢?臣私下真的为大王担忧。”

齐王说:“先生屡次来到齐国,怕是不想把九鼎给齐国吧!”

颜率说:“不敢欺骗大国,请大王赶紧决定走哪条路,敝国早已准备好九鼎,随时等候大王的命令。”

齐王无计可施,只好作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9339.html